18.00p.m.正是華燈初上,想好是到大田路上的thai gallery吃泰國菜的。
2人從地鐵石門路站上來,牽手從泰興路繞到北京路,再轉到大田路,很慚愧的是,在上海住了這麼久,自認也不是屬於閉塞的人,卻有點路盲,對那一段也不是很熟悉,可是事情總是有2面性的,正因為如此,才讓我覺得這一路很新鮮,和著清冽的晚風,腳步也輕快了些許。
從泰興路一拐,到北京路,有一種都市的喧囂一下子被甩到身後的感覺,雖然往來車輛也不少,卻烘托出一種別樣的靜谧,對面是高層,看起來象豪華的住宅區,再前面是大片的綠地;這邊則有一些小店,顯得很低調,有家賣包包的小店安靜的在街角,還有一間吃西餐的店吧,透明的大玻璃矮矮的延路而設,使得店堂的擺設一目了然,沒有客人,也看不到服務生,似乎這樣的小店只是為了成為城市的一道布景而開的,令人印象深刻。
thai就在大田路的一拐彎處,門面很小,一整個都被一扇大黑木門占據,門上裝飾著一個個突起的黃燦燦的疙瘩,進門的大堂也很小,有個樓梯通向2樓,遮著布簾,有點神秘的感覺,reception是個東南亞女子,聲音清脆輕柔,非常的好聽,卻不會講中文。可惜由於我們之前沒有訂位,被她告知要等近1個小時,雖然我們對thai的感覺很好,可是還是決定不等了。
出門後站到路口,出現短暫的茫然,還好,下一站很快就鎖定到SHINTORI了,這家店也是以前從來沒有去過的,之前有看過關於它的介紹,很奇怪的是,SHINTORI很少是作為一間餐館被介紹的,大家似乎都更偏重於它的後現代風格。
打車到巨鹿路的時候,夜幕徹底降臨,展現在眼前的是不同於之前的裡弄風情,街邊的煙紙店和門面考究的餐館透出暖光,老房子暗暗的隱身其後,只剩一團輪廓,拿朋友的話講,那是一些“有味道”的房子。而SHINTORI就在其中。
由於事先知道SHINTORI的大門隱藏在一條竹林小徑後,所以一找就找到了,而且那條小路2側鋪了2道射燈,在晚上尤其醒目,創意很好,只可惜路短了點,竹子稀疏而細小了點,曲徑通幽的意境只能算是點到即止。盡頭有塊大石頭,上面刻著SHINTORI字樣,“O”是挖一個圓圓的凹坑,好象還塗黑了,所以比其它字母醒目些,人走到跟前,旁邊的自動門就打開了,裡外共2道,雖然是在晚上從外面進入,可是覺得房間裡的光線更暗,暗卻不是昏暗,現在回想,怎麼也想不起來光源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一切都是最簡單原始的,可是細節處又是那樣精致,牆壁是類似毛坯房那樣的水泥牆,卻批得很精細,房間很高,所以格出個2樓,兩邊都有樓梯向上,底層除了壽司工作台和一條長長的石頭餐桌以及一個傳菜的小電梯外,是大量的留白,2層也是這樣,除了周邊放著3張4人桌外,其余都因為藝術感而捨棄了空間的應用,極簡中透露出奢侈,這種強烈的感官對比真的很難用文字表達。
我們坐在操作台前面,3個青年師傅利落地切魚生、做壽司,他們背後的落地窗後面是竹林小路的延伸。每次做完一碟他們就會把筷子叉到裝姜絲的鐵桶裡,是狠狠的一插,很是潇灑。
菜單是黑色的封面、餐巾也是黑色的,綁著黑色絲帶,裝魚生的盤子是一片黑色的石板。在等菜的間隙,我左顧右盼張望了4周,期間也有好多顧客被引上2層,估計上面比我想象的要大,至少有包房的。
W去了一趟衛生間,回來說那裡的男女標識也挺特別,男的是用水龍頭表示,女的呢,他說畫得象2個胖茄子:)。
原以為這樣的氛圍往往會把美味忽略掉,可是一點也不。器皿也很有看頭,我點的冷面就是用一個冰雕的大缽斗裝著的。這裡也不會有人提著水壺(哪怕是最漂亮的水壺)來幫你的茶杯添水,可是,每次在快喝完一杯的時候,總有人悄悄送上新沏的一杯茶,杯子也是不一樣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裡面的空調溫度稍低,讓人感到有種恰倒好處的清冷,很配這樣的環境,令人再次體會到細節處的缜密用心。
離開SHINTORI,從竹林小路走出,仿佛又踏到另外一個世界,其實2種感覺都很好。延著巨鹿路散步一會兒,我對W說,多希望我們就住在前面某處的一間2層閣,在感受了繁華、喧囂、後現代等種種之後,能在第一時間回到只屬於自己的2人小天地,沉澱一下浮起的心。
附:可能稱不上游記,只是覺得,在沒有長假,無法遠足的情況下,在我們居住的城市或鄉村,總還有以前未曾看見過的風景,哪怕是晚餐的這一路。關鍵不在於景致本身,而是看景的眼睛和去體會它的那顆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