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父親總催我去學,老爺子不知為什麼特別喜歡汽車,要不是過了歲數他早就自個兒去開了。
當時學車這事兒剛開始變得比較方便,不再需要托人找門子開證明什麼的。想著學就學呗,好歹也算是個趕個時髦,多拿一個本兒沒什麼不好。
選了一家名氣挺大的駕校,價錢雖稍微貴點,可圖它管理規范,學制選擇性大。而且班車方便,一天從早到晚有好幾班。
先在市裡邊兒聽了一禮拜的交規課,一堂不拉筆記記得整整齊齊的。
我那交規課本兒就是一個逗樂的東西,以後認識的人輪著借去考試用,說看見那裡面記得那麼細老師真該一揮手免考算了。
考過交規,就得正經到駕校上課去了,地點在海澱區的緊北邊兒,挨著昌平。一路上要是總堵車的話,一個小時也到不了。
學的是小貨計時班,想著有個C本兒也就夠用了。
學車這事兒吧,各人態度大不一樣,有真急的也有真不急的,我就是後一種。遇事凡只要稍微一打架,就把學車排最後邊兒。一兩禮拜的才約上一次。一次約兩個小時,教練呢也趕上誰是誰,不太用心。
春去夏來又到了秋天,班車上生臉兒混成了熟臉兒,熟臉兒又變成了生臉兒,同一批報名的早都跟街上開上了,我那兒還一回回地跑去學呢。
那個挺大、挺正規的訓練場是幾個駕校合用的,西山根兒底下當時駕校有大大小小十幾所扎堆兒。
考竿兒的那組碰巧全是女孩兒,湊一塊幾天裡說說笑笑倒有了伴兒。
那種平日裡街上難得一見的“達契亞”小貨有個挺大的後廂,一直就納悶怎麼那車幫子上貼著好些小紙條,教練一解釋才明白那是每一項動作結束的記號。
“看著沒有,”教練指著:“打輪兒,等到這一條,跟後邊那第一根竿兒對上時,停住。”
“等到這一條跟那第二根竿對准時,開始倒車。”
“等到這一條跟旁邊的那根竿兒對上時,開始……”
“等車身完全調正時,你會聽到我在一旁幫你喊‘抬腳!加油!’這時你就停止打輪,掛倒檔。”
我的竿兒就這麼考過的,聽到“抬腳!加油!”就向後,順利地從兩根竿之間穿了出去。
據說這是一種長期合作中形成的默契,所以小駕校的學員比較難考過去。
開車麼說到底不是什麼難事兒,除了打方向盤,主要就是個加減檔。
教練都是職業司機出身,急了就罵,講不出什麼大道理。
有次我問了句話差點兒沒把那教練的鼻子給氣歪了,因為他總講換檔時的“踩、摘、轟、踩、掛”,加檔和減檔次序多少有點兒不一樣。
我問他那從一檔換到倒檔到底算是加檔呢還是減檔?
教練說這問題聽著都新鮮。
終於熬到路考,在單位請好了假,全力以赴地泡在駕校裡這回該玩真的了。
一組六個人,一人一段,正好把大訓練場繞上一圈兒。教練已經把底兒給我們交了,每一段裡暗含著一個考題。
頭一位是負責把車從車管所的院兒裡開進訓練場,考的就是個換檔。只要能把車從起步的一檔順利加到四檔就基本OK了,還有就是中間有個鐵路,要停一下象征性地張望一道。
老大順利完成,底下的車友們有過立交橋的,有轉王八島的,有躲井蓋兒的……轉著轉著就上山了。
這片山叫個狼窩,跟七八墳那邊一直連著,山上長著好些的酸棗棵子,結了不少果兒,平時練車時也見教練們摘來吃過。
山上停車,考的是坡起。教練知道那孩子手潮,在後邊叫我們悄悄地全下來了。我們是考的那位跟交警考官坐駕駛艙,其它人都一路跟教練坐在後廂。
一下子起不來,眼瞧著就要往後溜車,教練急得直跺腳,路邊找了塊不大不小的石頭趕忙在後辘轱底下塞上。
好歹她過去了,下面是我,上完了山趕我這兒正好下坡兒。下坡麼加檔這沒什麼,可埋伏在哪兒呢?正想著抬眼見前面迎面路口立著個禁行標識牌,這下放心了知道是要考我什麼。
馬上大把打輪兒轉個彎兒,敢情是別闖單行線就行。果然順盤山道下來考官就發話讓靠邊兒停吧,趕緊著打燈並線順利完成。
取車本兒那天是全家一起去的,還順路逛了趟挨在邊兒上的鳳凰嶺,就是上學時一起騎車去過的那個有古佛的車耳營,也就是那一回進到了那個小屋裡,一睹了那尊“魏太和造像”的芳容。
正是秋天,駕校四周滿是正待收割的稻田,以那片金黃色為背景給我家小帥哥兒照了好幾張像,還帶他到果園裡蘋果、梨的摘了一大兜兒。
記得回去時從駕校出來到頤和園北宮門一直都是我開的車,路上還在溫泉那兒停下來買了一些蓮藕。
從頤和園再往前我就不敢開了,那一帶車堵得厲害。
沒想到那竟是我的駕駛生涯中,訖今為止惟一的一次上路經歷。
車輛如此密度的北京街上,我沒有膽子獨自一人一下子就把車給開出去。
而且我也不再有小貨車開,各車有各車的規矩得重新適應。
找人陪練是一種人情,不管陪練的人與你是什麼交情。
雇人陪練是一種辦法,可學車的過程已經把我弄煩了,不想再跟陌生人一起做這種其實很沒意思的事情。
我父親見過了我的車本兒後,就總問我,你什麼時候可以正式開起來呢?
