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環球旅遊網 >> 環球旅遊 >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旅游攻略

燕京八景尋訪記

     編輯:北京旅游攻略

    尋訪是一種心情,是一種堅定而又浪漫的心情,這種心情支撐著整個旅程。憑著一句話、一種傳說、或是某條信息透露出的微弱光亮,在燈紅酒綠的城市夜色中,在荒蕪古老的廢墟裡,在某位老人的回憶深處,慢慢地搜尋、靜靜地沉澱。它將周折、辛苦、希望轉化成樂趣,讓我們在傳統和時尚的交接處深深地回味……
 
  提起燕京八景,老北京們肯定能說得出幾個,但是它們今天又該是怎樣一番情景?據明朝永樂年間胡廣《北京八景圖詩序》所載,“燕京八景”之說起始是“金章宗明昌遺事”,後經元明清歷代沿革,八景之說時有變化,八景之景終為何貌也有幾種說法,人們通常所說的燕京八景是“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盧溝曉月”、“瓊島春陰”、“居庸疊翠”、“金台夕照”、“太液秋風”、“玉泉趵突”,乾隆十六年曾分別在八處立碑定景。世事變遷,如今這八景的碑有的已蕩然無存,有的碑雖在,其景已是大大改觀。抱著“尋訪在於過程”的信念,我開始了尋訪“燕京八景”的歷程。由於八景之象受季節因素的影響,此次尋訪延續了幾個月,從2004年12月到2005年3月止。
 
  “薊門煙樹”的煙霧
 
  尋訪的第一站是“薊門煙樹”,觀其名,便知是斜陽外層林重疊、遠煙缥缈的景象。《八景圖》中記說:“門之外……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浮空,四時不改。”我心下狐疑:“薊門煙樹”碑在德勝門外土城邊,也就是今天的薊門橋一帶,那裡車水馬龍、高橋橫架,能看到“晴煙浮空”的景象嗎?
 
  我從東三環出發,到海澱區學院南路明光村下車,一抬頭便看到綿延在學院路中間的土城(元大都城垣遺址)如今已成為狹長的街心公園,在煩囂的車流裡靜靜地躺在那裡,思索著古老的過去。我們從土城南端開始,深一腳淺一腳在這個古老的土堆上行走。土城上樹木不少,已至深冬,樹葉落盡,斜陽裡,倒有幾分古老蕭瑟的意味,但兩旁高樓聳峙,車聲震耳,絕沒有“遠樹生煙”的意境。
 
  那塊碑呢?是不是也隨著“煙樹”景象消失在歷史的塵煙中了?如今的土城已是一派公園的景致。“山”上“山”下都有石磚鋪就的小路,路旁有路燈,隔一段便有一座亭或石幾石凳,雖是冬天,散步的老人三三兩兩。
 
  我有目的而來,沒看到煙樹的景,也要尋到“煙樹”的碑,走了許久,依然沒有看到碑影,公園普通無奇的景致使我們漸漸失去信心。
 
  我只好拿起了手機,撥通了北京市文物局的電話,沒人接。我們開始向公園裡的行人打探詢問。就在“不知道”重復聽了數遍決定打道回府的時候,一位慈眉善目的姓李老者,告訴我們:“就在前面,過了薊門橋再走二裡地就看見了。”真是大喜過望。誰知這位老者並不著急,慢慢地講起他所見所聞的典故:“這土堆是元代大都防備外族入侵的土制的城牆,後在明清時候,由於城池縮小和南遷,便成為郊外的遺址供人游玩,當時這一帶樹木眾多,所以才有了煙樹的景象;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這裡很荒涼,也很不安全,後來建了公園,這裡便成了人們休閒鍛煉的好場所。”
 
  果然,告別了老人,沒走多久我便在一所庭院的土崗上看到了那塊尋覓良久的碑。這時天已經暗了下來,碑上的四個大字在暮色中與我靜靜地對望,寒意和蒼涼的意味慢慢在我身上和心頭彌漫,我在凝視這塊孤零零的石碑的剎那,感覺到了時間的停滯。

