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在拱北口岸和澳門關閘出入境大廳擁擠的隊伍中顛簸的兩個鐘頭裡,開始不斷地自我檢討,在這個時間來湊熱鬧。
出得關閘,看到連計程車站和免費巴士站都排起長隊時候,一向不喜跟風的我更是感到無比自慚。
但一路從關閘且行且止,穿越台山歇市的舊街,邂逅望廈山下的蓮峰古廟,驚艷一片破舊騎樓中獨自風騷的紅街市,終於簡陋但原汁原味的新華旅店,其中還有無法錯過的記錄屈辱歷史的關閘,聲名遠揚的特色老街十月初五。當然也曾錯過本不想錯過的花地瑪教堂,也有後因時間有限,最後放棄,曾距離如此之近的望廈各處,慕士拉各處,賈梅士,康公廟等等;但心已有些許自豪,出發前的向往也漸又回轉。
而後,在街對面看到被游客塞得幾無地立錐的議事廳前地,又開始絕望,但繼而在水坑尾幾處歐式建築流連,在安靜的松山俯瞰喧囂的城市,在東望洋的小徑駐足於熱愛運動的澳門市民,在月夜下行走於荷蘭園,議事廳前地,新馬路,終於欣慰於不虛此行。
翌日天陰,淒風中訪下環,西灣,南灣諸景,或親臨,或遠眺,俞感與城親。回行停於大三巴片刻後,乘車轉到凼仔,行走官也一帶,終於威尼斯人。在回程的巴士上,走友誼大橋-黑沙環一線,套用旅游團術語,“車覽”海邊諸景,諸如鏡海長虹,聖母觀音,漁人碼頭。
在關閘等候出關時,見有報紙上有醒目標題:自由行大軍湧至逼爆關。不禁莞爾,又有遺憾,遺憾那未成行的一半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