我說再等等。然後回去就商量求情,得到的答復也是再等等。
有時候家裡就只剩下我和帥哥兒倆人,我就帶著他坐公交車或者打的進城玩去。
等玩夠了再打個電話回娘家去吃飯,爹見了就說放著車、放著本兒為什麼自己不開呢?
我說帥哥兒他好久沒坐公共汽車了,非要我帶他坐一道。
帥哥兒說正是這樣的,車越大坐著感覺越好。
可這是我心裡的一直的一個結兒,每想起來我總要在這事兒上論論理,到底什麼時候算讓我等夠了,能把方向盤交到我的手裡。
於是我被問到:“你真的喜歡開車麼?有人給你開你只管坐豈不是更舒服?這麼亂的街上,開車有什麼好呢?”
我想了想,也是。我其實並不喜歡開車,真的!要是我真心喜歡的事兒我早就自個兒用心弄會了,歷來如此的。
身邊兒的同類其實也不少,我們單位裡那位長得很漂亮的管家小姐就是一位,她的駕照也從來沒用過。
可她比我想得明白,勸我說:“要是連車都自己開,那家裡頭還有什麼活兒不是咱們干的。憑什麼?!”
聽她這一說,我也就想通了。
轉眼好幾年過去,我的駕駛技術已經基本恢復到了進駕校之前的水平,不光不敢上路,而且不敢動車,這下子有關人士也就徹底放心了。
我父親已經不再說我什麼,只是偶爾一歎,說你那本兒豈不是白學了?早知如此,白花那幾千塊錢又何必呢?
我說其實也不算全白花,比如前兩天出去玩兒時停錯了地兒讓人給車窗上貼了張罰單,就是用我的車本兒給鏟的。北京一個車本配一張牡丹卡,一個卡裡一年就只有12分兒,出任何一項錯都得或多或少扣幾分,三弄兩弄的就會扣完,那可就倒霉到家了,得回爐重學,交規駕駛的整個重來一遍,所以家裡能多個本兒幫著背背黑鍋就會好得多。
當時學車這事兒剛開始變得比較方便,不再需要托人找門子開證明什麼的。想著學就學呗,好歹也算是個趕個時髦,多拿一個本兒沒什麼不好。
選了一家名氣挺大的駕校,價錢雖稍微貴點,可圖它管理規范,學制選擇性大。而且班車方便,一天從早到晚有好幾班。
先在市裡邊兒聽了一禮拜的交規課,一堂不拉筆記記得整整齊齊的。
我那交規課本兒就是一個逗樂的東西,以後認識的人輪著借去考試用,說看見那裡面記得那麼細老師真該一揮手免考算了。
考過交規,就得正經到駕校上課去了,地點在海澱區的緊北邊兒,挨著昌平。一路上要是總堵車的話,一個小時也到不了。
學的是小貨計時班,想著有個C本兒也就夠用了。
學車這事兒吧,各人態度大不一樣,有真急的也有真不急的,我就是後一種。遇事凡只要稍微一打架,就把學車排最後邊兒。一兩禮拜的才約上一次。一次約兩個小時,教練呢也趕上誰是誰,不太用心。
春去夏來又到了秋天,班車上生臉兒混成了熟臉兒,熟臉兒又變成了生臉兒,同一批報名的早都跟街上開上了,我那兒還一回回地跑去學呢。
那個挺大、挺正規的訓練場是幾個駕校合用的,西山根兒底下當時駕校有大大小小十幾所扎堆兒。
考竿兒的那組碰巧全是女孩兒,湊一塊幾天裡說說笑笑倒有了伴兒。
那種平日裡街上難得一見的“達契亞”小貨有個挺大的後廂,一直就納悶怎麼那車幫子上貼著好些小紙條,教練一解釋才明白那是每一項動作結束的記號。
“看著沒有,”教練指著:“打輪兒,等到這一條,跟後邊那第一根竿兒對上時,停住。”
“等到這一條跟那第二根竿對准時,開始倒車。”
“等到這一條跟旁邊的那根竿兒對上時,開始……”
“等車身完全調正時,你會聽到我在一旁幫你喊‘抬腳!加油!’這時你就停止打輪,掛倒檔。”
我的竿兒就這麼考過的,聽到“抬腳!加油!”就向後,順利地從兩根竿之間穿了出去。
據說這是一種長期合作中形成的默契,所以小駕校的學員比較難考過去。
開車麼說到底不是什麼難事兒,除了打方向盤,主要就是個加減檔。
教練都是職業司機出身,急了就罵,講不出什麼大道理。
有次我問了句話差點兒沒把那教練的鼻子給氣歪了,因為他總講換檔時的“踩、摘、轟、踩、掛”,加檔和減檔次序多少有點兒不一樣。
我問他那從一檔換到倒檔到底算是加檔呢還是減檔?
