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美國總統格蘭特簽字同意在懷俄明州開辟黃石國家公園。於是美國第一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由政府主持開辟的國家公園誕生了;
197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N(I)(II)(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屆會議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9屆會議報告。1995年列入《受到威脅的世界遺產名錄》。英文名稱:YellowstoneNationalPark編號:712-002。
世界遺產委員會將其列為瀕危遺產所提出的理由是:
1.公園東北邊界外4千米處,計劃采礦,將影響威脅公園。
2.違規引入非本地物種——湖生紅點鲑魚與本地的刺喉鲑魚競爭。
3.道路建設與游人壓力。
4.野牛的普魯氏菌病可能危害周邊地區的家畜。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1995年2月28日請求世界遺產委員會干預阻止采礦的信中,對黃石公園在采礦威脅之外,還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其他威脅也有更為詳細的描述:
在公園外圍潛在的地熱開采和其他地下水鑽探正威脅著公園舉世聞名的地熱資源。
伐木、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築路、采礦、民宅建築和新的居民聚集點持續侵犯著公園周圍的敏感的荒野和重要的野生動物生境,而公園的健康和完整性依賴於此。
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日益增加的人與熊的沖突危害了已經受威脅的灰熊。
在公園中可隨處漫游的野牛,如果跨越公園邊界通常遭到屠殺。
非法引入湖泊鲑魚威脅了黃石原有的刺喉鲑魚,而後者正是灰熊、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重要的食物資源。
在離黃石的東北邊界僅幾英裡的上游地區有一巨大的廢物堆積,盡管進行了幾次清污嘗試,但仍不停地向SodaButte溪流中滲溶重金屬和酸污染物。一年四季不斷增加的參觀和考察產生了過於擁擠的問題,打擾了野生動物。
黃石公園正式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清單》,迫使克林頓政府做出史無前例的決定,即用聯邦財產與金礦公司擁有的財產進行交換來阻止采礦。克林頓政府於1996年以6500萬美元收購了計劃采礦的私人土地,有效地解除金礦對黃石國家公園的威脅。其他有關治理對黃石公園構成威脅的報告也已上繳到世界遺產委員會,其中包括臨時野牛管理計劃,成立國家/聯邦臨時急救委員會以及在解決其他問題方面取得巨大進展的“大黃石國家公園普魯氏菌病委員會”等。但黃石國家公園一直到2003年6月仍舊沒有從清單中去掉,是因為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除了反對采礦提案的成功之外,其他所提到的各種威脅至今仍在持續。
世界遺產委員會有關將黃石國家公園列人《瀕危世界遺產清單》的決定,推動了非政府組織尋求國際支持阻止采礦的斗爭。它第一次提供了一種途徑,使得科學專長可被引導並為民眾所共享。它將美國的主要聯邦機構也卷入公眾場合,使他們不得不對金礦的提案有所表態。所取得的成功,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來主動關注世界遺產的生存狀態問題。
在2003年7月召開的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由於1988年大火使黃石公園總面積的36%受毀,最後經過了激烈的爭論後,黃石國家公園才從《瀕危世界遺產清單》上被有條件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