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叫樹兄是廣西桂林人,“叫樹”是他的網名,出處不明。他是我朋友的朋友,本職工作是警察,另一種職業是原創歌手,喜好旅行,走過很多地方,07年10月來滬旅行,我有幸作為東道主帶他行走了這個城市。
正文:
叫樹兄來上海,俺臨時當了兩天向導,帶他進行了上海都市游,也可勉強稱為“深度游”。之所以戲稱為深度,是因為很多地方並不是一般的旅行者旅行上海時涉足到的。按一般人的概念,東方明珠、金茂大廈、南京東路、城隍廟等即是上海的旅行終極地。事實上,上海有很多深藏於繁華深處的另類碧玉,想當年,俺任上海交通信息台的培訓師那陣,當俺在課堂上裡眉飛色舞講起被俺添油加醋過的民間野史時,俺的學生們不止一人不止一次的要求俺帶他們實地“考察”,只是俺較懶惰,也不願承擔義務,一直到俺淨身出戶,都只是給徒兒們紙上談兵。後來有一段時間,逢老顧裝腔作勢深玩攝影,俺沒發現他拍出過什麼精品,與他較勁,說哪天俺扛著設備去市中心那些不為人知的美麗街道拍老房子,英式法式意式日式......曾經的浮華如今的滄桑,莫衷一是海納百川的上海讓己也與老顧共品。不過想法一直是有的,行動從沒實施過,今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究其根源依然是太懶。
而叫樹兄的到來,讓俺在邊捨命陪君子時自己也深度看到一個不同的上海。這是頭一次與叫樹見面,俺以前是聽過他的一些音樂,也在網上看過他的文章,是個可以讓俺用仰慕的眼光來看待的比較有深度的才子。所以這次他來上海,俺當然要指引他見到上海的深度之處。
只是來去匆匆,時間太有限,俺只有兩個大半天的時間來盡地主之宜,再如何行走也走不完俺心目中的那些別樣深度,回頭再看,好像大多還是在“淺度”之處行走。比如城隍廟、東方明珠、濱江大道仍然是免不了要去觀一下景,因為那裡畢竟代表著上海的過去與現在。
俺本是計劃從大境閣古城牆處穿越過老城廂的老街一直到城隍廟的,兩年前老顧他舅舅一家來上海旅行時我就是帶他們從那裡走進去的,當時舅舅不敢相信繁華的大上海居然還有這麼完整的江南老街!可是這次當俺再度行走這些百年老街時,才發現,上海的古城正在慢慢消失,成片的老街舊巷拆得滿目瘡痍,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栉比的高樓大廈。當俺看到成片的張牙舞爪的打樁機挖掘機貪婪地在有著七百多年歷史的上海古城遺跡上大張旗鼓地淘金時,憂慮自來,相信沒多久,上海就是一個沒有元明清三朝歷史痕跡的城市(上海城始建於元末明初)。那些尚有江南味道的美麗名字的街道,如“夢花街”、“花衣巷”等,終究只會成為往事與古城一起消逝。多少年後,當我們說起江南,誰還能意識到,上海,也屬江南之地。但這裡卻不存在江南特有的小橋流水與亭台樓榭,其實這裡曾經有過,只是在經濟大開發的年代,當這江南古城裡的地皮被炒到天價的時候,古城就被高樓大廈取而代之了。
無奈之後,還是帶著叫樹走到了修舊如舊的方浜中路“上海老街”,這裡能看出些七百多年前古城的景像,不過並不是古跡保存下來的,而是在這十年裡按照一些文史資料復原重建的,所以這裡的老街並沒有那種歷經風雨的斑駁與古舊感。但因為是旅游景點,所以人氣一直很旺,當然是以游客居多,大凡來上海旅行,這裡是一定要走一下的。叫樹說和陽朔西街的性質差不多,俺想應該是相當於舊瓶裝新酒的那種感覺吧。到方浜中路,自然是要拐進城隍廟一帶,過一下九曲橋,帶他品嘗這裡的小吃,俺也是頭一次在城隍廟的餐廳用餐,比外面貴至少五倍。情有可源,這裡本來就是磨刀霍霍專斬游人的黑店,上海人,是不會來這裡消費的。城隍廟一圈走下來,俺們基本上是被混在了大片的游人潮中,的確如此,淺度游之處麼。干脆再一淺到底,從“新北門”候車去浦東,候車時我非要費些口沫跟叫樹兄講“新北門”之地名由來,從古城牆的城門命名講起再解釋到何以叫“新北門”,不知他聽得進去沒。反正講完後俺自己都覺得沒趣,如今的上海人,有多少能知曉“新北門”的由來呢。何況城牆早不在,何以置城門。
