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星期重壓之下迎來的周末,自然有狂歡的心情。
周五的晚上帶著老娘去了豫園。夜色中被燈光勾勒出的古典建築的雕梁畫棟,入夜後漸漸稀落的人流,酷熱退去後的些許清風,都帶給我們多少惬意的心情。東走走,西看看,買了幾塊梨膏糖(後來回家品後發現甜的要死,味道也難以接受,也許是我們沒買對地方?)。在小小的九曲橋上走了走,見了見那個著名的湖心亭。說實話我一直分不清豫園和城隍廟的界限。以為去的地方就是豫園,結果發現南翔饅頭店以後就糊塗了,南翔小籠包不是在城隍廟嗎?回家再研究後發現我們去的基本是城隍廟,豫園在晚上已經關門了。而我一邊走一邊給媽媽講,這是以前有個叫潘允端的,給他的做刑部尚書的老爹修的園子。結果老爹沒享受著,他自己後來在裡面住了10多年。媽媽還一路感慨,他可真有錢啊,修這麼好這麼大的園子。現在看來是笑談了,我們其實根本就沒見到豫園。不過據說九曲橋屬於豫園。忽然看到讓我記憶深刻的綠波廊,就趕快進裡面小CUO了一下。點了我一直不知道為何物的“肴肉”,還點了八寶辣醬,椒鹽葫蘆酥,三絲眉毛酥......肴肉不錯,好像是用老湯煮過的肘子肉,十分入味,經過冷藏,刀工很細致,味道、賣相還不錯。八寶辣醬讓我想起天津的蒜蓉辣醬,後來在書裡看到這是有代表性的上海菜。名字叫的怪,是用辣醬做的菜,裡面有肉、花生、銀杏、肚塊等很多料,怎麼能直接就叫辣醬呢?椒鹽葫蘆絲我好喜歡吃。樣子就是小葫蘆的樣子,十分可人。眉毛酥名字叫的怪,但樣子和味道讓人失望。餐廳裡稀稀落落的坐著幾桌,老外比較惹眼。後來我們出去以後才發現,我們去的是綠波廊新樓,在一座莫名破落建築的三樓。如果真想故地重游,還是要去老店,臨水和九曲橋,透過窗簾望進去,人影婆娑,感覺比較有味道。不過豫園和城隍廟可能天天人都很多(平時我也沒時間),天兒又那麼熱,估計想找個惬意體會的機會很難。
回家後還是狂歡的心情,就又看電視、又看書,一晚上也沒睡多少覺。媽媽則因為走了太多的路,睡的十分香甜(我們從淮海中路馬當路一路疾行到豫園,返回亦如此,因此把老娘給累到了)。對了,在福佑路看到了上海老飯店,當時不知為何物,後來在書中看到是最有名的上海菜館之一,以後要去嘗嘗。不過現在對濃油赤醬的上海菜有點不太感冒了,沒什麼特別特殊的。
周六上午聽報告,下午睡了幾小覺,晚上去哪裡呢?稍微一翻書,來了靈感。分別給逸夫舞台、上海大劇院打了電話,確認了他們演出的節目:逸夫舞台——京劇“楊門女將”,上海大劇院——“舞動青春”(???)。還有個大世界可以去看看。於是出發。從馬當路走到西藏南路往北走。看到了正在重修的“大世界”。大世界在雄偉的當代建築面前已經遠遠稱不上是“大世界”了,頂多是個小世界了。雖然書中的介紹跟不上時代變化的腳步,大世界現在看不到,但知道了它的方位也是好的。
又具體確認了一下上海大劇院的位置,看到了“舞動青春”的廣告,知道了它的價位。一幫蹦蹦跳跳的外國孩子,我們就不看了。
於是想再走走夜晚的南京路,去那些小岔道裡品一品特色小吃。沒想到周六晚上的南京路,人如潮湧。去上海食品店擠了擠,東西倒是滿豐富的。看到了“喬家柵點心”,發現基本是糯米做的(腸胃不太消化),賣相也不是特別好,賣東西的售貨員也不熱情,就沒買。穿了些旁門左道,也沒什麼特別發現。在回去的路上,和媽媽在一個局促的小地方各吃了一桶燒仙草。飲料本身沒什麼問題,果料豐富,就是吃過以後我的腸胃很不舒服,當然從其成分上講對健康也是負面的。
這一晚上仍然是很有收獲。
周日。和媽媽決定一大早就出門。今天決定先去喬家路。坐大橋一線過了南浦大橋就下車,本來想打個車去喬家路,結果有路人指點步行10分鐘就可到。太好了。在路上和媽媽在一個小吃攤品嘗了老鴨粉絲湯,生煎鍋貼,好像都是本地特色。我對這裡的生煎食品不是特別感興趣,因為看著比較油。本來也不喜歡吃什麼老鴨的,不過這次品了品,也還接受。老鴨湯,裡面有鴨肫,鴨腸,豆泡兒,粉絲,香菜,味道也還可以。鍋貼感覺是燙面的,比較死。需要習慣啊。
很快就見到了光啟南路。一路走下去,發現人流湧動,路邊賣著各式各樣的青菜,海產品......特意去找我們北方沒有的東西,發現還是大同小異。對了,路邊經常有婦女在串花瓣賣,以為是栀子花,走上去問才知道是茉莉花。買了兩小串,和媽媽一人掛了一串在手上,覺得很開心。還有可以掛在身上的。一元一串。
在探訪中,我見到了喬家柵,但沒見到什麼點心店。還看到了梓園,牆上有“梓園遺址”的字樣。門口幾個老妪在聊天,我們自顧自走了進去,東瞧瞧西看看,有老頭用比較異樣的神色看我們,媽媽上去問:這裡是一個畫家的故居嗎?老頭懵懂回答:是。也不知道他是真知道還是假知道。
