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攝影,好象還是應該從器材談起。
一般的來講,如果是從事旅游攝影的,肯定,輕裝是你首先要考慮的,除非有特殊的要求,定焦頭一定要讓位於變焦頭,沒必要使用的東西一定不要帶。
當然,對於目的性非常明確的攝影師來說,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拍攝計劃包括什麼,所攜帶的器材應該完全從要拍攝的題材來決定,該帶的東西都應該帶上。能帶的,一定要帶上;不能帶,克服困難也要帶上。
我不太好舉別人的例子,就說自己吧,可能比較有代表性。我上下西藏大概有十幾趟了,最多的時候有同時使用6、7套單反相機,十幾支鏡頭,另有閃燈,三腳架無數的時候;也有時連續幾個月,就只用一部HEXAR袖珍機。
下面是我當初准備動身時的攝影器材清單:
旁軸機1+21/2.8、35/2、90/2.8頭
旁軸機2+35/2、75/1.5
單反機1+28/1.4、180/2.8(由於姗姗和背心和我在一起拍照片,我也經常順他們的50/1.4、80-200/2.8以及600/4.0來用,搞得他們抱怨沒鏡頭用)
單反機2+50/1.8
120單反一部+80/2.8、40/4,150/4
袖珍機1:HEXAR 35/2.0
袖珍機2:mju:-2
立拍得一部
我帶了兩部旁軸機,主要原因是我的圖片以拍攝當地人的記實片為主。用旁軸機要方便的多。畢竟旁軸機的個頭和聲音都要比單反機小的多。在西藏這樣的地方,當地老百姓對相機是相當有抗拒的。所以盡量要用不起眼的相機。
單反機我帶了兩部,第一部是拍正常片子的,畢竟旁軸機有些限制,特別是微距和長焦頭。
我的第二部單反機是一部比較便宜的機器,目的一是在拉薩給當地人拍些照片,然後在當地沖洗,再送給他們;二來是可以在一些極端惡劣或危險的環境下使用。
出於和旁軸機同樣的理由,我攜帶了兩部袖珍機,現在的袖珍機的質量已經達到相當高的境界,特別是HEXAR.
關於變焦和定焦鏡頭的問題。我覺得的確覺得變焦鏡頭在西藏要方便的多。因為在西藏有不少時候換鏡頭是不太方便。
關鍵就看你覺得對圖象質量的要求和拍到圖象哪個重要了。
在前幾年,的確變焦頭和定焦頭的成像質量有比較大的區別。但是,我不得不承認一些新出的變焦頭的成像質量象鏡頭廠商的話來講已經“非常接近定焦頭”了。我自己原來也是不用變焦的,但是最近的想法正在有一些變化。變焦頭主要的缺點在於廣角端的歧變和眩光比定焦嚴重些,另外,當然變焦頭的封閉性也要差一點。雖然在理論上變焦頭不可能在各個焦段上都有非常好的光學表現,但是在實用中的變焦頭之所以可以取代定焦頭,關鍵也是看你的片子要放制或印刷到什麼程度,畢竟,如果我的片子只是用在雜志上,即便是做跨頁,變焦頭的質量也足以和定焦頭媲美了。而且,如果用的是反轉片,考慮到不太方便剪裁,變焦頭就更能發揮其優勢。當然,如果放的再大,比如說有些人玩的是藝術攝影,要展覽或做展板的,應該就當之別論了。
我理想中的比較好的鏡頭組合是:旁軸機+28,35,50(或75)頭;單反機+20,85/1.2,300 /4這幾只基本上就夠了。當然,單反機的長焦段用專業的變焦頭也不錯。
我准備的其他需要的小東西還有:遮光罩,備用電池,鏡頭水,鏡頭紙,氣吹,刷子,閃光燈及長連線,快門線,防塵防雨塑料袋,清潔劑,維修工具,攝影背心,ND4,金屬梯,黑口袋,近攝皮腔,偏振鏡,引片器,膠片,三腳架2部,帆布腳架袋,攝影箱,雙肩背攝影包,攝影包,攝影大腰包,小腰包,攝影助手一名,這次雖然沒帶,但我原來的確是非常喜歡在西藏用寬幅相機的,尤其是在拍風光時。
關於膠片,是這樣,我帶了以下幾種膠片:
1.KM25和KR64:kodakchrome是使用K-14工藝的反轉片,雖然在國內沖不了,但是,的確,它的效果是其它任何反轉片都比不了的。特別是,它的保存時間要比用E6工藝的反轉片長的多,無論是明褪還是暗褪都要小很多。大家想想,你們10年前拍的EPP或EPR現在已經是什麼樣了?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照片可以長時間的保持沒有變化。
2 VELVIA:這是我的標准膠片,用了很多年了,比較熟悉了。的確E-6的沖洗工藝比較方便。
3. PROVIA100:RDP在色彩和顆粒上肯定沒有RVP那麼好,但是一方面感光度要高一點,另外,R DP的膠片PUSH起來也比較容易。同時,RVP在表現有些需要准確還原的東西上是有困難的。所以,有時候RDP也是有用的。
4高速片:MS100-1000,我原來一直是用PROVIA 400的,雖然那片子幾乎就沒什麼顏色,但總比KODAK的稍微強一點。在我走之前,胡亂看看不許我再用FUJI的東西了,所以我又試了試柯達E200,好象是真的挺細,但我實在沒把握我的圖片編輯會不會喜歡加在VELVIA中的E200的色彩;另外,我要單說一句,一般的來講,對於一些對圖片要求高的地方,高過200的膠片的顆粒是不可以接受的,最好是25,50,或者64的。即便在弱光下。
5.燈光片:FUJICHROME 64T,目的是在佛殿裡拍攝壁畫和佛像。不過,這次我吃了64T的虧。在拍大昭寺的主供佛的時候,由於地上全是酥油,即便我用的是最好的捷信的三腳架,有3個大昭寺的喇嘛加姗姗幫我扶著,還是難以讓相機很穩定的支撐,而且64T太慢了,我的確很想在這時候改KODAK的320T.320T在表現暖調的時候真是非常出色,但是,64T能保留更多的暗部細節,這兩種膠片真的很難取捨!
