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上海
2009年的大年初四,我和我的寶貝女兒又背起了行囊。
起初沒有目的地,還在各個選擇間踟蹰,是女兒看了一篇作文,說上海博物館如何如何的好,想去看看,於是決定去上海——我對大都市沒興趣,幸好還有上海周邊的幾座古鎮可以挑起我的興致。
昔日的上海,只是一個以漁業和棉紡織手工業為營的小鎮。19世紀,由於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開始展露鋒芒。1842年《南京條約》簽定後,上海成為中國開放對外通商的口岸之一,並很快因成為東西方貿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發展。至20世紀30年代,上海成為跨國公司開展貿易和商務的樞紐,是亞太地區最繁華的商業中心,被譽為“東方巴黎”。但在1949年建國之後,外國人幾乎全部離開了上海,上海隨即沒落。改革開放後的1990年,上海又開始重現往日的繁華,成為了今日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貿易港口。
這個現在中國最發達的經濟城市,用她遍地插釘般的摩天大樓和水陸空立體路面交通诠釋著她在資金上的雄渾力量,上海也是溫柔的,就像溫柔貴婦的高傲,盡管這種高傲帶給我莫名其妙的壓力,但那是人家的生活,我不過是個過客而已,欣賞一下人家的奢華與高貴罷了。
既然是為了博物館而來,當然就要奔博物館而去,原來它就在人民廣場旁邊,離住處很近,因為免費,參觀的人很多,但不顯得擁擠——這就是大的好處。街上小雨還在淅淅瀝瀝的下著,剛到上海的興奮絲毫沒有被澆滅,建築形式顯示這裡應該是文化與歷史的交集點,青銅器、瓷器、書法、繪畫等等,確實很龐博。然而龐博的展覽沒有引起女兒的興趣,這就是文化內涵不足的體現,所以:去蘇州、杭州看看是要有文科大本學歷才可以參詳的透——這個論點應該成立——得能讀懂那些楹眉對聯,知道它們出自誰手,是書法大家還是文學巨匠,不然只會像我一樣說:“這得有多少錢啊,才能建這樣大的宅子……”怎一個粗俗了得。
關於博物館,因為沒怎麼參觀,所以也不好發表什麼謬論,只是看了錢幣館,貪婪的看著碩大的“馬蹄金”、而且第一次知道太平天國的“孔方”如此的碩大,都能當鍋蓋使了,這麼大個玩意怎麼花呀,頗有窮人乍富之感,呵呵。還看了工坊批量制作銅錢的過程,又一次臣服於古人的智慧。大量的錢幣收藏令人驚歎,很有些孤品、真品,甚有幾家錢幣收藏大師將自己的收藏貢獻出來,這樣的收藏是有價值的,而我的那些收藏,不過是“買回來、藏起來”罷了,成不得氣候,呵呵。
參詳了地圖發現我們可以去“海洋世界”,原打算是帶女兒去看北京的那個,但是既然來了上海就去看這個吧,就在上海電視塔旁邊,在博物館附近乘地鐵就到了,出了地鐵站就看到東方之珠矗立在煙雨之中,登塔要一百多每人,反正上去也什麼都看不到,就沒花這冤枉錢,反倒是那些街頭攝影師令我詫異,他們說:“拍照吧,可以拍全景。”一直在下雨呀,能見度大約30米?數碼時代的確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啊。