  走下土崗,見到一面新修的畫牆,上面用黑白兩種色調雕刻了一幅“薊門煙樹”圖,圖上有詩:“雲樹依依接遠愁,時來飛雨灑征邱,不知銅馬坊何在,惟見桑乾水自流。”讀罷詩句,微微抬頭,離牆上方不遠有皓月一輪,和著月色,我的心隨著詩畫的意境開始穿越時空……
 
  畢竟看到碑了,也有一些訪古的心境,准備結束這次行程,誰知我發現在這段土城的末端有一座木台,登台北望,正是高架橋的交匯處,但見暮色中兩橋橫空凌駕,橋上車流不息,車燈連成一片,宛若光流,四圍大廈裡燈光浩若繁星,無邊無沿,向遠處伸展……
 
  就在這時,我回頭看那綿延向南土城上的樹叢時,竟然看到了缥缈的煙霧。那石碑已整個隱沒在煙霧中,無法得見。前有大廈高橋,車流光影,後有遠樹薄煙,霧氣深沉,我就在這現代和古老的銜接處驚得呆了。
 
    我所見到的“西山晴雪”
 
  尋訪“薊門煙樹”的時候,在土城上見到了幾處殘雪,因此我堅信北京西山上定是有雪,於是不顧頭天的勞累,次日一早便直奔香山,踏上了尋訪“西山晴雪”的旅程。據資料所載,西山是指北京西郊連綿山脈的總稱,“西山晴雪”的雪景泛指這一帶。香山是這一帶典型的山峰,因此乾隆將“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由於不知道“西山晴雪”碑的確切所在,我們先找到了香山管理處,一位名叫康玲的工作人員向我介紹了一個傳說,相傳乾隆出游香山,過青龍橋,見山坳中一片潔白,酷似積雪。待走進細看,方知是十萬杏樹,迎風輕拂,搖曳多姿;加上杏花幽香沁人心脾,令久居深宮的乾隆皇帝心神蕩漾,不能自已。於是,觸景生情,欣然御書“西山晴雪”,我暗自尋思,如果真如此說,這冬天該看不到“西山晴雪”的景象了。
 
  我懷著疑惑,迫不及待地拾級而上。陽光好極了,在路旁的松林間就那麼無憂無慮地瀉了下來,瀉在枯草上,瀉在樹下的殘雪上,幾只喜鵲在這團團光影中穿梭,整條山路充滿了生機。經知松園、玉華岫,在盤桓的山路上,我心情有些不耐,山還是那麼高,爬過的山路,似乎寸功未見。惟一值得安慰的,是我畢竟在山上、在景中。待磚石鋪的路沒有了,我開始在亂樹叢中艱難向上,那碑應該就在附近,但樹亂草密,無處尋覓。又找了許久,偶然一瞥,終於看到了樹叢掩映中的碑影,碑雖然找到了,但四周到處草木繁雜,視野只有十幾米遠,怎能看到浩渺的雪景?既然來了,干脆爬到山頂,風大極了,我幾乎喘不過氣來,只是拼命向上。
 
  再往前行,登臨香爐峰,舉目四望,那盼望已久的白色忽然躍入眼簾,陽光下那殘雪和土色交替著一層層在山環中漾了開去,與山環中的雲竟然連在一起,向無窮處延伸,遠處的峰頭和片片的樹林在這白色中時隱時現。忽然一陣風來,將雲吹散,那雪光便和著陽光織成一片光影,將我與這山色一起籠罩,把我對滿山積雪銀裝素裹和萬株杏花潔白似雪的景象的癡想壓縮到極小,壓縮成滿心的喜悅。
 
  升華了的“盧溝曉月”
 
