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大峽谷
台灣三峽太魯閣大峽谷位於台灣東部花蓮縣西北,以峽谷及山岳為主要地形特色,峽谷地形以立霧溪最具代表性。百萬年來,豐沛的立霧溪水從海拔3000多米的合歡山急流而下,不斷向下侵蝕。水流切割使得峽谷越來越深,形成了今天垂直陡立的U型大峽谷,最深處達百米。站在懸崖峭壁上鑿出的公路邊往下看,深不見底。其中最險峻的大峽谷有三段,人稱“台灣三峽”。
太魯閣源自台灣島內少數民族泰雅語“魯閣”,原意是桶的意思。這裡地勢險要,古時曾為戰場,隨處可見石頭碉堡,易守難攻,好似鐵桶一般。
太魯峽谷中一個壯觀景點是“虎口一線天”。斷崖緊接著殘壁,人在峽中,只見三面崖壁,仰首只見谷天一線。由於峽谷斷裂線毫無規則,險崖犬牙交錯,左轉右旋,鑽進巖腹的隧洞一個接著一個,如同進入地道中的迷宮,這是太魯閣峽谷中的一大奇觀。
最美阿裡山在盛夏 觀日出、賞雲海美不勝收
阿裡山位於台灣嘉義市東面嘉義縣境內,毗鄰台灣最高峰玉山。赴台個人游6月啟動,正值盛夏,而體驗阿裡山美景正是夏天最特別。擁有日出、雲海、晚霞、神木及鐵道等奇景的阿裡山,海拔約2200米,終年涼爽舒適,夏季白天平均溫度約20度、夜晚約16度左右、凌晨觀日山時約14度,氣溫適中宜人。除了賞日外,現在園區內射干菖蒲、黃花著生杜鵑現正盛開,美不勝收。
此外,阿裡山也是台灣地區櫻花最美的地方,春季赴阿裡山觀賞櫻花也是不錯的選擇。據了解,阿裡山景區內僅是從日本傳來的染井吉野櫻就多達1900多株,像是阿裡山派出所、阿裡山賓館、沼平車站及沿線、貴賓館、木蘭園、林務局招待館、三代木等處,都可以欣賞染井吉野櫻花海如雪的蹤影,3月中開始綻放、3月底進入盛開期的染井吉野櫻,可說是阿裡山櫻花季最美麗的主角。
高山地區濕冷多霧,使花瓣呈淡雪色、花心粉紅的染井吉野櫻看起來像是一層層暈染在山頭的雪白雲海,當山間微風掠過,迎面撲來如雪花般輕柔的櫻花雨,弱不禁風的姿態讓人覺得淒美的怅然。但若是天氣晴朗的午後,黃昏前夕陽的光暈照射在櫻花上,平常看起來脆弱嫩白的花瓣彷佛吸取了陽光精華,變成極為嬌艷的粉紅色,完全是截然不同兩種花顏,令人驚詫。
另外,為了再創阿裡山旅游高峰,阿裡山園區管理部門還規劃了“阿裡山新八景”,包括塔山奇巖、小笠原山、水山巨木、二十八號巨木、阿裡山神木遺跡、慈雲觀景、神怡流瀑、香林拱橋,也很值得游客上山體會。
花東縱谷
花東縱谷是指台灣島內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的狹長谷地,因地處歐亞大陸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的縫合處,產生許多斷層帶。由於谷地的水系縱橫密布,形成許多河谷、沼澤,加上大部分地區,未遭人為的破壞,所以生態景觀相當豐富。
縱谷由花蓮溪、秀姑巒溪和卑南溪等三大水系構成綿密的網絡,其源頭都在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上,因而形成了峽谷、瀑布、溫泉、曲流、河階、沖積扇、斷層及惡地等不同的地質地形,也造就了許多獨特的自然景觀。
其中,瀑布景觀方面,以富裡羅山螺仔溪上游的羅山瀑布,高達65米的飛瀑奇觀最為壯麗。斷層則以瑞穗斷層為代表,瑞穗斷層位於掃叭河階東北方,又稱掃叭斷層,具有不連續地層和近乎直立之礫石層。
日月潭
日月潭是大陸民眾普遍耳熟能詳的台灣美景之一,日月潭位於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是台灣唯一的天然湖,由玉山和阿裡山之間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湖面海拔760米,面積約9平方公裡,平均水深30米,湖周長約35公裡。
被青山環繞的日月潭,是台灣聞名遐迩的山水佳勝,景致迷人。湖中的小島拉魯島是台灣原住民的聖地,以此為界,因北半部潭形如太陽,南半部潭形如月亮故名為日月潭。澄清的潭水襯著圓山的輕袅煙霧,加上潭面小舟激起的陣陣漣漪,交織出古典詩畫的意境。
相較於一般的乘船游覽日月潭,改搭乘纜車或將領略別樣的日月潭美景。有服務於日月潭纜車12年的技師表示,這套纜車系統從九族搭乘時,首先會先感受到一陣宛如雲霄飛車的視覺刺激感受,原來是兩個塔柱之間的43度高傾角,讓游客驚叫連連,而這個43度的高傾角,已經接近纜車最大傾角45度的極限。接著纜車上升到達海拔1044米高的卜吉山時,會跨越一段寬786米的山谷,纜索在空中畫出一抹漂亮的弧線,因此有個美麗的名字叫做“山谷的微笑”,在此游客可以鳥瞰整個湖面,看著波光四射的美景,享受高海拔的沁涼時光。
走進澎湖雙心石滬 與五彩魚兒同嬉游
“雙心石滬”是澎湖最著名的景觀,不僅搭飛機可以從空中見到它,澎湖許多的旅游刊物也以它為封面,就是因為雙心石滬實在太美。團體游受限於停留時間太短,多半只能自公路遠眺,赴台個人游你將可以深入石滬。
澎湖有許多捕魚用的石滬,規模有大有小,卻沒有一處石滬比得上七美島的“雙心石滬”。兩顆心套疊而成的“雙心石滬”,就像是巧奪天工的藝術品,比起七美島的龍埕、小台灣等海岸地景,可是毫不遜色,也難怪會如此受到游客喜愛。
“雙心石滬”,乃是澎湖漁民捕魚所設置的陷阱,通常築建於靠岸邊的潮間帶上,人們稱它“石陷阱”。細瞧石滬造型,外圍均築有石堤,並在面海處留有水流缺口,海水漲潮魚群隨潮水游進石滬,退潮便受困滬中,漁民再來捕捉滬中魚類。
初見“雙心石滬”的游客,總以為這是自然地景,殊不知這精巧的石滬全出自當地漁民之手,能維持如此完美的造型,得靠漁民時時維護修補。就因為“雙心石滬”造型美得像藝術品,也成為七美島最著名的旅游景點,更期待能近距離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