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食堂的飯菜還算可以的。交大食堂差是另有原因,在建設新校區的時候爭用了當地農民的地,後來作為補償,把他們都弄到食堂裡工作,所以燒飯比較馬虎一點。還有個原因是交大人多,必須用大鍋燒菜,味道當然不靈了。
至於你說的在一個校園裡引入幾家餐廳相互競爭,在許多學校已經有了。關鍵問題是有些學校學生人不多,人家進校園賺不著錢就跑了。很多學生講究,愛跑校外打牙祭。
其實上海許多大學的食堂都不錯,有個學校早餐供應一種“土司”,好大的油炸面包上面撒了一層碎花生和芝麻,就著豆漿和鹹菜吃別提多美了!還有上海叫“肉醬爛嗚面”,光面上澆一堆噴香的特制肉醬,吃了一個早上精神抖擻!至於午餐和晚餐,許多學校都開有小灶,提供小炒等。
大學食堂比上海好的,我只在山東碰到過。德國的大學食堂沒法吃,他們專門有種大鍋菜叫“一鍋子”,就是把亂七八糟的東西放在一個大鍋裡煮,什麼味道也沒有。山東大學食堂的菜特別健康,有許多小蔥拌斗腐等涼菜,味道特別好,而且主食豐富多彩,山東大學生愛用燒餅夾菜吃,小米粥特棒。
回到上海。一個地方的飲食怎麼樣,一要看本地有無自己的創造,二要看是否能敞開胸懷兼容並蓄,三要看當地人的飲食觀念是否理性有特色。
一, 上海的地方菜創造性非常強。上海有家老餐館,以上海本幫菜聞名,叫“德興館”,裡面的“腐乳肉”、八寶辣醬等都是獨創,民間的獨創菜更是數不勝數,象6_6mmm吃的那種扎肉、周莊的“萬X蹄”(SORRY,我忘了叫萬什麼蹄了),都是上海老百姓的獨創。還有菜飯、走油肉、黃豆骨頭湯。。。充滿了上海的智慧和品位。
為什麼許多人認為上海菜沒特色?因為上海人在吃方面講究但有節制,在取材、作法、口味等方面都溫文爾雅,不象川菜那樣大鳴大放,所以不很招人矚目。上海菜除了油多以外,其他真的是很合理很好吃也很耐吃的。你天天吃川菜試試看。
二, 上海在吃方面的海納百川我就不多講了。有一點想說明一下,有許多國外的餐廳到廣州、北京等城市開了一段時間就做不下去了,到了上海一般都能賺錢維持下去。象難吃的“星期五餐廳”都能在上海活下去,說明上海在吃方面的口味是多樣的,“多維度”只衡量吃的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三, 上海人的飲食哲學有其科學理性的一面。平時講究營養、效率和味道的平衡,而不是一味地講究味道,浪費許多時間在吃上面。還有上海菜體現了中國人的“中庸之道”,你別看初次品嘗一些上海家常菜印象不深,時間長了,還真不會吃厭了。現在上海大街小巷的“家常菜”館就是例證。就拿“西紅柿炒雞蛋”說,材料到處有,便宜,五分鐘就能學會,三分鐘就能作出來,可以就飯,放面裡頭,冷了可以做湯,營養也很好,味道清香甜淡,集中體現了上海人的飲食理念。
可能你會笑我說了半天都在講日常的食品,沒有評價上海菜裡有沒有“老絲來絲”,其實高級菜哪兒的人不會作,有閒階級才搞得出那些東西(當然四川老百姓在這方面很偉大)。真正要看一個地方吃的水平就是看普通老百姓怎麼吃,在這個角度講,廣東、四川的吃都很高,上海也不賴,“吃在上海”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