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環球旅遊網 >> 環球旅遊 >  >> 大陸游 >> 上海游 >> 上海游記

老上海情調 

     編輯:上海游記
所屬景區:上海

想寫上海了,上海的老情調。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專題講紹興路怎麼怎麼好,心不禁癢癢的,很想實地去看看。於是挑了個不下雨的陰天,前往上海的老區。

在襄陽路長樂路下車,仍然先是經過無數潮流小店,果然又有很多冬季新品推出。然後是淮海路西段商業“航母”百盛,不是雙休日竟也人多。那些賣包包手表的販子陰魂不散地聚在周圍,好在比原來少很多了。

這裡,是一個繁華的,富商業氣息的上海。

一過淮海路,面貌馬上不同。沒有了大商店,潮流小店也被更具個性的家具擺設店、花店所取代。小咖啡店害羞似地藏在小店中間,茶餐廳則是大大咧咧的做派,占據著街角。高樓不多了,有也是躲在沿街老房子後面,謙虛退讓的樣子。行人很少,車也比淮海路那頭減了一半。梧桐樹的葉子快掉光了,只剩一些頑固的小兵還堅守枝頭,也是已發黃疲憊的神態。不知怎的,我好像突然走進了上海的三十年代,那裡沒有現代電器設備,沒有玻璃幕牆大廈,沒有馬不停蹄的生活節奏。而且此時此景,特別符合我對老上海的印象。在我想象中,舊上海從來不是枝繁葉茂的,它就是“無邊落葉蕭蕭下”的模樣,有點霧蒙蒙的,有點蕭索的,卻怎麼也掩飾不住內裡的奢華。它其實是講情調的,那也是低調的,差不多就知足的情調,以抑代揚,很像巴黎的氣質。我腦海中,上海一直是比巴黎多了好幾分時代氣息,飛速發展中難免帶了點浮躁。沒想到在這,淮海路南的陝西路,還能捕捉到舊上海的影子,老式情調的影子。

走了好一段才來到紹興路。站在起頭處望,覺得路本身真的平淡無奇,倒是路口的盧灣區圖書館引人入勝,典型的西式洋房還帶著個綠意盎然的小園子,那園子是西式與中式結合的風格,我個人感覺比在歐洲看到的純法式的花園更有魅力。往前走,大名鼎鼎的漢源書屋出現了,卻比預計的要陳舊與冷清。網上說去那裡常常覺得太嘈雜,可我眼看的,裡面可一個人也沒有。空空蕩蕩的,倒像舊家具店。我也失去了進入的興趣。旁邊就是維也納咖啡館,真是小得可憐,望進去暗幽幽的,也不覺坐在裡面會有多好。那家日本人開的小小咖啡館就根本沒看到,估計太不起眼了。出版社是有好幾家,但出版社本身是沒啥看頭的,要去書店。美術出版社的書店太小了,書也不新。文藝出版社沒有看到書店,有讀者服務部,但大門緊閉,也是冷清的樣子。我也沒進去。音像出版社的店除了戲曲專櫃,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出版社沒啥人氣,畫廊更是如此。一路上我只看到角度抽象畫廊(行畫畫廊不算),躲在大鐵門後面,也是一個人沒有。這種安靜,可以使人窒息——我想。(後來增國告訴我好多畫廊都關了,不禁感覺遺憾)至於說得很好的居民區金谷村,我看來也不過如此,跟我原來住的張家宅差不多。皮具小店沒看到,不知是漏了還是關了。稍微有點人氣的地方,還是紹興公園,很普通,也沒想象的那樣曲徑通幽。還有新∙吉柯德飯店,雖然只是半敞著門,但我能猜到這裡晚上一定是賓客盈門。另外還有家廢品回收站,竟是整條路上最熱鬧的店面,兩人在裡面敲敲打打,忙得不亦樂乎。看到這裡,我無語了。失望毋庸至疑,想起三年前來這兒,的確感覺一般。怎麼網上就吹得那麼神乎呢?看來還得相信自己。

吃過飯,繼續游走泰康路。往日的記憶撲面而來,心裡在算:我和他多久沒有來這了?答案是兩年。曾經一起在他田子坊的畫室看畫、聽音樂,一起到瑞金賓館散步,一起去街頭小吃店吃泡馍、米粉、小籠,尋常滋味卻在心底化作解不開的浪漫。回憶那時,竟都是美好的。但是眼前的泰康路永遠不是昔日的藝術街了,它的變化令人驚訝,還有痛惜。馬路西頭一邊拆了個精光,如今是個工地,以後好像要蓋商業樓。對面畫廊寥寥可數,也不精彩,只有一家小擺設店還蠻吸引人。田子坊是熱鬧,可真正的藝術看不大到,多的是服裝店、擺設店、咖啡館和酒吧,太濃的商業氣息減弱了它原本還有的高雅氣質。而一牆之隔,就是污水橫流的小吃店,這實在不像藝術街應有的氣氛,反而還原成了一條最普通的上海舊馬路。也罷,既然上海藝術的重心已經北移,就讓泰康路回歸平靜吧。

之後順便去了八號橋。總體感覺是建築很後現代,店面布置也挺前衛,但有點華而不實。多是賣家具、家居用品和服飾的設計概念店,也有餐館酒吧和設計公司,畫廊一家也沒看見。這算哪門子的藝術園區呢?前衛商業區差不多。看來BF的選擇是對的,現在在上海,也只有M50成了氣候,別的地方根本不可能聚起那樣的人氣。離開老上海味十足的南區,來到由工廠改建成的藝術倉庫,這是BF的改變,也可以說是上海文化的一次遷徙吧。

這樣一比較,我忽然對M50刮目相看了。

走到這裡,還不想回去,又轉到了思南路上。這條寂靜的路,我曾和他走過好多遍,也騎車來過。一直很喜歡它清幽的環境,宛如影片中老上海天然的背景。記得《長恨歌》裡王琦瑤走的馬路,差不多就是這樣。順便說一下,我很愛看電視劇《長恨歌》,也不知是因為《長恨歌》喜歡上了上海的舊式馬路,還是本來就喜歡舊上海而愛上了《長恨歌》。看著思南路上的老洋房,想著王琦瑤,忽而感覺比原來看這房子更有意思了。

重新回到淮海路,我的散步結束了。一個嘈雜的、繁華的上海又回到了我的視野。我覺得像是做了一場夢,又好像穿越了時空,從現在回到過去,又從過去回到了現在。原來上海還是有迷人情調的,這點上它並不比巴黎差。盡管也有許多不和諧處,但它畢竟是我的家鄉,好比自己的家人,即使做了什麼不好的事,也就原諒他了。只是希望再發展中不要丟掉原本美好的東西。

我比原來更喜歡上海了。

  1. 上一篇文章:
  2. 下一篇文章:
行走蘇州河(4):上海百老匯 
行走蘇州河(4):上海百老匯 

所屬景區:上海 上海大廈,與浦江飯店一路之隔。它由英國人Fraser設計,1934年為英商業廣地產公司所建,是解放前上海僅次於國際飯店的最高建築,也是當時上海最高檔的飯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