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環球旅遊網 >> 環球旅遊 >  >> 大陸游 >> 上海游 >> 上海游記

暴走上海之提籃橋地區 

     編輯:上海游記
所屬景區:上海

因為沒法遠走,於是只能就近了。最近暴走的頻率有些多,這一次選擇的是提籃橋地區。陪伴我的人是大學的室友兼好友Ami。

周六的太陽很曬。

走出四號線大連路站二號口,對面就是可能有緣無份的西門子上海中心。


沿著長陽路往北走幾步就是荊州路了,周圍在施工,沙塵滿天的,一過霍山路就不一樣了,左手邊就是我們的第一站:市東中學。

資料上說,市東中學恐怕是楊浦區最“老”的學校了,說這裡的英式建築可以讓人誤以為是劍橋大學的某個轉角。

可惜,鐵門緊鎖,校裡校外的完全沒有一個人,也不能進去參觀。

我們隔著圍欄拍了幾張照,又去一路之隔的居民小區裡晃了晃,這個小區的建築也是很有特色的。不過看到裡面掛著“和諧拆遷”的橫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被拆了,覺得有點可惜。

惠民路被大連路隔開,不能直接穿馬路,要走不遠處的人行天橋。

第二站是惠民路117弄。19世紀末,這條小弄叫做Avenue Stanislas,現在仍然沒有愧對林蔭道的美名,事實上惠民路沿街的小道都看上去挺陰涼的…:)

117弄門口有保安,不過沒有攔人,於是也就大搖大擺進去了。兩旁的建築據說是俄式的,可以猜測這裡是舊上海俄國僑民聚居地之一。

沒幾步就走到底了,竟有一家社會福利機構——惠民養老院藏在裡面。

准備出去的時候,一位阿姨帶著她的小狗從一扇小門裡出來,那狗見了我們狂叫。不理它,圍著它一陣胡拍,哈哈!

往回走到保定路,保定路和長陽路口的上海市電信局長陽分局是我們的第三站。據說這是一棟典型的美式建築,少說也有近百年的歷史了。可惜這幢建築還是被破壞掉了,沒有看到紅色的大門,更沒有看到門廊上精美的雕花。

這時,Ami提議去對面的全家吃冰激凌。於是買了可愛多,坐在全家裡休息了一會兒,才繼續我們的暴走之旅。

第四站是臨潼路280號的海斌古舊調劑店。門關著,透過玻璃窗望進去,裡面是一些古老的家具。店門口有兩個舊箱子,用鎖鏈鎖著。怎麼看,都是挺有意思的一家店,據說因為旁邊都是老弄堂,店主可以說是基本上收集了周圍能夠搞到的所有老家具,可惜不能進去拍兩張照。嗯——分明看到店主在睡午覺…^_^

不多耽擱,第五站是霍山公園。下午的陽光完全被公園裡的樹木擋住,只是透過樹葉的縫隙,印在地上一些斑駁的影子。

Ami窮說這個公園有多小,又說這裡也被叫做二步公園。拜托,人家說了,要用兩百步才能逛完這個園林的好伐?!

其實這個小小的公園卻有些沉重的歷史:二戰期間,大約幾千猶太人的小孩曾經只有這樣一個200步的活動空間呼吸新鮮空氣,以色列前總理拉賓的父母就埋在這座公園裡……2007年6月,以色列的一些企業出資在這裡建造了紀念室和紀念碑。紀念室也是鎖著不能進。想要碰到些免費進入參觀的地方,還真不是那麼容易的。

公園裡如今很多老人三五成群地聊天、打牌、下棋,看著還挺羨慕的。不過,老來走不動了,也就只能到附近的小公園去打發一些時間,說來總沒有我們這樣想去哪就去哪來的舒坦。果然,悠閒的生活總歸需要一些東西來換的。於是收起想要盡快退休的心情,覺得還是年輕好啊!

霍山公園對面的一條小路就是舟山路,21-65號猶太民居是我們的第六站。據說在二戰期間這裡被稱為小維也納,逛遍全上海,也只能在這裡看到貨真價實的安妮女王式建築。(如果是建築發燒友,對我這一路行來看到的建築估計要興奮莫名了,可惜,我不是,我不過是來隨便踩踩)

沿舟山路到長陽路,右手轉彎,62號是摩西會堂。它是如此的不起眼,以至於生活在這裡的Ami竟然從來不知道有這麼個地方。這個摩西會堂門票竟然要50塊!自然不可能會進去參觀的了,據說只要是以色列人,到了上海,就沒有不去摩西會堂的道理。哦!還好我是中國人。省了50塊錢啊!

今天的暴走快要結束了呢!當遠遠看到我們的最後一站——下海廟的時候,我們卻鑽進了旁邊的一家小店。海門路151號的郭大王淨素齋給我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本來Ami想吃他們的素生煎的,結果那個似乎只有上午才有,而且是8點之後。於是我們點了兩碗面。我點的那碗叫“素吉面”,後來才知道,就是“素雞面”,只因為要避開葷的那個字眼。面很好吃,是我喜歡的湯多料少的模式。Ami點的香菇面筋面,沒想到干香菇吃起來也是那麼的肉嫩甘甜的。因為印象好,所以臨走還各帶了兩個素粽。一開始還以為所謂的“七寶”素粽是來自七寶老街的意思,後來才知道七寶是指裡面有七樣東西。

老板郭大王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非常和藹地和我們談笑,問東西好不好吃,可以提點意見。後來有一對母女進來,才知郭大王還是個名人呢!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曾經的郭大王溜溜球呢?我倒是有那麼一點印象的,據說那對母女中的女兒還曾經參加過比賽得過獎,如今已經長大成人了,於是眾人不免感歎了一下時光飛逝。

郭大王說他曾經太胖,一個禮拜要吃兩個蹄膀,後來生病了才改吃素,一吃就是二十幾年。這家淨素齋開了也有7年了。

舟山路與昆明路的交界處,下海廟伫立在那裡,還挺大的。不過大門依然緊閉,據說這裡沒有和尚,只有尼姑,今天也無從考究了。資料裡說到,古時候,上海浦和下海浦都是漁民們出海的必經之地,最後用了前者來命名這個城市了,而下海浦就是下海廟所處的楊樹浦一帶。

匆匆給下海廟來了張照片,今天的暴走結束,卻又意猶未盡,於是跟著Ami來到位於保定路上的一家很有情調的小店,後來才知道竟還是家青年旅捨。在上海還真沒看到過呢!我一進去就到處猛拍了一通。

我們在靠窗的椅子上坐下,點了兩杯茶,後來服務員很熱情地一次次過來給我們加水。在這裡我們一直坐到了天黑,看到進進出出的人都不像很落魄的背包客,反而一個個衣著光鮮的樣子,不免啧啧稱奇。

話說,怎麼想,都覺得“那宅”這個名字很熟。

其實並沒有想很晚回家的,但是當聞到類似荷包蛋的味道的時候,突然覺得肚子餓了,於是又去瑞宏廣場找晚飯吃。結果直到9點兩人才分手,各回各家。

  1. 上一篇文章:
  2.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