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最適宜到台灣游玩的季節。九份離台北市區不遠,坐莒光號到瑞芳站,站名好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戶人家小姐的閨名。
這個規模很小的山城,沿路向上走去,旁邊是湛藍的海洋。抵達九份,第一時間聯想到宮崎駿的《千與千尋》。而後查資料,九份果然就是《千與千尋》街道的原型:掛滿大紅燈籠的街道、湯婆婆的澡堂、漫長的狹窄石階……每一步,都似踏在動畫中一般。
心裡又百無聊賴地想,那是宮崎駿沒有去過重慶,要是去過重慶,拍出來估計會更壯闊,不過可能就沒有這般精致了。
據說清末時這裡只有九戶人家,買什麼東西都要九份,因此久而久之,這個地方就被稱作九份。十九世紀末,金礦的發現讓九份繁華起來,可過了幾十年,金礦已無開采價值,九份又很快荒廢下來,直到侯孝賢的電影使九份聲名大噪,成了文藝青年的“朝聖”之地。
即使街道狹窄之處不過一米,或者沿街都是商鋪,也從來不會出現兩旁店員拉著你進去購物或者放大聲的音樂招攬顧客的景象。大部分九份的居民,都是淡淡的,微笑著看著過往行人。
小吃是九份必不可少的招牌。即使再打著懷舊旗號的文藝青年,也必然忍不住美食的誘惑,在這裡大快朵頤。
不愛嘈雜的街道,慢慢沿著石階上行,漸漸攀到頂端。九份小學坐落在山頂,稍下的地方便是鼎鼎大名的阿甘嫂芋圓。芋圓Q彈香滑,讓人贊不絕口。不少情侶在小學門口的台階上坐成幾排,手裡捧著芋圓等待日落,更有一番旖旎滋味。
盛世之後的平靜小城
除了博物館之外,九份已看不到淘金熱留下的太多印記。當年淘金年代的風光無限,如今也就余下豎崎路與輕便路交叉路口的升平戲院——全台灣的第一家電影院,足見當年此間娛樂產業的發達。這裡也是電影的拍攝地,現在早已荒廢,只能從斑駁牆漆中窺得舊時繁華。
這座浪漫的小城,有著濃濃的藝術風味和人文氣息,沿街店鋪名字大多起自電影:天空之城,戀戀風塵……古老的小街上有暑假觀景咖啡館和茶館,其中幾家更是電影拍攝地,人氣頗旺。在這裡,可以看山、可以觀海,可以聊天發呆,遠離塵囂,足以忘憂。
黃昏時下山,回首一望,層層疊疊的萬家燈火,街道流轉的火紅燈籠,讓我不禁看呆了,這明明就是千尋一家誤入的魔法城池,自己也不由得懷疑是否穿越到了動畫之中。可九份沒有動畫中的喧鬧,依然是安靜著的,棲居在海邊的小山上。
沒有傷春悲秋,平淡地敘說著,好似別人的故事。就如同這座不真實的小城一般,隨著時光流轉,靜靜地變幻著。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腦海中冒出了這樣一句。過於煽情的話在這顯得如此自然,或許,這座小城也在等待什麼吧。
走天涯寶島之行 “涼美進”的語言藝術
九份多降雨,我們來時雨雖未下,但兩旁的樓房掩映著小小的石階,空氣依然是濕漉漉的,涼意從頭蔓延到腳。在樓房間隙中仰望,沿山而建的房屋,多是深棕和暗灰色,給觀光者增添了一分懷舊的氣息。
同樣是古城,九份的商店沒有轟炸式播放著《九份的咖啡店》,不像麗江到處都是《滴答》和《一瞬間》,除了人群過多時的嘈雜,大多數時間都十分靜谧。
一家茶樓門前小小的招牌只寫了三個字:涼(COOL)、美(BEAUTY)、進(COME)。
三個字代表了全部店主想說的話:店裡涼爽,風景優美,請進。和那個廣為流傳的“人傻錢多速來”故事頗為異曲同工,讓我不由得贊歎漢語言可以如此簡潔到位。
沒有選擇電影的取景地,而是進了這家小茶樓,老板是個沉默的中年男子,給客人足夠從容的自由空間,不必忍受在許多餐廳裡逼人的視線。坐在美人靠上欣賞風景,清風徐來,頗為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