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的一個周二,10:40左右到達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是免費開放,開放時間為9:00~17:00。可以帶包進門,但人和包都要安全檢查,帶的礦泉水安檢後還要你喝一口才能放行。今天到的早,排隊進入參觀的人不算多,有不少老人和外國人。
上博建館於1952年,原址在河南中路,後因馬路擴建動遷,於96年在人民廣場南端重建新館。新館外觀有如一個大鼎,尤其是晚上在燈光的烘托下,特別顯得古色古香,可說是人民廣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這裡的館藏非常豐富,文物有100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2萬件,包括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雕塑、家俱、玺印篆刻、錢幣、甲骨、玉牙器、竹木漆器等31個門類。展品上起新石器時代,下到明清及近代,多為歷代名作和精品。
我們在一樓首先參觀中國古代雕塑館,這裡展出包括石刻、木雕、泥塑、銅鑄等百余件,尤以佛像雕刻和俑像雕塑為主。展品從起源於原始社會的石器和陶器開始,有戰國至秦漢時期用於陪葬的陶質和木質的人物及動物俑像,東漢到十六國時期的佛像作品,最為精彩的是唐代佛像,這是中國雕塑藝術發展的高峰時期,藝術風格雍容大度,造型生動、色彩絢爛;而後有宋、元、明、清時期的佛像。展品均選取了能體現各不同時期創作風格的塑像,不難觀察到佛教作為外來文化,逐漸與中國民族文化融為一體的發展過程。
接著參觀了中國古代青銅館,這裡陳列著自公元前21世紀的夏代到戰國時代的各種青銅酒器、食器、樂器、水器和兵器等,跨越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三個朝代夏、商、周,延續近2千年。古代青銅被作為貴重的金屬,主要制成禮儀用器,多用在祭祀祖先神靈、宴請嘉賓貴客、舉行隆重典禮等盛大場合。青銅器使用的種類、數量及大小顯示了其主人的貴族身份、地位和權力。青銅器種類眾多,造型繁復,紋飾精美,鑄造技術高超。很多品種的器物現在已經不用了,甚至作為它們名稱的漢字也讓人看了極為陌生,不過從那些繁復的種類和精美的造型中仍能讓今人感受到紀元前的貴族生活是如何地奢華。
不知不覺在一樓的兩個展館參觀了2個多小時了,於是到二樓休息一下。博物館估計是考慮到參觀對體力要求頗高,因此每層的走廊四周都有休息的長凳。吃些自帶的食品作為午飯又休息一會兒後,繼續進入到中國古代陶瓷館和暫得樓陶瓷館。陶瓷的展品是越到後面越精致,有很多稀世珍品。開始於新石器時代(從這時候算起陶瓷的歷史可要8000年了!),最初只是簡單的生活用品,盡管少量也有彩繪但顯得很粗糙,漸漸地出現了大批名窯,瓷器也從僅僅是表面的如玉光潔發展為繪有精致的圖案和構思奇巧的造型,總之是年代越後越讓我們驚歎。
三樓有中國歷代繪畫館、中國歷代書法館、“兩塗軒”書畫專室和中國歷代印章館。考慮到我們的欣賞水平有限,再加上兩個樓層已經讓人累得不行,於是直接上了四樓的中國古代玉器館。
玉器是一種中國獨特的藝術品,中國人對玉器有著天生的崇拜,從新石器時代的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就開始被用於禮儀和裝飾的作品,商代晚期更是玉器的一個高峰期,到了兩周漢代,玉器制作日趨精麗。東漢以後琢玉技術一度衰落,唐宋復興,玉器功能地趨於生活實用。中國傳統觀念:“玉,石之美者”,在此意義上,玉的含義十分廣泛,它不僅包含新疆玉、岫巖玉、南陽玉、蘭田玉、翡翠,還可包含瑪瑙、水晶、綠松石等品種。在這裡可以看到上博的鎮館之寶,那個小玉人,它照片曾經印在上博的門票上。初期的玉還做得真夠粗糙的,但那是中國人童年時期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清代的那些在燈光下閃亮的大型玉山雕刻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接著是歷代錢幣館。這裡展示的古代錢幣除了我們熟悉的孔方兄外,還有秦之前的刀形幣、貝幣等各種形狀的貨幣,平心而論秦始皇統一貨幣是非常必要的,否則這麼多樣式的光換算起來就夠麻煩的。還看到了古代制作貨幣的范,就是模子,比較開眼界。有點特別的是元寶,一點都不象那些畫上的,怎麼就是個稍有些模樣的金錠或銀錠嘛,做工很粗的樣子。
實在太累了(站著參觀真耗體力啊),後面我們的參觀速度明顯加快,用了20分鐘就看完了剩下的中國少數民族工藝館和明清家具館。結束時已經下午3點半了,時間過得真快。很多還沒仔細看呢,下回再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