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南枝才放兩三花,雪裡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
回憶:
這一天的天氣比之三年後的復活節還是強一點。只是這麼陰沉沉的,並沒有下雪。
想江南的春色:千裡莺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可眼前:
復活節大堵車,終於經過達半個小時的艱難挪動,車子由德國西南邊境開進了法國邊境。
從德國開進法國,明顯覺得法國的公路好破,道路兩旁的莊稼地,地裡的農民的房子,煞是破舊,有的牆上還掉了一塊泥灰,露出了裡面的磚頭,電線桿子拉得到處都是......我挑剔著,挑剔著,突然一陣異樣熟悉的親切感湧上了心頭,啊,這一切,多想我們中國的鄉下啊!於是就不再挑剔了。
想: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山水若從奇處看,西湖終是小家容。
於是到阿爾薩斯。
阿爾薩斯地處法國的東北。以前是一個省,介於萊茵河和孚日山脈中間。1871年普法戰爭後和它鄰近的洛林一同被德國吞並,1919年凡爾賽和約簽定後回歸法國。這個地區和德國的黑森林緊鄰,大片大片的山區,以風景宜人,食物鮮美著稱,因為離德國和瑞士都很近,所以,終年作著這兩國人民的生意,頗為滋潤。
想起: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
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裡不敢來。
平明乍逐胡風斷,薄暮渾隨塞雨回。
缭繞斜吞鐵關樹,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東,山上孤雲隨馬去。
又是別一番景致。
山區嘛,就是一個登山的好去處,老外生性熱愛大自然,所以,逢節假日,不是帶著比基尼去海邊,就是背著登山鞋,登山棍進山。我們的計劃原本也是登一天的山,親近一下大自然的,但因為下雨,我們改登山計劃為城市一日游。
牽強一點,也有點“春山暖日和風,闌桿樓閣簾栊。 楊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橋流水飛紅”的韻致。
這一帶最大的一個城市叫做Strasebourge,是一個基本保持完好的中世紀城市。舉目望去,滿眼都是古老的建築。幾乎每座建築物都有好幾百年的歷史,尖頂一點的大概是十三世紀左右的,圓頂一點的都是十七世紀左右的。所有的房屋雖舊,但都還在用,住人的,辦公的,做商店的。市中心一個著名的大教堂,(歐洲,只要是個大一點點的城市都有著名的教堂,這個名字原諒我實在是記不得了。)從十一世紀中葉,基督教分裂為羅馬公教(天主教)和希臘正教(東正教)以後就開始修了,之後經過了三,四個世紀的建造,但是到今天,還差一個尖塔沒有做。就好像小姑娘的兩個朝天辮子,只梳起了一個似的。
踏著“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的詩意,細想:
幾百年的工夫不是白花的,這個教堂從裡到外都是非常的精致。所有的建築都是用各色石頭砌起的,外圍,內裡,無數的地方都布置著精美的石雕,頗有一點令人歎為觀止的意思。不知什麼原因,這座應該屬於羅馬教派的教堂,在結構上確是更像東正教堂一點。教堂裡面很是陰暗,因為頂太高,燈光起的作用不大,而玻璃窗上的色彩太滿,光線進不來,只有大堂兩側的燭台上,點著一排排的蠟燭,忽明忽暗的。走進了看,才知道,這蠟燭也是收錢的。大小蠟燭從一個歐元到兩個多歐元不等。粗粗一轉,發現教堂到處都布置著一些這樣的收費的小玩意兒,最搞笑的是,他們把一處精美的石雕群用欄桿圍起來,這裡的光線亮到正好讓人看到這裡有一些好東西,但你想再仔細看確是不能了。如果你想看得更清楚,或是想在這裡拍個照什麼的,請投2角錢歐元。我路過的時候,恰逢一群年輕人投了一個硬幣下去,燈光大亮,這些孩子們趕緊一個接一個地擺好姿勢,照開了。不一會兒,燈就滅了。還別說,這教堂還頗像中國的寺廟,不單氣氛類似,斂財的手段更加的一般無二。
離開教堂,雨還在下。偶見“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裡出”的景致影影綽綽,迷人。
在雨中,穿行於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滿有味道的。市中心那個人潮洶湧,在歐洲恐怕是少見的。起碼我到德國半年了,沒有看到一處地方如此的擁擠。走在人群中,我一陣兒,一陣兒的犯暈,離開中國沒多久,居然不適應人多了。這可真是豈有此理啊。
於是,詠起:
老來稍喜睡魔清,兀坐枯株聽五更。
蕭索輪囷憐燭燼,飛揚跋扈厭蚊聲。
登高事了從教雨,刈熟人忙卻要晴。
莫教西成便無慮,大須濃日曬香秔。
撤離大街,奔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