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我乘693路公交車來到北京西南的宛平城,准備參觀抗日戰爭紀念館。紀念館還未開館,我朝西走出了宛平城,看見了西邊的盧溝橋,那就先參觀盧溝橋吧。(盧溝橋我只在書本上學過,沒到現場看過。)盧溝橋門票20元,老人學生半價10元,70歲老人,殘疾人免費。
北京盧溝橋有新舊兩座橋。
舊盧溝橋亦作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裡豐台區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永定河舊稱盧溝河,橋亦以盧溝命名。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統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時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橋全長266.5米,寬7.5米,下分十一個涵孔。橋身兩側石雕護欄各有望柱140根,柱頭上均雕有臥伏的大小石獅共501個(盧溝橋文物保護部門提供數據),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橋東的碑亭內立有清乾隆題“盧溝曉月”漢白玉碑,為燕京八景之一。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稱贊“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橋東為宛平縣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清代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光緒年間,共修橋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兩次工程稍大一些。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盧溝橋的橋面加鋪了柏油,修了橋上的碑亭、石欄及柱獅。
1986年,北京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發起保護古橋,恢復古橋原貌的活動;統籌規劃,動員各界,組織修繕。工程籌資355萬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寬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欄望柱;清除了瀝青,恢復了橋面;同時修繕了宛平城,復原了城樓。並全面整修橋券橋墩。還對古橋全部望柱、欄板、地袱、橋面、華表、石碑等實施部分風化及防滲漏保護措施。橋面整修時,中間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橋的原狀。1997年6月,對部分被雷擊壞的石獅和望柱進行了修繕補救。
為了保護好舊盧溝橋這座聞名中外的古橋,1971年,北京市在距盧溝古橋約一公裡遠處又興建了“盧溝新橋”。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橋,全長54.99米,寬15.5米。
游覽了盧溝橋,游覽了曉月湖,參觀了盧溝橋博物館,時間快十一點了,只能到抗日戰爭紀念館的第三部分重點參觀近期一些老革命,老抗日英雄把自己收藏捐獻給紀念館的珍貴文物。
今天的收獲太大了,修建一新的宛平城,盧溝橋和新修建的盧溝橋博物館及曉月湖公園,都給我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覺。拍了一些照片供大家欣賞並多加指導,外地朋友來京若有時間定要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