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一篇游記“久違了,北京”中曾提及,離上次來北京已是14年之久,說真格的,下次再來又不知是何時,到時候,套一句古人的話,不知“尚能飯否?”,所以美食是一定要嘗的,以免後悔莫及!在網上和電視的旅游節目中,經常看到介紹北京的時候,總少不了北京的美食,其中「厲家菜」往往是重點之一;既使在外國的旅游節目也是如此,不免讓我心動不已,心想有遭一日,必定要吃它一回。
根據網上抓的數據,有三種方法去羊房胡同吃「厲家菜」,第一種方法是坐公交55路到蔣養坊站下,往北兩步路就是羊房胡同了;另一個是先到德勝門橋,再沿德勝門內大街南行;第三種方法是先坐公交到新街口下車,找到新街口東街向東行,穿過德勝冂內大街,就是羊房胡同了;至於那一種方法最好,那就看你從那兒出發了;看過地圖後,我覺得第三條路線比較近,於是就照計劃實施。
大約下午6奌,搭上飯店門口的公車到了新街口站下,問了一位路辺修東西的人,指向北再走兩步就是新街口東街了,其實出門在外,路就在你的鼻子下,用嘴問路是很方便的;我們順著東街往東行,只是沒想到距離還蠻遠的,下車後大概走了十來分鐘,再穿過小小的德勝門內大街,到了一個正在修路的巷子,這就是羊房胡同了,一家民宅門上掛著一個小招牌,白底紅字寫著「羊房11號」,就是它沒錯了。
厲家菜的招牌
走進一個小小的門,到了一個小庭院,看到兩位身穿中式服裝的女服務員,表明已訂了位,她們就引我們到一個小房間,只有兩個桌子,一個可坐5人吧,那我和老婆坐的就只能兩人;“厲家菜”的招牌掛在牆上,題字者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英國前首相梅傑等都光臨過這裡,鄧樸方、梅葆玖、成龍、金庸等國內名人也曾是厲家菜的座上客。其它房間都還沒人呢,只看到有一位女士在等人吧;據服務員說,客人陸陸續續的,有的要到十點才來呢。
厲家菜屬宮廷菜,其配方和制作技術均為祖傳。厲善麟的祖父厲子嘉,在清朝同治和光緒年間,任內務府都統,深受慈禧信任,專管皇宮內膳食。後來,厲子嘉把許多宮廷菜配方和做法教給了兒子厲俊峰,然後又傳給了孫子厲善麟。厲家菜真正在外國人中傳揚開,要得益於當時的英國駐華大使伊文思。伊文思到厲家吃了一次飯,他飯後說的話厲善麟至今記憶猶新:“你的菜館不用做廣告,我在使館區一說就都來了。”此後,外國人果然紛至沓來。好了,它的典故在網上也很多,在此不多說了。其實我會來此,有另一個原因,厲老爺子的出身是輔仁大學應用數學系(網上得知的),和我有一點關系,這使我有一種更親切的感覺,可惜是這次並未見到他。
厲家菜的特點之一就是不用味精之類的化學原料,服務員親口告訴我,這奌深得我心,我們入坐後,各奌了200元和300元的套餐一份;忘了說明,這兒是不能奌菜式的;我奌了燕京啤酒,老婆叫了椰子汁,那服務員就下去了,不多久,先端上來10個手碟,有麻辣牛肉、翡翠豆腐、拌三絲、芥茉墩、霉豆腐、炝芹心、炸藕盒、炸饹馇、北京熏肉、椒痲雞;老婆說每樣菜都好吃的不得了,只是菜量是每人只一份,說實話我有擔心吃不飽;
十個手碟之三
接下來上的是熟食:青松干貝、虎皮肘子、糖醋排骨、龍蝦、油焖大蝦、紅糟三丁、小炒茄子、澆汁桂魚、燒北京鴨,和片火燒(其實就是吃烤鴨時所用的薄餅)。吃完主菜,服務員給每人盛了一碗冬瓜雞湯,又端上來一份水果。
虎皮肘子
燒北京鴨和片火燒
給我印像比較深刻的是虎皮肘子(又稱醬汁肉),先上來一盤白肉(每人一塊),再來一碗米飯,和一小盤醬油,服務員告訴我先用勺子弄些米飯到自己的小盤裡,然後再挾一塊白肉放在米飯上,最後再將醬油撒在米飯和白肉之上,一起伴著吃,這道菜肉中有米飯和醬油的香味。這頓美味共花了520元,值得一吃,不可不嘗,但太貴了,所以不可多吃。
吃完美食,沿羊房胡同往來時方向走,北辺有一個院門,黑漆漆的,一不留神就忽略了,由此可去搭游船或坐三輪車,講明30元,三輪車帶我們游後海一圈,沿著後海一路吹著微風,好舒服,各式各樣的吧、茶座,燈火閃爍,大概走了十多分鐘吧,在後海南沿下車。兩人慢慢沿著後海岸辺走著,到了銀錠橋,這是前海和後海的交接奌,乾隆皇帝也在此欣賞過風景呢。
再度走進煙袋斜街,晚上更是熱鬧,抬頭一看,有個專業足底按摩的招牌,老婆想了很久的按摩終於出現了,二話不說,走進去瞧瞧吧,足底按摩20元,加上腿部按摩共28元,好吧,既來之則按之,共按了40分鐘,只是給我們按摩的都是未滿二十的小姑娘,有奌於心不忍,不過年紀雖小,不知那來這麼大的手勁,有時我還被按的痛的咬牙呢;按摩完後,老婆心滿意足,我們搭計程車回飯店,結束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