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氣溫仿佛低了一點點
溫度的少許差異對於出行已經減輕了不少的壓力,一路前行,來到上個月被評上的十大文化街之一的國子監街。感受下曾經歲月中的最高學府,那沉澱已久的文化氣息。
北京的票價真實惠,也許是皇城的優待,國子監孔廟學生票居然是10元,心中不免暗自竊喜,但售票大姐問我是什麼學生時卻讓我一時語塞,難道我那張臉已經成熟的超出她對學生的理解,戰戰兢兢掏出學生證,她端詳半天恍然大悟道,原來是大學生。。。
聽說西方世界對於科舉制度曾給予很高的贊譽,說其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確這樣的選拔制度帶來了很大的公平,在國子監優雅的環境中游蕩,那一幅幅圖所呈現的場景令人感歎,那時的大學真可稱得上是精英教育,而現在已賤如草芥的天之驕子也不知是喜是悲。
北京孔廟還是沒有孔子老家的宏大,不過依據就近原則,帝王權貴長年以來也給她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尊敬,沉穩大氣或秀美娟麗,不論什麼樣的字跡總或多或少透露出自己對於先賢的敬重。這也許就是儒家思想的影響之一吧。
我們這一代是在中西方文化交融中成長起來,哪個方面的影響更大確實因人而異,究竟孰好孰劣卻要等時間來評判,對與錯本身就不是一種可以清晰辨別的事。前輩曾想用西方的游牧思想來達到利益最大化,可在中國的農耕文化中一次次夭折或者同化。西方學者對中國文化中的“人”一直來欽佩萬分,的確咱們研究這個是隨中國文明一同成長。這是捨本逐末還是慧眼獨具,唉~想不通,盡做無用功。
那個號稱北京第一四合院的小博物館裡卻有不少大學問,那一個個具有深刻含義的飾物讓人驚歎古人生活就是講究,每一個小細節都有深刻寓意,或許是我了解不深,這種精神內涵已經將西方形式美比了下去,不過我感覺累的慌。隨著導游的一句句講解,旁邊一小丫頭望著對象幽怨的抱怨,感歎自己居家的蒼白平庸。可憐男同胞只有小心哄勸,稀缺性決定價值再次得到體現。
日已偏斜,我像《高興》中那位業務精深的陝西伙計,在胡同小巷中穿梭尋覓,不過人家找的是能變成錢的東西,我確是為了省錢而尋找一份實惠的伙食。也許是饑餓,發現炸醬面也能如此美味。
沒有什麼比遇到美景而不能記錄更令人遺憾的事了,雍和宮內那些精致到讓再挑剔的人也可閉嘴的器物吸引了不知多少人的目光,拿著沒電的相機我只有暗自苦惱了。
轉經筒輕身飛旋,帶走的是懷念還是記憶,或許它只是將那份刻在心頭的痕跡再次加深罷了。
那麼多虔誠的目光,看著是喀吧大神,是綠斗母?還是蒙塵中的自己。
北京的廟宇感覺還是不錯的,曾經在岱廟受傷的我,對於那些長的像道士或者和尚的人是深惡痛絕。這裡少了很多銅臭氣,更多的是對於文化的尊敬。那麼多缺失信仰的人也是應該找點心靈寄托的,不然就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