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環球旅遊網 >> 環球旅遊 >  >> 大陸游 >> 上海游 >> 上海游記

行走蘇州河(1):白渡 

     編輯:上海游記
所屬景區:上海

一直有一個想法,要走遍上海的大街小巷,不是去人潮湧動的商業街,也不是去五花八門的旅游景點,而是去真真切切的感受平凡真實的上海生活,看一看常被忽略的風景。

很早以前就在網上看到過有人沿著蘇州河,從外灘走到華師大。這一次,參考他們的經歷,我決定也去蘇州河畔行走。

是一個陽光燦爛的秋天。在公共汽車站等車,看到路邊花兒綻放春天的笑顏。


(秋天的花兒綻放春天的笑顏)

這一次我的行走,開始於外灘北端的白渡橋,正是蘇州河注入黃浦江的地方,也是蘇州河的終點。

蘇州河又稱吳淞江,古稱松江。1916年後始稱蘇州河。它源於太湖瓜泾口,經蘇州、吳縣、昆山、青浦、嘉定等縣區,從西向東穿過上海市區,最終在外白渡橋下匯入黃浦江。據說蘇州河也曾是一條煙波浩淼、浩浩蕩蕩奔向大海的大河,歲月滄桑讓它成了一條靜靜的支流。歷史總讓人感慨,哪怕只是一條發臭的小河。

白渡橋在風情萬種的外灘北端,橋頭的牌子記述著它的名字和年代,隱藏著它的故事。


(它的故事)

傳說最初蘇州河上沒有橋梁,人來人往,靠的是渡口的擺渡船。上海開埠後,河岸上的繁華顯現如於一夜之間,原先的幾個擺渡口已遠遠不能滿足需要。1856年,一個叫韋爾斯的英國商人,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外擺渡的位置建了一座木橋,人稱“外擺渡橋”。和今天的許多道路和橋梁一樣,木制的外擺渡橋還是收費的。後來人們發現這過橋費只對中國人收取,於是遭到了國人的抗議和冷落。我猜那情形應該如同今天的“反對日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據說是考慮到國人日益高漲的憤慨,1873年8月,工部局在外擺渡橋西約數十米處建造了一座對國人也免費的木橋,定名為“公園橋”(Garden Bridge),同近旁的外灘公園呼應。勞苦大眾從此不必再付那二文過橋費,於是大家就稱這新建的木橋為 “外白渡橋”--不渡白不渡的“白渡”橋。

可想而知,韋爾斯的外擺渡橋從此沒了生意。1873年10月,韋爾斯將外擺渡橋折價賣給工部局,不久即被拆除。1906年,工部局開始建造鐵橋,第二年建成通車。原來木制的外白渡橋也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如今看到的這座鋼筋鐵骨的鐵橋。


(鋼筋鐵骨)

一座座橋的興與廢,便是一段起起落落的歷史。一百年過去了,穿行於橋上的黃包車和老爺車、旗袍女郎和頭發梳得油亮的小青年、長衫馬褂的文人墨客、遠渡重洋而來的夢想家或是冒險家,都已成如煙往事。而刻著“Garden Bridge”的大橋落成紀念銅牌,如今默默地陳列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陳列室裡。

站在橋上,看黃浦江對岸,現代的高樓和明珠塔刺向天空。
 
(刺向天空)

完整的游記見:http://trueaaron.blogcn.com

  1. 上一篇文章:
  2.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