  盧溝即永定河,古來交通要津。金世宗1189年下令建橋,橋如長虹,有十一拱券門,四個華表。去盧溝橋之前,一位清史專家向我講了“盧溝曉月”的掌故:古時交通不便,京城距盧溝橋約是半天路程,京門送別,在此打尖,次日早行,雞鳴時上路,但見明月當空,大地似銀,盧溝橋上也是月色如霜,由此曉月的意境名傳遐迩。
 
  驅車早行,正逢農歷十三,月雖偏西但月色正好,坐在朋友開的車上,看著窗外的無邊月色,試想著古時遠行人看到“盧溝曉月”時的心境,不知不覺到了目的地。由於事先打過招呼,我們順利進入位於北京豐台的景區。就是它嗎?遠望月色下,一座橋靜靜躺出了驚人的滄桑和歲月的劃痕。
 
  “曉月”的碑保存依然完好,在月光下靜默著,舉步前行,將如水的月光踏出一個個暗影,隨即又消失在無邊的月色中,於是人也仿佛與這橋與這月色融在一處,身心被滌蕩得一塵不染。看來這“盧溝曉月”從古至今沒有什麼變化。真的是這樣的麼?
 
  忽地想起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在這月光下在這古橋上曾經有那樣的血雨腥風那樣的國恨家仇,混合著千百年來盧溝橋畔的離愁別緒,我讀懂了盧溝橋月光下的靜默,這種靜默為本是文人才子吟風弄月而流傳的景致平添了許多滄桑的意味,在深沉的歷史背景下升華了它的意境……
 
 “瓊島春陰”的由來
 
  初春的北海公園,處處都開始有了綠意,地上、枝頭,那微微的綠色讓人開始為春天興奮。因為以前常來北海,所以尋找瓊華島上的“瓊島春陰”碑並不困難。從白塔山頂沿階而下,在樹叢中穿行,這裡的植被不像香山那樣密,卻修剪得玲珑乖巧,在這薄陰的天氣裡,穿行其中有種浮艷的感覺,這種感覺正與“春陰”二字暗合,可這終究是一種感覺,而不是實景,那“瓊島春陰”究竟是怎樣一種景象呢?
 
  離開白塔山東側的“瓊島春陰”碑,我來到了北海公園管理處,接待我的田慧麗介紹了詳細情況:“瓊島春陰”在《八景圖》中被稱為“瓊島春雲”,因“山上常有雲氣浮空,氤氲五彩,郁郁紛紛……莫測其妙”而得名,後來乾隆皇帝因為自己的詩中有“當春最早耕犁急,每較陰晴發浩歌”之句而改為“瓊島春陰”,以表示他很關心農情,看來這“春陰”的由來不是因景而起,而是蘊含著個人的政治思想。
 
  “居庸疊翠”的哲學思想
 
  古時居庸關范圍包括全部關溝峽谷,下端溝口叫下口或夏口,也叫南口,關溝曲折而上,經居庸關、上關,直達北口———八達嶺。北溝是北京北部燕山山脈的缺口,山谷中峰巒疊嶂,林木蔥郁,山花爛漫,景致非凡,“居庸疊翠”碑就在此谷中部的疊翠山上。
 
  “居庸疊翠”的尋訪沒有任何懸念,而且“居庸疊翠”歷史上始終列在燕京八景之中,名稱也沒有變更,所以親歷下來,我覺得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該景名稱中的“疊”字。雖已是春天,但綠意並未盎然,遠看山巒起伏重疊,沒有“疊翠”的感覺,只是山色就那樣一重重的延了開去,一峰更在一峰後,試想夏日,定是一派“疊翠”的景象。我不禁感歎中國文字的精妙了,翠並不稀奇,隨處可見,而一旦疊將起來,錯落起伏,無窮無盡,厚重感充實感一下子彌漫開來,在滿足了視覺快感的同時還能生出一些簡單與復雜相互轉化的哲學思想。
 
  杳無蹤影的“金台夕照”
 