6.樂凱GBR彩負:若干。作為拍攝資料和展示用的膠片,樂凱是我最喜歡的品牌。原因很簡單:它在提供足夠好的影像質量的同時又在價格控制上作出了驚人的貢獻。民族工業,必須支持!
7. Tri-x(用在120上):這是我專門拍人像用的。黑白膠片也有很多可選擇的,之所以用3-X,主要是因為它的反差很柔和,而且顆粒很細,而且畢竟是老膠片了,性能非常穩定。在西藏,由於光照強烈,高反差一直是困擾許多攝影師的大問題。解決的方法,一個是膠片;另外,恰當的使用閃光燈也是個好辦法,不過,好象國內的攝影師的閃光設備和閃光技術往往比不上他們在其他方面的水准。當然,如果運用好了暴光,好多問題要容易解決的多。
8.立拍得膠片:是拿來做人情的,畢竟,西藏很多老百姓還沒見過自己的照片。
對於膠片的使用量,我是這樣確定的:
因為我已經對西藏不算很不熟悉了,所以可以以我覺得可能的方法估計膠片。我先安排我的攝影時間並確定我此次的拍攝的內容,哪些是獨幅的,哪些綜合的專題,哪些小的專題,哪些是留做資料的……加上我原來的經驗,然後我估計出比較准確的數字。但是,考慮到我常常使用的包圍暴光以及不可能預料的其它因素,我實際上很想帶更多的膠片走。我想這還是在我自掏腰包的情況下,如果是為別人拍東西,膠片的使用量大概得再翻幾番吧。
器材的保護和防塵,一直也是我很注意的問題。
我原來每次去無人區之後尼康頭裡就髒的一塌糊塗,尤其是變焦頭,後來逼的我改用德國鏡頭和旁軸相機。
在西藏的很多地方,風沙在寒冷的旱季和早晚比較嚴重。而且沙子幾乎是無孔不入的往你相機和鏡頭的縫隙裡站。
建議你:
1用防塵性好的攝影包或攝影箱。
2每天晚上徹底的把所有器材清潔一遍,掃清機身內部以及鏡頭的各個縫隙。
3不要沒事總把相機掛脖子上。
4內部變焦的變焦頭風箱效應要小一些。
另外,我要特意警告大家關於提防西藏當地小孩摸你鏡頭及往你鏡頭上吐口水的問題。好象西藏的小孩對鏡頭的前片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總喜歡摸摸,而且下手又快又准,趁你不備,每每得手。我和姗姗的鏡頭每天都被弄的髒兮兮的。有次背心的600/4.0的前片上被一當地小孩伸手進去(NIKON600/4.0的遮光罩大概有40公分長呢!)抹了把酥油,600的長炮跟一臉盆差不多粗,害的我幾乎用了半瓶鏡頭水才擦干淨。
另外,我要特意提醒一下Nikon90X的用戶,90X的確是很好的相機,但是,由於不太清楚的原因,它在西藏的故障率非常之高。原來我們跟一個攝影團在西藏的時候就經常聽到關於90X發生故障的抱怨,而這次,姗姗的90X機器也出現了好幾次莫名其妙的不肯工作的情況。
我覺得三角架在西藏屬於必須的攝影器材。不過在西藏搬太重的三腳架的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而且三腳架的重量和穩定性又不可能得兼。即便有車,在西藏的攝影也還是會有一些需要徒步的時候。我想不到什麼比帶一大一小兩個三腳架更好的辦法。或者象翠竹那樣帶一個捷信1228那樣的中型碳纖維架子也是個勉強可以接受的折中方案,如果你的機器不算太大的話。
這裡要建議大家的有幾點:
很顯然,不是所有的時候,所有的器材都用的上。一旦到了目的地,你當然不必要把所有的東西都扛在身上。
我帶了很多種攝影包,使我在拍攝時可以具有最大的靈活性;同時,我強烈的建議你如果有可能,在長時間的運輸器材的過程中使用硬質的攝影箱以保護你的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