教練說這問題聽著都新鮮。
終於熬到路考,在單位請好了假,全力以赴地泡在駕校裡這回該玩真的了。
一組六個人,一人一段,正好把大訓練場繞上一圈兒。教練已經把底兒給我們交了,每一段裡暗含著一個考題。
頭一位是負責把車從車管所的院兒裡開進訓練場,考的就是個換檔。只要能把車從起步的一檔順利加到四檔就基本OK了,還有就是中間有個鐵路,要停一下象征性地張望一道。
老大順利完成,底下的車友們有過立交橋的,有轉王八島的,有躲井蓋兒的……轉著轉著就上山了。
這片山叫個狼窩,跟七八墳那邊一直連著,山上長著好些的酸棗棵子,結了不少果兒,平時練車時也見教練們摘來吃過。
山上停車,考的是坡起。教練知道那孩子手潮,在後邊叫我們悄悄地全下來了。我們是考的那位跟交警考官坐駕駛艙,其它人都一路跟教練坐在後廂。
一下子起不來,眼瞧著就要往後溜車,教練急得直跺腳,路邊找了塊不大不小的石頭趕忙在後辘轱底下塞上。
好歹她過去了,下面是我,上完了山趕我這兒正好下坡兒。下坡麼加檔這沒什麼,可埋伏在哪兒呢?正想著抬眼見前面迎面路口立著個禁行標識牌,這下放心了知道是要考我什麼。
馬上大把打輪兒轉個彎兒,敢情是別闖單行線就行。果然順盤山道下來考官就發話讓靠邊兒停吧,趕緊著打燈並線順利完成。
取車本兒那天是全家一起去的,還順路逛了趟挨在邊兒上的鳳凰嶺,就是上學時一起騎車去過的那個有古佛的車耳營,也就是那一回進到了那個小屋裡,一睹了那尊“魏太和造像”的芳容。
正是秋天,駕校四周滿是正待收割的稻田,以那片金黃色為背景給我家小帥哥兒照了好幾張像,還帶他到果園裡蘋果、梨的摘了一大兜兒。
記得回去時從駕校出來到頤和園北宮門一直都是我開的車,路上還在溫泉那兒停下來買了一些蓮藕。
從頤和園再往前我就不敢開了,那一帶車堵得厲害。
沒想到那竟是我的駕駛生涯中,訖今為止惟一的一次上路經歷。
車輛如此密度的北京街上,我沒有膽子獨自一人一下子就把車給開出去。
而且我也不再有小貨車開,各車有各車的規矩得重新適應。
找人陪練是一種人情,不管陪練的人與你是什麼交情。
雇人陪練是一種辦法,可學車的過程已經把我弄煩了,不想再跟陌生人一起做這種其實很沒意思的事情。
我父親見過了我的車本兒後,就總問我,你什麼時候可以正式開起來呢?
我說再等等。然後回去就商量求情,得到的答復也是再等等。
有時候家裡就只剩下我和帥哥兒倆人,我就帶著他坐公交車或者打的進城玩去。
等玩夠了再打個電話回娘家去吃飯,爹見了就說放著車、放著本兒為什麼自己不開呢?
我說帥哥兒他好久沒坐公共汽車了,非要我帶他坐一道。
帥哥兒說正是這樣的,車越大坐著感覺越好。
可這是我心裡的一直的一個結兒,每想起來我總要在這事兒上論論理,到底什麼時候算讓我等夠了,能把方向盤交到我的手裡。
於是我被問到:“你真的喜歡開車麼?有人給你開你只管坐豈不是更舒服?這麼亂的街上,開車有什麼好呢?”
我想了想,也是。我其實並不喜歡開車,真的!要是我真心喜歡的事兒我早就自個兒用心弄會了,歷來如此的。
身邊兒的同類其實也不少,我們單位裡那位長得很漂亮的管家小姐就是一位,她的駕照也從來沒用過。
可她比我想得明白,勸我說:“要是連車都自己開,那家裡頭還有什麼活兒不是咱們干的。憑什麼?!”
聽她這一說,我也就想通了。
轉眼好幾年過去,我的駕駛技術已經基本恢復到了進駕校之前的水平,不光不敢上路,而且不敢動車,這下子有關人士也就徹底放心了。
我父親已經不再說我什麼,只是偶爾一歎,說你那本兒豈不是白學了?早知如此,白花那幾千塊錢又何必呢?
我說其實也不算全白花,比如前兩天出去玩兒時停錯了地兒讓人給車窗上貼了張罰單,就是用我的車本兒給鏟的。北京一個車本配一張牡丹卡,一個卡裡一年就只有12分兒,出任何一項錯都得或多或少扣幾分,三弄兩弄的就會扣完,那可就倒霉到家了,得回爐重學,交規駕駛的整個重來一遍,所以家裡能多個本兒幫著背背黑鍋就會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