對喬家路的探訪因為天氣的炎熱,怕老媽受不了而結束。打了車去碼頭,被放到了所謂的觀光碼頭,結果後來證明那個碼頭好像現在停用,正在改建。陰差陽錯去了觀光隧道和銅鏡博物館和海洋珍奇館。說實話不是很值得推薦。觀光隧道其實可以弄的更好。坐著SK車在黑咕隆咚的隧道裡,那些聲光電的設計感覺還是比較低劣。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江底隧道的資源做的更有檔次一些。銅鏡博物館和海底珍奇館不是說一點收獲沒有,但就很普通了。
接下來打車去了外白渡橋。本來想在蘇州河畔走一走,結果找不到臨水的路可走。想找臨水的優雅所在坐一坐,似乎有家玻璃房子的咖啡館臨水,但還鎖著門,透過玻璃看進去,熱熱的感覺,似乎也不是很有檔次。後來沒辦法,只好進了馬路對面的一家日本料理館。環境優雅,牆上掛著和名人的照片,原來侯耀華、何潤東等人來過。小店不錯,在這裡和媽媽喝茶,吃了些清淡的料理,歇息了過來,就又沖進了炎炎的日光下。這回覺得體內有了力氣。挑熱鬧的地方走過去,看到乍浦路那邊有一小搓吃飯的地方扎堆,又有一小搓賓館扎堆。到那裡逛了逛上海春天百貨,連把傘也沒買到,感覺裡面的貨品檔次比較低。出來後發現四川北路,就打了個車讓司機給走一遍,沒有發現傳說中的平民購物場所。
下午一點多,趕到了十六鋪碼頭去乘到吳淞口的游船。可能原來這班游輪是從觀光碼頭出發的,現在臨時改到了十六鋪。候船室還是比較惬意的,有類似沙發的座位,比較涼爽。在這裡小睡了一會,發現來乘船的基本都是老外,有講英文的,講俄文的,還有講著也不知道是不是德文的外文的,後來上了船以後還跟日本人坐到了一起。我和媽媽反而成了少見的中國本地人。除了我和媽媽,大概還有兩個中國人,一個是講英文的半老徐娘,穿著鮮艷的粉色T恤,短褲,坡跟露腳尖的皮鞋,英文很流利,挺靓麗的,但眉眼已開始現老態。還有一個就是後來坐到我們旁邊的一位,剛開始以為兩個人都是日本人。結果其中一位是中國人,上海人,好像上大學就到日本那邊去了,後來在日本定居,現在又攜家眷到中國做貨運生意。這次他陪自己以前在日本的老板,一個瘸腿的日本人,到黃浦江上來游船。ZSC,後來他給了我張名片,似乎是個情商比較高的人。剛過來時聽媽媽說空調冷,就跑過去找船員協調。後來他們的一些友好的舉動,打破了我的拘謹,跟他們攀談起來。下船時他還問了我的名字。ZSC在快到吳淞口時提醒我趕快去看,否則一會就錯過了。我沒有看到傳說中的三夾水。也分不太清楚哪裡是長江,哪裡是黃浦江,哪裡是東海。不過ZSC告訴我們燈塔的那邊泊著的是長江來的船,他們不能隨便進入黃浦江,要等通知才行。似乎看到分界線處水的顏色深淺有差別,但誰知道那是不是錯覺呢?
在海上漂流的3個小時內,我基本都在船艙內坐著,吃些薯片類的垃圾食品(嘿嘿)。到了吳淞口後出去在甲板上吹了吹風。室內外的溫差還是很大的,一開門一股熱風就吹進來。黃浦江兩岸,除了陸家嘴和外灘那邊景色比較現代外,其它的地方也沒什麼景色。看到有吊裝集裝箱的裝置,想象著如果那麼沉的集裝箱被吊在空中,如果萬一掉下來可是個大事故。江上來來去去的船很少游船,基本都是承擔運輸任務的船只。有運黑色的渣土的,有運黃土的,有運油的......我在想,這船跑一趟,就拉些價值很低的渣土,劃算嗎?還有一些似乎是遠洋大船上有些工作人員,也許他們就是傳說中的水手吧?他們似乎對見到游客十分開心,都轉過頭來注意地看,還有個人向我們招手,很抱歉,拘謹的我沒有回應他的招手(覺得有些幼稚),但也許他看得見我面上的笑容,呵呵。有小船上,似乎是從鄰省過來的漁民,還有拉渣土的船邊上,有滿面塵灰的婦女倚在船舷......都是哪些人在利用著黃浦江和東海的水運呢?值得研究。
對了,ZSC還指遠處的水天一線間似乎有條綠色的線,他說是崇明島,呵呵,可真看不出來啊。一個島怎麼會那麼扁,幾乎辨認不出來。
這次對吳淞口的印象是在是不能讓我滿意。我沒有看到想象中的入海口,似乎連東海的影子也沒看到。可能水面太大?可能這游船的權限有限,不能再往入海口靠了?
下了游船,時間尚早,因了船上的一杯咖啡,我雖不亢奮,但很精神。於是又去了南京路步行街的入口,找了差不多是第二家大廈進去了(第一家進去過了,買了一把據說是德國產的傘)。大廈給我印象不錯,貨品檔次看得入眼,尤其在媽媽吵吵餓了以後去了一家火鍋店,發現那裡小鍋精致(是透明的小鍋,每人一個),菜也精致,還有很多很多的調料可選。涮了些青菜,菌菇,魔芋,也沒吃餐後贈送的水果和甜點,總算保了保“晚節”。
這一天過的是如此充實。當然開銷也不小。但看媽媽開心的樣子,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