  2000多年前,燕昭王欲強國富民,成就霸業,於是便設下土台,上置千金,廣納天下賢士,此台即稱“金台”。歲月流逝,年代久遠,金台早已不復存在,確切位置也無從可考。如今北京朝陽區小莊附近有一條金台路,據當地老住戶說,這就是“金台夕照”的遺址;而廣渠門內的夕照寺被南城老居民稱作“金台夕照”的遺址。據清史專家介紹,乾隆皇帝曾把石碑立在朝陽門外苗家地教場東邊半裡的土丘上,如今也無任何遺跡了。
 
  斜陽依舊,金台路上車輛人流穿梭不息,一派現代都市景象,沒有絲毫的古意。這“金台夕照”留給我們的只有想象,只有荒草斜陽、古台蕭瑟的模糊想象。
 
  惟一能引起人們懷古遐思的也就是我所在單位、位於朝陽區金台西路人民日報社院內公園裡的一座仿制的金台,台不大,由磚石砌成,卻能時時把古老的閒情雅致帶到我們繁忙的現代生活中。
 
  引人遐思的“太液秋風”和“玉泉趵突”
 
  今中南海,原名太液池,其東岸萬善門旁,有一水埠,水中有亭名為“水雲榭”,榭中立景名牌。據說,“太液秋風”原名“太液晴波”,因其天氣晴明,波光潋滟而得名;乾隆詩中有“秋到農居爽籁生,玉湖澄碧畫橋橫”之句,秋高氣爽,湖光澄明,惹人心醉,故更名為“太液秋風”。
 
  “玉泉趵突”之景在今玉泉山,玉泉山有三個石洞,皆有泉湧出,泉水逶迤曲折,其流若虹,故作“玉泉垂虹”。又是乾隆,贊其泉水,“雪湧濤翻,濟南趵突也不過是也”,遂改為玉泉趵突,還題詩作“不改千秋翻趵突,幾曾百丈落雲空”。聽說現在幾處泉水已經枯竭,終為何狀,不得而知。至於那石碑是否存在,幾經打聽也沒有落實。
 
  這兩處景致分別在中南海和玉泉山,無法親至,只能從資料和專家言語裡獲得信息,單憑想象,這兩景在我的心裡卻超越了那幾景。沒有親歷就無法說清,而鍍上朦胧的光環的景致和意境變得神奇高尚了起來,將它想象中的美麗發揮到極致。
 
  人生其實有時候也是個尋訪的過程,一點點希望變成信念導引我們尋覓,而那些無法見到的人生風景作為理想的境界封存在內心深處,供我們暗自流連……

  1. 上一篇文章:
  2. 下一篇文章:
北京縮影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游玩攻略
北京縮影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游玩攻略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位於北京前門東大街(老北京火車站東側)的北京市規劃展覽館是在原有建築基礎上改造而成。改建後的展館共分4層,分別以展板、燈箱、模型、圖片、雕塑、立體電影等形式介紹、展示了北京悠久的

北京夏天帶孩子去哪玩 四大水上樂園避暑好地方
北京夏天帶孩子去哪玩 四大水上樂園避暑好地方

  從6月6日起高考將隨即開啟,中考緊接而來,學生們也就陸續開始正式放假,暑假將至,炎熱的天氣也隨之而來,在城市裡,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健身納涼,最佳去處非泳池莫屬,去泳池游泳嬉水,享受那一抹清涼是不少

徒步巡北京古代“紅燈區”遺跡 漫游八大胡同
徒步巡北京古代“紅燈區”遺跡 漫游八大胡同

其實,老北京人所說的“八大胡同”,並不專指這八條街巷,而是泛指前門外大柵欄一帶,因為在這八條街巷之外的胡同裡,還分布著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過當年,這八條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

四月平谷桃花海 帶回你的桃花運
四月平谷桃花海 帶回你的桃花運

 四月平谷桃花海 帶回你的桃花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