海底世界可以刷卡買票,一大一小200元,老年人70元,呵呵很會做生意。除了人多得不分流,還是很不錯的,和北京的海底世界差不多但是大得多,是世界最大的人造海水水族館之一。缺少了表演性的節目,是美中不足,魚魚很多,漂亮的、凶悍的、善於偽裝的……主要是針對長江流域水生物、生態進行主題展示的水族館,並且以洲為劃分區域,展出、介紹了具有代表性的海洋生物,很具普及知識性。在長155米、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穿行時,能看到很多生活在海底的巨型生物——鲨魚、海龜、碩大無朋的帝王蟹……“北冰洋”的企鵝吸引了大多數孩子的目光——一只可愛的小企鵝站在高高的“山”上,左試右試的不敢下來,一群可愛的孩子在“北冰洋”的玻璃罩子外面齊聲加油,小企鵝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躍到水中,孩子們也歡呼起來……反正很讓小孩高興,她高興我就高興了呗。
千萬不要坐外灘觀光隧道,地圖上說得很對,離海洋世界不遠就是了,原以為是能看到水底的那種水晶宮似的隧道,買了50元每人的票進去才知道,就和某個游樂場的某個洞道相似,五彩燈光、怪石怪獸、音樂而已,對於略見過世面的女兒來說沒什麼吸引力,唯一不同的是:化了50元走了普通地鐵2元走的路,而且離住處越來越遠。出來就是外灘,想逛逛外灘,因為下雨景色不是特好,看了一下就下來了,觀光游艇也沒坐。想去逛南京路,那個小孩走得不願意走了,蹲在地上不干了,只好打車回了酒店,這是一個國際青年旅社,很多金發碧眼的外國觀光客,衣服穿得亂七八糟的,語言大約也是萬國的。第一次住旅社,當時在網上預定的時候,就是被它的仿古式門口吸引的,進了大門還有個小小橋流水,房間比較小,公共區域比較多,有個小酒吧,很大聲的放音樂,所有的角落都設計成書吧、茶室或者聊天區,盡可以在這裡五湖四海交朋友,裝飾得像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很匹配那些對中國一知半解的外國人。
小橋流水
不明白它們怎麼就會保留下來,也許是歷史的進程對它們還有留戀,類似的小村鎮在江浙一帶很多,有些成了聞名於世的景區,有些還真實的生活著,但是網友說:“我知道一些,可我不願意說出來,不想太多人破壞它,不想讓它跟上時代的進程……”很對的觀點,不過還是很想去破壞一下。
在周莊的正門小孩子終於批准可以買丁蹄,但是萬三肘子是無論如何不讓買了,想想就饞得不行。 坐了三輪車趕到長途汽車站,原來人家都是提前買好票的,算了,早點回上海吧,要不還要等一個多小時才有車,只好坐了沒有座的車,好在司機把門口的加座給了我們,小孩子在我懷裡睡了一路。
夢裡水鄉
西塘確實是個適合想心事的地方,街上的人可以與你有關也可以與你無關,你可以像游魂一樣飄蕩在西塘的每一個角落;也可以像呆頭鵝一樣對著一杯茶愣神;當然,也可以正常點,在街上隨便的買些什麼。反正我們是認真的住了兩天,狠狠地感受了一下西塘的閒散、舒適。整日裡就是逛蕩,那座送子來鳳橋不知是踩踏了10遍抑或20遍,反正是抑制不住的要在街上、陽台上、房間裡感受西塘的韻,從早晨吃到晚上,因為不停位移而且都是小吃也不覺得飽漲。
第一口西塘的食物當然是肉粽,可以用迫不及待來形容——一早起來坐車到西塘基本上是中午時分了,放下行李就先去吃,不吃正餐,就在街頭,看到什麼有興致的就買來吃罷了。好吃,北方人很少做肉粽,如果做不好糯米加肉肉會很膩,我和小孩非常喜歡這裡的肉粽,
滿街都是美食以供饕餮,所以哪樣都沒吃盡興,深深的遺憾。
房東阿姨說下午一點半會有唱戲,就在她家陽台對面的戲台,所以150元的住宿費還是很值得的,不管怎樣覺得自己就像過去大戶人家的小姐一樣“有自己的戲台”了,呵呵,人生如此不枉也。於是在沿河店鋪買了許多吃的東西,把小桌椅子搬到陽台上邊看戲邊吃,又和房東借了茶壺、茶杯要了開水沏了我的珍珠茉莉,品茗聽戲,我想要的人生也就是這樣了吧?!戲是聽不懂的別人家鄉的戲,看著舞台上粉墨佳人,真不知道如果西塘還活著——我是說還真的活著,住在這裡的女人該是怎樣的惬意,溫婉。恨自己晚生百年又生錯了地方,不過“吃慣了米飯就聞不到米飯的香味”了。呵呵,原來西塘本意是要讓我感受一下人生的水汪汪的美麗呀。
