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去國外多年,憑他對旅游的熱愛,走了許多地方,名勝古跡、名山大川、名城都市,可他說,走到後來,也沒什麼興致了,反而覺得最適意的旅行是去一個安安靜靜的海邊或某個小鎮,住上一陣,最好能找個兼職的工作,體會在那個地方的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道風景。
放下電話我呆呆地想了很多。首先,我知道朋友已有所改變,是年齡,是經歷,是有過的愛,是失去的痛,讓一顆活潑跳躍的心變得安寧從容了,那個曾經與我一道背包暴走的伙伴,已經失去了到處周游的興趣。
然後,我知道好東西是不能擁有太多的。人是一種好奇的動物,我們贊美一個地方,大多是因為新鮮、沒見過、與日常的環境完全不同。人還有與生俱來的貪婪和占有欲,總想窮盡一切好東西--好吃的,好穿的,好看的,好用的,好玩的,可是一旦擁有太多,感官和心靈都會變得麻木起來,不覺其好,不覺其美。所以,一定要留一些夢想的地方,留待以後再去,別讓自己有那種"其實這世界也沒什麼"的感歎。這世界很美,很奇妙,還有很多未曾領略的風光呢!
最後,我還知道,旅行其實是一種心情。二十歲的時候,我們沒有錢,我們不惜體力,我們可以坐硬板火車兩夜一天,清晨下車後直奔青城山,晚上還能如火如荼地相愛。那時候,只要能和情人一起遠離熟悉的城市,就是生活美妙的極致,所有的風景和旅程都會充滿浪漫。
後來我們稍微富有了,學會享受了,也變得懶惰了,我們要坐臥鋪,要乘飛機,要住星級酒店;我們發現了風景之外的許多別的東西,比如美食、購物和娛樂城;我們因為飛機晚點而抱怨,因為服務質量差而生氣,因為出租車亂要價而爭吵;旅途變得不那麼愉快,風景和對旅行本身的感受漸次後退,因為我們開始更加注重結果,而不是過程本身。
再後來,我們在紅塵中掙扎倦了,我們也厭煩了跟隨旅行團的出游--仿佛像幼兒園大班一樣被導游呼來喚去,讓她用幼稚無聊的傳說哄騙,毫無感觸地立此存照。這種旅游除了能留下一堆照片以滿足我們的虛榮心以外,實在是一種浪費。我們不想再為名勝古跡疲於奔命,不想再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只想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悠閒地走走停停,和陌生的人漫無邊際地閒聊,我們想要踏實而從容的旅途。
最後,我們老了,無力、也沒有心情游走了,我們坐在傍晚的余晖中,看著千篇一律的電視連續劇,心想,哪兒也不如家裡好!
就是這樣,旅行並不是去看風景,而是看風景之前的憧憬,是看風景時的感悟,是看過風景以後的回味。你也許會忘記景點的名字、城市的街道、住過的旅店,但你會記得天空的色彩、躲雨時的狼狽和那個與你同行的人。因為旅行是一種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