坐736過江去浦東,南浦大橋的確為上海城市形象爭來了面子,車至橋面,視野開闊,憑窗臨風,心曠神怡。這是黃浦江上第一座大橋,模樣酷似舊金山的金門大橋,自九二年通車以來的十多年裡,雖然江上陸續建造了楊浦大橋、徐浦大橋、盧浦大橋等多座兄弟橋,但沒有一座能美過這橋。南浦大橋引橋是由一個大回環組成,乘車過橋,總要在那超大的回環引橋兜上個360度的大圈,一般情況下,除非是坐著,否則定是左搖右擺連重心都把握不住的。還好,下午一二點鐘的公交車,是肯定能坐得到位置的,所以我們也不至於東倒西歪著在高處觀江上百舸爭流。
過橋後下車,俺才發現俺原有的強項早已降到低能,一時半會想不起該在何處換什麼車去陸家嘴,再則烈日當空,俺的細皮嫩肉不經曬,所以和叫樹打了個的去陸家嘴。
如果說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那麼陸家嘴就是金融中心的心髒,這裡也是上海新景地標所在,這裡匯集了中國最高的電視塔與中國最高的樓房,還有中國最大的商場和中國最貴的商品房,也許還匯集了中國最多的富豪,這裡與舊上海的十裡洋場“外灘”隔江相望,彼岸的外灘代表著上海的過去,而此處則代表著上海的現在。
俺們上了號稱排行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東方明珠電視塔。不過只是上到了259米的觀光層,這個高度,已足夠讓我們把這鋼筋水泥的叢林盡收眼底。蜿蜒的黃浦江把上海一分為二,密密麻麻的樓宇鋪天蓋地,殘存的縫隙間能見到密集的車流陣陣,那日還正是陽光明媚的秋後,藍天白雲分外妖娆,能見度極高,我向著東南方向舉目,試圖向叫樹兄指引出我的故鄉所在,不過只是徒勞,故鄉只在想像中隱約可見。
叫樹在259米的城市高空留連忘返。觀光層是個球體,叫樹兄如頑童般一圈一圈360度視角不停地極目四眺,可憐俺就得一圈一圈陪著他循環往復,還得要邊行走邊唾沫橫飛的向他講解四處的建築。能近距離見到的最震撼的建築當然是中國最高的兩幢摩天樓,首先是金茂大廈,這是非常端莊的大樓,高420米,仿西安的大雁塔建造,把大雁塔憑空縱向拉長了數倍,使得原來矮墩墩的古塔變成了個苗條纖細的瘦高個模樣。與金茂大廈比鄰而居的是飽受磨難的環球金融中心大廈,自97年籌劃建造到現在已經整整十年,終於快成正果,樣子才露端倪,它比金茂大廈還要高出72米。曾經規劃中的模樣受到不少國人質疑,因為此大廈由日本投資設計,原先的設計方案是在約450米的高空設計一個圓形的觀光層,而整幢大廈配合這個高處的圓形圖案,如同一把日本軍刀安插在中國的土地上,為此在互聯網上曾引起過中國人的義憤。就算是我們的同胞過度敏感也好,不過後來在真正建造時,這個軍刀上方圓形圖案被不動聲色的改成了長方形。於是軍刀之說便不了了之。
居高臨下能一目了然的還有國際會議中心,此建築面朝大江背靠高樓,最引人入勝處是建築兩側的巨大的球形玻璃房,整個玻璃房是個甚大的地球儀,周身即是全世界的國家分布圖,俯視下來,能清晰可辯出北極圈與歐亞及美洲大陸塊。叫樹還發現了在《諜中諜3》中出現的兩幢摩天樓,就是阿湯哥在某大樓頂拋灑網球引開保安的那段戲中出現的不對稱的那兩幢大廈,那即是中銀大廈與交銀大廈,這些都是上海的標志性建築。叫樹真是流連的忘了歸路,於是俺陪著他在那高處遠眺了三個多小時,也謀殺了以各個角度為背景的不少表情與POSE。他還非要在高空看到這個號稱遠東第一大都市的夜景,所以我們愣是從下午三點一直耗到晚上七點才下塔。下塔時,已是夜幕降臨,處處燈火璀璨,人潮湧動。俺兩腿已酸楚不已,肚子唱起空城記,就近去了正大廣場,正大廣場是商業航母,凡去過的人都會被商場的如此之大而震驚,叫樹也不例外,只是俺急於找地方歇息,所以沒容他在這航母裡狂逛,急急找了家餐廳補給體力。吃完晚飯後已是八點多,俺再帶他去黃浦江邊憑江臨風遠觀外灘十裡洋場,這裡真是上海最美的夜景所在地,所有以上海為背景的故事中,總會有這裡的鏡頭,拙筆無法會心描繪出這奇美夜景,唯有親歷此地,才能真正體會出夜上海的如夢勝景。
