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似乎太容易接觸到歷史了,故宮頤和園這些耳熟能詳的自不必說,就是我住的地方附近,坐公交車看到的站名和沿途略過的,光是現在我能想到的宗教建築就有教堂、清真寺、道觀,還全都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要知道南城在北京人眼裡還是窮的地界呢,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太博大精深了。而且好多都不是什麼旅游熱點,不管游客或是本地人都很少會去,我要不好好利用這便利條件,簡直是太對不起房租了。
今天天氣好有興致,決定到離我只有一站地的宣武門天主堂看看,步行15分鐘就到了。都說東富西貴南貧北賤,可能時代發展了,真是看不吃南邊有多窮。我之所以租現在的房子,跟我看到宣武門大街的人行道綠化搞得好有點關系,曾經動過天天在這裡跑步鍛煉的念頭,後來是擔心大街上的汽車尾氣對身體不好才作罷的,可惜了。
北京市老城區比較大的教堂有4座,按所處方位稱東西南北堂,宣武門天主堂位於宣武門十字路口東北角,簡稱南堂,是北京市歷史最悠久的一座,也是北京教區的主教座堂(設有主教座位的教堂,是教區的中心)。最早是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窦興建的一座中式建築風格的禮拜堂,到了清順治年間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將其翻建成北京城內的第一座中式建築風格的大教堂。一直到了康熙年間宣武門天主堂重修,才建成了歐洲風格的教堂建築。但是宣武門天主堂在接下來的近200年中,經歷了地震、火災、義和團運動等劫難,直到1904年第四次重修竣工,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宣武門天主堂。這段時間我轉悠的幾個地方剛好都跟這個年代有關,請記住1900年也就是20世紀初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義和團從襲擊教堂教士發展到襲擊使館和在華外國人給了八國聯軍入侵掠奪中國的借口,所以很顯然宣武門天主堂就是八國聯軍“戰勝”後重建的。
宣武門天主堂南側圍牆和宣武門東大街之間是一個旅游車停車場,環境雜亂,想要拍到一個稍好點的外景是不可能的。搞不明白為什麼很不相干的弄出個停車場,為什麼不能弄個街心公園什麼的,還教堂一個清淨的環境。東門與教堂主體建築處在同一中軸線上,但是平時這個門並不打開。
平時的入口在西門,是個中式建築。進門不需要門票,也不會有人盤問你進去的目的,我想保持莊嚴肅靜就可以了。教堂這點挺好的,讓人隨便參觀說不定可以發展更多教友,即使最低限度讓人了解和感受宗教向善的一面也是好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每天下午4:00就不能進去參觀了,其實昨天我就想進去,一問才知道已經超過開放時間。
西入口院落的東北角有一個小小的噴泉,就是上圖中利瑪窦東塑像的東北側,噴泉後面供奉著聖母像,神情十分祥和寧靜。有意思的是聖母像下的石座刻著“萬福”二字——這是很中國式的祝福語,看來宗教的傳播是需要結合一點當地的風土人情的。
更多精彩請看我的博http://blog.sina.com.cn/shenyuxiaozhi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