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仲春,正是華盛頓櫻花爛漫時。無奈今年春意遲來,櫻花節眼瞧著已過半程,本周接連兩天氣溫驟升才催得華盛頓潮汐湖畔櫻花盛放。9日清早六時許,湖畔已聚集了大批晨跑者、攝影愛好者和各方賞櫻人,爭相一睹年度美景。
潮汐湖畔是華盛頓最佳賞櫻地點,沿湖現有十余個種類、3000余棵櫻花樹。有的堆如绯雪,有的垂如擺柳,深深淺淺迎風微顫,與不遠處高聳的華盛頓紀念碑、莊嚴的傑斐遜紀念堂以及湖中野鴨呼應,定格在八方游客的眼睛和鏡頭中。
初到華盛頓的外來客難免有些好奇,在氣派大方的美國首都為何常與櫻花不期而遇?它們不僅盤踞在華盛頓地標國家大草坪和潮汐湖沿岸,也在郵票、明信片、宣傳畫上成為城市的象征符號。美國咖啡連鎖店星巴克為華盛頓設計的城市主題馬克杯上自然少不了櫻花綻放的景觀。
有趣的是,櫻花來美背後原本是日本百年間對美國展開“櫻花外交”和“文化公關”的一樁經典案例。
出於在旅日途中對櫻花萌發的熱愛,美國人伊麗莎·西德莫爾自1885年起奔走二十余年試圖引櫻入美,終在1909年受到美國“第一夫人”海倫·塔夫脫支持。日本方面見機決定以東京政府名義捐贈櫻花。不過“櫻花外交”之路起初並不順遂。1910年,首批贈美櫻花樹苗因檢疫出嚴重病蟲害而全部燒毀。兩年後,逾3000棵櫻花樹苗才在日本政府不懈推動下運抵華盛頓。在春寒料峭的一天,海倫·塔夫脫和當時日本駐美大使夫人種下兩棵櫻花樹苗,而湖畔林肯紀念堂和傑斐遜紀念堂兩座地標建築還未建造。直至1927年春,一批學生集體種植櫻花、舉辦活動,成為日後華盛頓櫻花節的原型。
日美關系也不可避免影響著櫻花待遇之冷熱。二戰期間日美關系旋緊,就在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第四天,4棵櫻花樹被人摸黑砍倒。為防范類似事件,美國政府不得不將這些日本舶來的櫻花改稱“東方櫻花”。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邦交公關逐漸回歸到個體對自然和文化的喜愛,才更具生命力。華盛頓櫻花節逐漸發展為本地每年最熱鬧、最有知名度的旅游及文化活動,每年都可吸引上百萬海內外游客來華盛頓。今年櫻花節於3月20日至4月14日舉行,除了賞櫻花外,還包括慶祝游行、煙花秀、風筝節等一系列文化娛樂活動。
櫻花與華盛頓的緣分始自民間又返回大眾。1982年,由於日本部分櫻花樹種遭遇洪災而瀕危,日本園藝師來到潮汐湖畔取走了800余個截枝,帶回日本重新栽培育種。2011年,人們再度從潮汐湖畔百歲櫻花樹上取得樣本送返日本,完善物種基因族譜研究。
至於那位促成今日美國愛櫻者眾的女士,與櫻花的緣分也得以圓滿。西德莫爾1928年在瑞士去世,其骨灰後來專程由人送至橫濱入葬於櫻花樹旁。墓碑上只簡單寫著,“此處安眠著一位熱愛櫻花的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