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中國人不知道的二戰期間,納粹德國迫害、並欲圖滅絕猶太民族。逃出歐洲的猶太人痛苦地發現,畏懼於希特勒淫威之下的整個世界均冷酷地對他們關上了大門;唯有中國上海一扇小門,尚敞開在那裡。消息傳出,短時間內,世界各地共五萬猶太人逃來上海避難。上海當時渾然不知希特勒;上海只是個開放的、不設防城市而已;任何人來上海都無須簽證。
虹口區提籃橋一帶的舟山路、霍山路、長陽路,在那個紛亂的年代,對那群流離的人們來說,也許稱得上是全球最溫暖、最寬容的地方。當年就在這裡,在敞開胸懷的上海,接納了1933年至1941年蜂擁而至的近3萬歐洲猶太難民。上海,就像一艘狂風惡浪中的諾亞方舟,載著他們的安全與希望。
上海淪陷後,日本當局命令所有1937年後抵滬的猶太難民遷入“無國籍難民隔離區”,這個隔離區約包含有15個街區。隔離區內那些狹小、破舊的弄堂房子,在灰色的天幕下顯得死氣沉沉,隔離區內擠滿了來自德國、奧地利、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的猶太難民。這些難民的護照上都印有“J”字標記,用以表明他們的猶太人身份。
在虹口的公平路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兩條猶太人居住最密集的弄堂,一度被日本人在出口焊上鐵柵門,禁止出入達一年之久,被困在弄堂裡的二千余人,最後大部分都奇跡般地活了下來;是居住在周圍的上海市民,采用“空投”——將面餅等食物擲過去的原始方法救助了他們。
戰後,五萬猶太人幾乎全都離去。他們中的大部份人成了以色列復國後的第一代開國元勳。
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色列在第一時間宣布,向我國捐贈一億美元。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如果今天日本橫濱和美國芝加哥也來個7.6級大地震,以色列也會捐贈,不過金額不會超過十萬、二十萬。
如果你去以色列旅游,站在特拉維夫街頭,你盡管大聲宣布自己是中國人!或是乾脆說自己是上海人!你會發現,素昧平生的以色列男女老少,請你到他家去喝茶吃飯的都大有人在!而在以色列,當年猶太人在中國上海的避難史,是寫進教科書裡的!是寫進族譜家史的!
在以色列,有一個紀念碑:中國人,我們不會忘記你們的恩!!
■指點
●地理:目前能看到的“虹口的猶太避難所”遺跡,主要集中在提籃橋地區的長陽路、霍山路、舟山路,區域范圍是比較小的,形成了“工”字型,兩橫是“上一橫”是長陽路,“下一橫”是霍山路,“中間一豎”是舟山路。很便於游覽參觀,現在區域內已基本沒有猶太人了,但他們近半個世紀留下痕跡,依稀還能感受得到。
●游覽
猶太難民紀念堂(摩西會堂):在長陽62號,門票很貴50元,老人什麼的10元。時常有老外來訪。原來這裡是一座3層的民居,1928年由俄羅斯猶太人設計該改建,是二戰期間,在滬猶太人經常聚會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07年虹口區對會堂進行了修繕,並改名為猶太難民紀念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以色列前總統赫佐克、前總理拉賓、前外交部長佩雷斯都來過這裡。
霍山公園:就在霍山路118號。無需門票,當年猶太人常在公園內休息聚會。1994年虹口區在公園裡設立了紀念碑,以紀念當年那段歷史。但現在已經成為周圍居民,休閒的場所,只有那進門的紀念碑,還時常有外國友人來瞻仰。
霍山路119-121:在霍山公園的對面的霍山路119號、121號,是一幢雙門面的3層建築,紅黑磚牆,扇形大窗,明顯的巴洛克式風格的西洋建築。這裡當年是美猶聯合救濟委員會(簡稱JDC)駐滬分支機構所在地。JDC的資助,曾給一無所有的難民帶來不少希望。
霍山路71-95號與舟山路1-81號的住宅建築:位於霍山路、舟山路的拐角處。建於1910年左右。建築特色是上海近代時期的外廊式建築,具有英國安妮女王時期建築風格特征,每個門牌號的建築平面為“間半”開間,外牆主立面設連續的清水紅磚券式外廊,采用弧形券和半圓形券,局部使用采用簡化的古典式清水紅磚柱,背面為青磚清水牆,紅磚清水腰線,檐口天溝采用線條外挑,不設封檐板,屋頂原為鐵皮瓦楞板,建築物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該處為猶太人的居住地,是當時非常熱鬧的商業中心。
●吃飯:在霍山路68號,是北京飯店,其烤鴨在上海是非常有名氣的。
●行程策劃:建議先到長陽路的猶太紀念館(摩西會堂)參觀,對那段歷史有個大致的了解,然後步行轉到舟山路,看看當時猶太人居住的中心地帶,走進弄堂更可以感受上海普通百姓的生活,再到霍山路,到霍山公園。如果到吃飯的時間,可以到北京飯店吃烤鴨。因為區域很小,完全可以步行。
現在的摩西會館經常有外國人到訪
霍山公園猶太避難紀念碑前的家常情景
霍山路上最醒目的猶太避難居所
霍山路上也時常有美女出現
更多上海“小猶太城”的照片(28P)以及游記,請看攻略菜的“上海深度游覽完全指南”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