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灣TVBS報道,台灣苗栗一家傳承三代的小攤子,從日據時代開始賣“肉嗲”,特殊的是,他們的“肉嗲”制作時,包餡料的米漿不是用淋的,而是用抹的,因此油炸後,表皮酥脆、內餡軟嫩,口感和一般“蚵嗲”完全不同。
炸好的肉嗲切半,裡頭有滿滿的韭菜和好幾塊豬肉,特殊的是,這個肉嗲的外皮大約只有0.1公分,也炸到酥脆,民眾吃進嘴裡,口感和一般蚵嗲很不一樣。客人:“外酥內軟,然後味道非常的特殊。”
下午3點,老板才開始營業,就定位後,雙手沒停過,忙著包“肉嗲”。
據老板連勝源介紹:“(別人)是用淋的,我們是用抹的,用抹的,皮會比較薄。”
老板說,他們的肉嗲和別人不一樣,外皮選用米漿,在鐵板上塗上薄薄一層後,再放上腌漬過的豬後腿肉,接著放上滿滿的韭菜,最後才又塗上薄薄一層外皮,下鍋炸到酥脆。
連勝源認為,“太厚不好。”記者:“為什麼?”連勝源:“太厚,不會酥。”
苗栗竹南這間位在廟口前的“肉嗲”攤位,老板說他已經是第三代傳人,日據時期,從爺爺開始他們家就在炸“肉嗲”,依照古法,傳承老味道,也難怪客人大家人手一包,一次總要吃好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