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克勞多斯( Claudius)。離暴君的殿不遠,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廟。修士瓦倫丁( Valentine)就住在這裡。羅馬人非常崇敬他,男女老幼,不論貧富貴賤,總會群集在他的周圍,在祭壇的熊聖火前,聆聽瓦倫丁的祈禱。
這一時代,古羅馬的戰事一直連綿不斷,暴君克勞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戰場,為了保證人們忠於戰爭,他下令禁止人們於此時結婚,甚至連已訂了婚人也馬上要解除婚約。許多年輕人就這樣告別愛人,滿懷悲憤地走向戰場。
瓦倫丁對克勞多斯的虐行感到非常難過。當一對情侶來到神廟請求他的幫助時,瓦倫丁在神聖的祭壇前為它們悄悄地舉行了婚禮。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來到這裡,在瓦倫丁的幫助下結成伴侶。消息終於傳到了克勞多斯的耳裡。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們沖進神廟,將瓦倫丁從一對正在舉行婚禮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公元270年的2月14日,瓦倫丁在地牢裡受盡折磨而死。悲傷的朋友們將他安葬於聖普拉教堂。
為了紀念瓦倫丁,後來的人們把這一天作為“情人節”。
情人節的:
情人節是一個屬於朋友的日子,屬於家人的日子,屬於情人的日子。正如中國人現在用近乎狂熱的熱情過起了聖誕節一樣,情人節也已經悄悄滲透到了無數年輕人的心目當中,成為中國傳統節日之外的又一個重要節日。情人節的來歷和意義可能並不一定為大多數人所知。下面所要介紹的,不過是眾多關於情人節的傳說中的一個。
在古羅馬時期,二月十四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二月十五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伙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伙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伙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為情人節。
在西方,情人節不但是表達情意的最佳時刻,也是向自己心愛的人求婚的最佳時刻。在這一點上,情人節體現出的,不正是古羅馬人設計這個節日的本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