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的腳步,川流不息的人群,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焦躁,大家從捷運站、從路面湧來,又向著各大寫字樓湧去……這是台北早高峰的真實寫照,而承接這些人流壓力的就是台北的動脈——地下街。
用動脈形容台北的地下街並不為過,動脈起到運輸血液的作用;而隱藏在台北的路面下的地下街,同樣起到承載大量人流的職能。

台北地下街主要集中在台北火車站周邊,其中的4條地下街:台北捷運大街、台北地下街、站前地下街和忠孝西路站前地下街,與台北火車站互相連通,是最大的一個地下街區。除此之外還有中山地下街、東區地下街、西門地下街、龍山寺地下街等等,總面積達到十余萬平方米。台北火車站的地下一樓為商業街(這是本文主要介紹的地下街),第下二樓是停車場,全長825公尺,光是出口就有28個之多,依次向南北鋪開。

90年代初,台北政府決定拆除中華商場,改建地下街,耗時近8年的工程,終於在2000年迎來了開幕,原先中華商場的租戶進駐。後來隨著地下街的不斷擴建,品牌也不斷更新換代。

因為地下街建造的初衷就是為了開展商業,所以在布局上也依據商業的思路做好了規劃。全區分為四個主題:服飾、雜貨、數碼和餐飲,其主打年輕、流行及國際化的標簽。從數碼影音、游戲動漫,到名牌服飾、美發美容,再到書店、樂器、家居店…為顧客帶來多樣化的消費體驗。

每一段地下街都有不同的主題
當然,光是商業化還不足以讓台北地下街有那麼大的價值。在這裡漫步,每走一段就會感受到不同的驚喜,有的區域在做文化藝術展覽,有的區域上演一些表演,還有一些公益活動也會選擇在人流量比較大的地下街舉行......讓你一路上都不會少了陪伴。

每一段地下街都有不同的展覽
傍晚時分,許多放了學的國中生來到這裡切磋舞藝,巨大的落地鏡是專門為他們修建的,被這樣關愛著,他們可以盡情揮灑汗水,享受著看自己舞蹈的樂趣。

學生們在地下街舞蹈
晚上等到地下街的商店都關門了,這裡又呈現出另一番景象——塗鴉的世界。每個門面上都畫著自己專屬的塗鴉,讓人心生喜愛。

台北地下街的建設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台北市區的交通壓力。許多來到這裡的觀光客,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完全可以選擇在地下步行前往,沒有時間的壓力,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距離,讓你不必乘捷運和上下班的白領們擠來擠去,何樂而不為呢?

店門關上就變成了可愛的塗鴉牆
台北市中心區域其實並不大,長長的地下街聯通著許多重要的地點,市民們沿著地下街邊逛邊走,不知不覺就來到目的地。關鍵是不必忍受驕陽烈日和車水馬龍,實在是感歎規劃者的明智。

這就是台北的地下街,全年無休,有著多元化與極富個性的消費環境,有著台灣最原汁原味的特色文化。如果說台北的城市,呈現出的是國際化的氣氛,那麼台北的地下則是熱鬧缤紛的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