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日 星期三 晴 上環-中環-筲萁灣-銅鑼灣
暴走從上環開始。
出了上環地鐵站,遠遠地就看到了一棟暗紅色的建築,猜是西港城了。走近仰望,確是可以從一磚一梁上感受到這棟愛德華式古典建築的氣勢;只是走進才發現樓的功能性早就被飾品店西點鋪侵占得蕩然無存。
轉入永樂街,一股海鮮的腥味立刻撲鼻而來。整條街不過百米,卻匯聚了無數家售賣參茸燕窩藥材的店鋪,袋裝的瓶裝的散裝的海味把每一個鋪面都塞得滿滿
當當,很是壯觀。一路走過德輔道西和文鹹西街,滿目依然充斥著黃黃的收干的海產品,我們對這些實在沒有研究,也就只能捧個人場。
坑口街沒錯。沿著水坑口街往上走,就是著名的古董街荷李活道了。不知道是不是元旦剛過的關系,路上冷冷清清,兩旁的古董店也少有顧客光顧,有的甚至鐵將軍
把門。相比之下,露天的古董街摩羅上街就熱鬧很多,那裡的東西更親民一點價格也更便宜一點。
文武廟往東走過一個路口,就能看到半山自動扶梯位於中環的入口。從些利街到士丹頓街,方圓百裡卻囊括了不少風格迥異的餐廳酒吧,原來這塊區域就是soho荷南美食區。
應該可以一直搭到半山,這樣可以看到更多的市景,可惜我們沒有那個耐心,中途就從自動扶梯裡出來了。拐了個彎,一棟白牆藍窗的希臘式建築赫然眼前,感覺應該不是泛泛之輩,果然地圖上顯示的是前中區警署。
看“重慶森林”的時候,有一條梁朝偉巡邏時一直走的石板路讓我們印象頗為深刻,終於,在高樓林立的中環,我們找到了它:缽典乍街。乍一看,這條用石板鋪成的長長的街道和周圍的建築還真的有點格格不入,但稍作停留,便能感受到空氣裡濃濃的歷史味道。
中環有很多值得去的餐廳,比如九記牛腩,比如翠華餐廳,比如蘭芳園,只是我們實在不餓,於是就沿著蘭桂坊經過藝穗會(一棟紅白磚樓的殖民式建築)和聖保羅堂,一直走到都爹利街。
都爹利街同樣是一條有歷史的小巷,但是在小巷的盡頭卻隱藏著兩樣有過百年歷史的古跡:石階和煤氣路燈,灰牆綠樹的背景更添了一份浪漫。
本來是不順路的,但是我很想去利源東/西街逛逛,老胡還是陪我去了。也是藏身在中環的兩條不足百米的小巷,只是這個露天掏寶街的擁擠情況,堪比上海當年的華亭路。中意了一雙灰色的襪套。
決定去筲萁灣是一個錯誤,選擇坐叮當車去是另一個錯誤。叮當車作為一種體驗還是很值得的,但是如果要把它當成交通工具那就要看你的耐心了。我們熬了
4站,終於挺不到最後下來換乘了一站地鐵到了筲萁灣。筲萁灣所在的東區是香港住宅人口密集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卻沒有沙田的世外桃源之感。所謂有歷史的城
隍廟,天後廟,規模還不如中環的文武廟。逛了一小會兒,我們就坐地鐵去銅鑼灣了。
附近的茶餐廳吃了晚飯,不過味道還是很好的。今天沒有購物的計劃,所以去了一次時代,出來後到對面的許留山吃了芒果撈就步行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