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中街往雙十路走過去,在台中體校對面,很容易就找到孔廟(提醒大家節日是關閉的,不要在雙十節、中秋節之類的節日去),還有台中放送局。周末到一中街中野相機幫朋友買東西,偶然看到孔廟就在對面,之前很景仰這裡依然保留的祭祀孔子的儀式,以及那個很少見的“八佾舞”,雖然在台灣教師節(9月28日,孔子誕辰)那天錯過了,孔廟還是不能錯過,於是就進去參觀了。
台中孔廟的歷史不久,大概是民國50年代,按照宋朝的風格構築的。建築的歷史大多可以重複,但是文化的歷史並非如此簡單的能夠實現傳承。這裡不像是一座廟宇,而是一個寧靜的公園,以及一個環境優雅的學堂。在孔廟兩旁,各留出了幾個教室的位置,不時有人教授各種免費的課程,或書法,或傳統讀物講解,或一些討論會,聽課沒有限制,願來就來,願走就走, 沒有紀律的限制,只有文化共鳴之魅力吸引,任何人都可以聽,教室的門窗上課的時候是一定打開的。“仁者愛人”、“有教無類”原來是這樣體現的,沒有鼎盛的香火,沒有雜亂的宣傳,沒有慕名求拜的人群,僅僅是飄揚著一群老人們安逸的琴瑟,學子郎朗的書聲,以及靜靜感受的游客,卻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們產生了對那種昔日之文化與學習的深深嚮往。這才叫做文化的傳承與展示,正如這卷不帶色彩的膠捲所表現的,色彩在人的心中。
建築與環境只是文化的一種襯托,也許我們在經歷近代的過程中有太多的文物流失海外,但中華文明的傳承並非是缺少了這些寶貴的珍品,與其花費钜資從外國贖回,不如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多建造幾座這樣實踐文化有教無類的場所,不如多請一些文化學者來講授免費的課程,一個民族的崛起關鍵在於人的復興。就讓那些流落海外的珍物,在世界各地的展廳裡諷刺侵略者文明曾經的失落,而我們將那能夠創造如此輝煌之文化在我們的土地上耕耘,發揚光大。
前殿
孔廟正殿
孔廟正殿
正殿一側
正殿一側
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