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循著歡快的 新疆 舞曲聲來到了 陶然亭公園 西門口的 月季園 廣場南側,二十多號身著清一色新疆舞蹈服的舞者,伴隨著歡快的新疆舞曲的旋律,時而晃頭移頸、揚眉動目,時而拍掌彈指、抬眉相望。這便是陶然亭著名的 “ 天山 雪蓮”舞蹈隊的娛樂健身場所。舞者一水的五十上下的老人,場邊打鼓的一位膚色偏黑,略顯消瘦的,留有一撮小胡子一身維吾爾族民族服飾打扮的老者便是“天山雪蓮”舞蹈隊的老大。一個既不是維吾爾族同胞,也不是專業的舞者,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 北京 ,漢族人,今年已年近七旬的孫群林。孫群林從小向往神奇的新疆,中學畢業後,便從北京遠赴新疆當兵,一身綠軍裝一穿就是34年。在那裡,他不僅喜歡上喝馬奶、吃羊肉,更癡迷上了新疆歌舞。對冬不拉、熱瓦甫、手鼓、薩巴依等新疆樂器,他可謂如數家珍,“只要聽到那些器樂的聲響,就不自覺地想扭幾段,要不渾身憋得難受”。 也正是憑著這股子熱情,孫群林拉起了陶然亭第一支新疆舞蹈隊,不僅自掏3000元買了台高約一米的大音響,還一力承擔起搜集維語版歌曲的任務。滿臉堆笑的他,不時地走進舞場小秀一把輕盈的舞姿,雙肩精准地踏著節拍,利落快速地抖動著,如同開合的雙唇在說話,雙手還不時抬起來打拍子。他說,隨著四季變換曲目也會做調整,如今,這支隊伍已成為陶然亭公園裡的獨特一景。舞蹈隊固定成員約30人,幾乎風雨無阻,每天都會到這裡舞上三四個小時,若遇上好天氣,則能聚攏起上百人。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天山雪蓮”舞蹈隊吸引了不少和他一樣有過新疆生活經歷的人來到這裡以舞會友。如今,舞蹈隊幾乎成為了他們的精神家園。
陶然亭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