傍晚坐在河邊等著烏篷夜游,河面上的溫度還是很有些涼意的——江南的冬是不舒適的,從骨子裡的冷,穿多少衣服都是冷。至於景色和岸上看的差不多,只是要感受一下烏篷船晃來蕩去的感覺,下船的時候天已經黑的差不多了,去那個響堂吃的老鴨馄饨煲——好吃,馄饨餡是我愛吃的芥菜的;還有蟬衣包圓,也很好吃——用油豆皮包的芥菜上鍋蒸的;我不愛吃蒸的魚,所以對那水靈靈的清蒸白水魚的味道不習慣,不過魚肉確實很鮮嫩。吃了大餐就放河燈,星星點點甚是撩人。
一夜電視、睡覺無話。其實那床並不舒服,整體環境不好,就是家庭旅店而已,但是比外面的貴很多,如果想切實感受西塘的整體,還是可以接受的。
次日清晨,霧色還沒褪盡,囑咐女兒在房間裡睡覺不要亂跑,自己背著相機轉悠去了。此時的西塘是真正的西塘——睡起,伸著懶腰打著哈欠,起來慵整纖纖手,對鏡懶梳妝,容顏尚倦怠。逛裡逛蕩的看著一家家店鋪打開門,看著剛熏熟的青豆、正在包的肉粽、剛煮在大鍋裡的扎肉……光顧了陸氏小馄饨、錢氏豆花,又給阿和貓拍了張合影。攻略裡說的每個角落都去探察了一番,看到很多扛著“大炮”的攝影者測光線、找角度……不亦樂乎。在房東的茶座真的發了會兒呆,很奇怪,大腦自動停擺,就看著水面發愣……
房東阿姨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百幾十年來百姓口口傳頌,清朝有一位姓金的運糧官經過西塘,正好當年鎮郊旱災嚴重,顆粒無收,百姓餓死很多,甚是淒慘,百姓攔船呼救。金老爺動恻隱之心,私自發放糧食救濟,很多災民因此活了下來。當金老爺將剩下不多的糧運到京城,朝廷追究責任,金老爺以身殉法。消息傳到西塘,被他救活的百姓感念他的恩德,捐錢捐米建廟紀念。金老爺排行第七(一說大家不知金老爺實名,只知道著七品官服),所以百幾十年來百姓一直稱之為七老爺。每年正月十五或忌日,受其恩澤的百姓後裔都會來拜祭燒香。
七老爺廟亦稱“護國隨糧王廟”,處於雁塔灣,始建於明代。七老爺廟大門就開在街邊,街南面開闊地就是河埠,農村來的或外地來的燒香者可以坐船直接到廟門口。大門的門楣上書“護國隨糧王廟”六個大字,這是本鎮書法家江蔚雲的手跡。前殿高爽,現作門廳用,裡面是一個天井,有供人燒香燭用的大燭台。天井正中置有一只鑄鐵大香爐,上書“護國隨糧王”五個字,香爐雖粗糙一些,但十分莊重,是善男信女捐奉的。略觀未進。
白日裡,游蕩在西塘的每一角,又去新村看了一下——和別的鄉鎮沒什麼區別,三轉兩轉的又轉了回來,白日裡也不很喧鬧了,大家都回去上班掙錢了,只有不多的真正的閒人蕩在青石板路上,店老板也閒閒的互相取笑著,石皮弄幽幽的有些落寞,但是每個店鋪都很負責任的開著。看著棉手筒,我說:“過去大戶人家的太太小姐到冷的時候就筒著這個,看著家裡的長工干活。”小孩說:“買一個買一個。”絹做的陽傘,“買一個買一個”,銅做的炒菜鏟子,“買一個買一個”。呵呵。
關於銅鏟子,提示一下:一定要去那家手工銅器店隨便買點什麼,或者只是去逛逛,聽那略有些駝背的老板用西塘普通話給你頗有韻味的講述古老的西塘故事,或許是簡簡單單的幾句祝福話——他手中的扇子一張一和打著節拍,嘴巴翕翕張張不停的說著,蠻有趣的,像舊時說書藝人或賣大力丸的。搖鈴、手鈴、銅钹什麼的琅琅陳列中,小孩偏偏選了一個炒菜的鏟子,不知道是怎麼想的,老板說:等小姑娘100歲,這鏟子就值100萬了。一不小心買了個傳家寶呢。
晚飯吃了丁記,紅燒土豆、椒鹽南瓜、爆炒螺蛳,比昨晚的飯合胃口——每一樣都合。
第三天的早晨,我們要離開了,趁著晨霧還未散盡,鋪板尚未卸下,我們和西塘說了再見,行李托在石板路上發出咯咯的聲音,襯托著小鎮的安靜。要了三輪車,我們回家了。
心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