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溝門回來兩天了,那裡的綠還是久久地不能忘懷。心似乎留在了那裡。
喇叭溝門的名字聽起來就不是一個很近的地方,且走且停,竟然開了四個小時。匆匆地吃過午飯後,一行人上了鳳凰台通往南猴頂的小路。路很寬,很軟,最近連續下過幾場大雨後,土壤踩上去有一種豐滿的感覺,潤潤的,仿佛自己是它們的一部分。路整個掩映在樹蔭下,高度上升的很慢,登山幾乎失去了挑戰性,孩子們微微散發的汗香彌漫在隊伍中間。間或停下來,旅伴不斷地提醒大家深呼吸,去享受一下自然的氣息。溪水流淌在腳邊,偶爾會調皮地從路中間穿過,打亂我們的步伐。一路上只有我們自己,聽到的是山,是鳥,是風,是水,是我們。長久生活在水泥的森林裡,忽而把它們甩在身後,竟發現兩個世界之間,不過是短短幾個小時的阻隔。
山腳下問過看門人,此行的目的地應該是一座山頂的亭子。到了那裡才發現,其實那不是山頂,身邊還有比這裡更高的山峰。不甘心的我,邀上幾個同伴,繼續沿著小路去找尋那座頂峰。小路慢慢把我們帶到了一座高聳的巖石上,探身向下望去,深深的山谷看不到盡頭;回過頭去,向上的路似乎還在,但是似路非路,已經分不清該走向哪裡。同伴們決定就此返回。走回亭子的路,下山的時候忽然感覺很滑,很容易摔倒。下山的時候大家沒有遺憾,盡管那座頂峰沒有最終踩在腳下。回到亭子之後,心情重又平靜了下來。向四周望去,和雲彩嬉戲追逐的夕陽,照耀得滿山的綠色栩栩如生,抑或淺淺的令人萌生一種撫摸的沖動,抑或深深的令人感到一種堅定和依靠。滿眼被起伏綿延的綠色包圍著,忽然感到亭子的位置其實絕佳,那裡,你可以貪婪地傾聽綠色,可以貪婪地呼吸綠色,也可以貪婪地屬於綠色。
次日清晨,隊伍發生了變化。加入了新的伙伴,目的地也變成了五龍潭。車子緩緩開向景區的時候,瞥見右側的一座絕壁。買過門票後才知道那裡就是小有名氣的百丈崖。和前一天不同的是,登山的路在五龍潭忽而一轉,旋即上了那條迅速攀升向上的清涼峽谷。峽谷的名字起得很好,清涼的不只是溫度,走在峽谷裡,心情的平緩帶來的是一種自內而外的涼爽。心中雖然無法徹底揮散對頂峰的期盼,但那一刻,似乎已經沒有人去關心路的遠近,伙伴們只是在一起慢慢地走著,說著開心的事情,找尋著身邊的綠色,找尋著心中的綠色。
今年迷上了爬山,五一開始,百花山、靈山、鹫峰,陽台山,一座座頂峰踩在了腳下。對頂峰總有一種莫名的沖動。攀上百丈崖後,心中淺淺地萌生出一絲失望。那座高聳的蓮花頂就在眼前,而路已經開始緩緩地把我們重新帶回山谷。走到懸崖邊,無法看到這座直上直下的峭壁。如果不是在山腳下仰望過它的陡峭,或許還會執著地去尋找那條通向山頂的路,縱然橫亘在中間的是一條無法逾越的懸崖。置身懸崖邊的我們,無法從自己所在的位置看倒懸崖的偉岸,雖然那裡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地方……
懵懂中又想起了昨天南猴頂半山間的那座亭子,風景重新回到心中,豁然開朗後的綠色再次重新闖入眼簾,沖擊著眼睛,沖擊著耳朵,沖擊著心靈。
每一次爬山的路上,都會有同伴關心頂峰還有多遠。每次都會耐心地告訴他們忘掉頂峰的位置,去享受這個旅程。有了孩子以後,似乎慢慢地感悟著一個道理。撫育自己的孩子一如爬山,頂峰又在哪裡?是孩子有朝一日長大成才?是他們有朝一日的出人頭地?其實那座虛幻的山頂迷惑著登山的人,匆匆向上的路上,反而忘記了去享受這段路程,忘記了去體味艱苦的快樂,忘記了去品嘗汗水的甜蜜。喇叭溝門的兩天,綠色簇擁著我們,綠色嬌慣著我們。忘掉頂峰的我們,享受著綠色帶來的快樂。
前年從拉薩到成都的路上,拜訪過一座深山中的苯教寺廟。苯教和藏傳佛教不同,他們原本沒有經文,修煉的辦法只是通過轉山去感悟世間的道理。僧人們執著地用他們一生的時間,把自己的腳印一遍遍地留在了山腳下。僧人們的感悟來自神山的賜予?還是來自他們的內心的淨土?一直盼望著發現那個答案。
兩天來,每每停下案頭的工作,喇叭溝門的綠色就會重新回到我的眼前,心情不由得馬上歡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