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整理以前拍的照片才發現我忽視了楓泾鎮,我曾為朱家角陶醉,卻冷落了和朱家角齊名的楓泾古鎮,趁整理楓泾照片就寫“泾”品游了。 去楓泾只為它在上海和七寶、朱家角一樣有名的三大古鎮,但楓泾的特別點或者說賣點在於它文化底蘊更深厚,人民公社舊址、丁蹄、楓泾加飯酒、愛情浪漫鎮是楓泾古鎮區別於其他六個古鎮的地方,今天先來看看人民公社遺址。 等到我出身時,人民公社已經作古了好多年,但常常在書中讀到人民公社,因此心中一直在疑惑著影響了我們國家將近30年的人民公社是怎麼回事?它的優缺點是什麼?幸虧在楓泾古鎮有這樣一個人民公社博物館,它一一回答了我對人民公社疑問和膚淺的認識。 通過訪問這個博物館,我才知道在我國歷史上,人民公社是絕對不可漏寫的一段歷史,以前一直當人民公社是文革產物,現在知道是我搞錯了,人民公社早在文革前就開始出台了,當時全國鄉村都成立了人民公社,看了介紹才知道人民公社把工、農、商、學、兵結合在一起,在當時既是政府(相當於現在的鄉政府,凡是鄉政府的職能它都具備)又是社會組織(有機關學校醫院商店),在組織機構設置上,人民公社設黨委會和社委會,實行政社合一。黨委會下設組織部、宣傳部、武裝部、共青團、婦聯會;社委會設有工業、農業、林牧、財經、供銷服務、文教衛生、福利辦公室等組織。在公社委員會領導下,設生產大隊和生產小隊。人民公社還同時擔當著企業性質的功能,要安排種地計劃乃至管到具體一個家庭的生活細節,如生老病死都歸人民公社管,因此在那個時代,人民公社權力很大,可以主宰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命運。 據這個公社博物館介紹,人民公社實行的是組織軍事化、行動戰斗化、生活集體化。即實行每天打鐘統一出工,統一收工,生產小隊下還設排、班等小組形式,生產上集中人力、財力、物力搞大兵團作戰,生活集體化主要是體現在大辦公共食堂、大辦幼兒園、托兒所、敬老院、幸福院等。其中作為人民公社化運動新生事物的公共食堂更是在短時間內驟然興起,農民吃飯不要錢,家裡實行的是供給制,一時間好象共產主義馬上要實現了,農民們吃起了名副其實的大鍋飯。現在來看這個就是烏托邦式的共產主義,而導致了三年後的全國性大饑荒,這個血的教訓現在在公社博物館有記載,不管怎麼說,人民公社現在看來其優點是可以高度集合人力物力搞大規模的水利建設,但缺點更為明顯就是抹殺了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強調的是統一和平均主義。 作為旅游景點有這樣一個公社博物館,無非是希望拿這個老古董來吸引游客,門票價格不菲,要30元一張,而且這個人民公社舊址還和當年全民大挖防空洞連在一起,游客可以參觀當年公社下面緊急防空用的防空洞,我覺得這個防空洞至今還是有用的,因此不能將當年全民修築防空洞的盛況一筆抹殺,那麼多防空洞至今還在發揮作用著,能否定當年的成績嗎?看著這個已經陳舊的人民公社舊址,它曾經記載了一段輝煌的歷史,當初它類似一個衙門般有著極大的權力,現今作為一個旅游景點將再次見證了楓泾古鎮的重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