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伴是個見廟就燒香,見佛就磕頭的人,我卻沒有她虔誠,總要搞搞清楚廟裡供奉的是那路神仙。一到香港到處都可以看到神龛,幾乎所有的商店都供奉財神,有的店鋪或公寓門口擺著香壇,有的為了聚財或有的為了避邪,這和香港這個國際現代化的大城市行成鮮明對比,和觀念新潮,統領時尚相矛盾。
到了香港卻發現廟特別多,它不像內陸的寺廟要講究風水一般建在高山幽谷之中,香港的廟多是處在現代建築的包圍中,被擠占的十分狹窄,加之香港又是寸土寸金,因此廟宇都特別小,不少廟是擠出幾間房子擺上神像、香爐就算一個,長州有個廟只有一間房。
在香港最多的是天後廟,天後亦稱天上聖母、天妃,沿海俗稱媽祖。傳說中東南沿海民間的女神。對媽祖的傳說甚多,有的說她是福建莆田人,神通廣大救急而平波息浪,扶危而起死回生。在海洋中保佑船舶,也兼管民眾的疾苦。民間傳說,當大難臨頭時,呼“媽祖”,她能立即來救,如果呼她的封號,因為她要梳妝打扮穿上朝服,反而會耽誤了時間。如今媽祖信仰已經超越國界,被帶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世界上有華人的地區。最大的天後廟是尖沙嘴的天後廟,它占地有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古老宗教,以老子為崇高的天神和祖師,道教的神仙崇拜習俗在民間是更加繁多,灶君、門神、財神、城隍等數不勝數。道無所不在,所以道教衍生出的神也無所不在,這一點在香港也得到證實。在內地我還找不到一塊地方,像香港這樣,道教傳播的如此廣泛,深入人心,笃信不已。
今年是我的是60大壽的本命年。按照道教的說法,每一年都有一個當運太歲,掌管當年的大小事務,是根據天干地支而推算出來的,今年的太歲爺名叫
黃大仙廟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寺廟,它金璧輝煌,建築雄偉,是一座宏偉的中國式道教寺廟,它坐落在高聳的市民住宅之間,在現代香港的社會裡,身為掌管賭徒財運的黃大仙非常受歡迎,同時也庇佑那些擔心生病或已經生病的人,和那些在生意上需要協助的人。
黃大仙原名黃初平,晉朝人,幼時替人放羊,後來遇到赤松山遇到仙人,進入福地進行修煉,修成正果。人稱赤松黃大仙。1915年道士梁仁庵父子,從西樵山恭請大仙來港。原先供奉在灣仔,1921年遷到竹園吉地。
啬色園,是香港的精神寄托,無論保平安,求事業,問姻緣或者任何疑難雜症,可以來這裡求解迷津。據說黃大仙非常靈驗,但是求得的簽,都只能解今年的運勢,不包括明年或者以後一輩子永遠如此。我夫人也求過一簽,是大吉上上簽,是第二號簽名曰“姜太公封相”,求什麼都吉利,後來也未見有大好事降臨。
在農歷過年後,是黃大仙廟香火最鼎盛的時候,善男信女紛紛前來求問一整年的運勢。在香港都講究燒一年的第一炷香,今年春節我們正好趕上在香港過年,大年初一就去湊湊熱鬧,一下地鐵只見燒香膜拜的人擦肩接踵,和往常不同必須按照指定的路線往前行走,繞了好幾圈,走了幾百米才進了門。進了門以後人更多而且人人都舉著點著的香,甚是危險。看這前擁後擠的陣勢,我們急忙來到正殿,正殿所擺的並非黃大仙的塑像,而是他的畫像,也來不及仔細觀察,把香插到香爐上就走了。
除了正殿外還有烏龜池、圖書館、藥劑廳以及專供算命人士和購物的地方。這座廟的建築分別代表著金、木、水、火、土五個占卜的元素,放置黃大仙畫像的青銅庭台代表的是金,圖書館及噴泉則分別代表木和水。廟旁設有小公園,設計得體,精巧玲珑,頗具園林景色。
在黃大仙廟裡同時有孔子殿,以迎合那些崇拜孔夫子的信眾,而佛教信徒則可至三聖殿裡,膜拜供奉慈悲為懷的觀世音菩薩。
回來的路上一看,混身上下盡是煙灰,盡管我們十分小心女兒的外套不知什麼時候還被燒了個小洞,大煞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