次日叫樹約俺陪他同去四川北路某淘寶賣家處淘他的攝影器材,所以俺們從輕軌“虹口足球場站”下,再取道四川北路。只是他一下輕軌就被碩大的虹口足球場吸引了眼球,烈日下不同角度拍了不少足球場的綽約風姿。虹口地區,在殖民統治時,是屬日租界,大半個世紀後的今天,這裡還是能看到不少殖民時期的建築痕跡。俺巡著叫樹手持的那個賣家地址一路找去,竟發現是在一幢建造於1920年的歐式老公寓裡!這對於俺來說,不谛是個天大的驚喜,俺雖然在這個城市生活了有些年頭,卻從來沒有進過形如張愛玲筆下的那些個小資們居住的公寓,那些小說中落地的鋼窗,薄紗帶蕾絲邊的垂到原木暗紅地板上的大窗簾,午後從彩色的花玻璃射進來的暖暖的陽光,還有屋子當中一個既能取暖又能燒水的煤爐上冒出袅袅細煙……那種仿佛前世來生裡的懷舊,曾多少次讓我向往,這次居然能得來全不費工夫!那裡的樓梯,和張愛玲小說中一樣,嵌著防滑的銅條,扶手也是木質上漆的,扶手上的欄桿,是烏黑銅條彎花的那種,連走廊裡的窗子,也和小說中一模一樣,有歐洲式樣的銅花與彩色花玻璃,只是年代太久,有些玻璃已殘缺不全,陽光從外面照進來,穿過花玻璃,投進來的影子都是七八十年前的感覺。恍惚間,時光有點倒流……這是一場意外的收獲,俺有幸作為叫樹的向導被順帶著進入了那個雍容迷幻的浮華年代。
這老公寓西側是多倫路,亦稱文化名人街,因為這裡曾居住過魯迅、矛盾、瞿秋白、郭沫若等爍爍生輝的文化斗士,除此之外,這裡也是“左聯”與“中華藝大”團體所在,在民族危難的年代,他們都曾在這條街上吶喊與戰斗,用他們犀利的筆和覺醒的意識來喚醒民眾。現在的多倫路,還完整保留了多座曾經聚會與戰斗的小樓和那些大師們的故居,路上有數座名人雕像再現著文人的風采,而掩映在樹冠後面的小樓向人們訴說著那個時代的故事。多倫路也是繁華喧鬧的城市中難得一尋的清靜之地,無車馬喧但有人來人往,路兩側的小樓多為兩三層,且大多為儒雅的字畫古玩木器店,隨意走進一間,便是滿目的海上舊夢,舊時的明星畫報書籍、各式徽章明信片、還有現早已絕跡的生活用品,俺見那喚起兒時記憶的保溫壺、搪瓷缸,這些大約都是以前的上海人家獨有的生活用具。多倫路上還有座奇特的老建築,外觀褐土紅窗綠椽四周翹起典型的中式琉璃頂,卻是個西化的教堂,俺們冒信仰之大不違探進去,不過走到裡面就被以擅闖教堂的名義驅逐了出來,因為這裡並不是旅游觀光的景點,但這四下張望的幾眼,也已足夠讓我們飽足了眼瘾。
走出多倫路,再逛會號稱為“中華名品街”的四川北路,沿途的老公寓比比皆是,叫樹說這四川北路,與他的故鄉桂林市的商業街相似,因為這裡的樓房都不高。原來他以為,上海全都是高樓大廈了。
臨傍晚,俺想到了黃浦區的那些經典老建築,那是俺一直認為上海最不同於中國任何一個城市的建築群。老黃浦地區,殖民統治時期曾經是英租界,那時的英帝國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所以在當時上海的所有租界中,英租界的建築是最豪華大氣的,比如外灘十裡洋場,到今天,仍然是上海的標志性景觀。
俺們再乘18路去老黃浦,車行至西藏路橋,掠過了謝晉元帶領八百壯士奮勇抵抗日軍的“四行倉庫”遺址,這是八一三抗戰時期最激烈最卓絕的戰斗,倉庫前的蘇州河靜靜流淌,唯她見證過這海上百年的隱忍榮辱。過橋下車,俺卻暫時性的迷了路,找不到計劃行走的北京東路,不過老黃浦的任何一條路均有美麗風景,隨便找一條穿越都無妨。於是俺帶領叫樹兄胡亂穿梭,從老式裡弄的石庫門穿越,在層層疊疊的晾曬的市井小民的衣物下一直穿越到了“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東路。來上海旅行,是一定要走一下南京東路的,中華商業的百年縮影全在這一條不足千米的步行街上,什麼叫霓虹閃爍,什麼叫摩肩接踵,這裡都能得到最好的诠釋,在一百年前這裡就是中國最繁華的商業街,而今天這裡仍然是中國最繁華的商業街。俺們一直走到了南京西路的國際飯店與上海美術館,叫樹深深迷上了國際飯店這個滄桑的老建築,這是中國最早的摩天樓,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24層高。雖然現在她隱沒在周邊的高樓中毫不起眼,但她曾經雄居中國最高大廈的位置數十年。大樓周身灰褐色,叫樹形容她“像一個大巧克力”。而上海美術館,也是個漂亮的鐘樓式老建築,中西合璧,只是,只是......只是俺卻對此建築歷史成因一無所知,所以無從談起。不過和叫樹坐在美術館外的長椅上靜觀一側時尚的人潮,一側的古老的建築,就算歷史無可考,也很享受那一刻交錯的時光……
華燈又初上,夜上海的生活又拉開帷幕,但俺兩天的向導生涯即將結束,一方面是叫樹有杭州的朋友來上海與他聚首,另一方面是俺公司的事務纏身請不出更多的假,所以,又該是與朋友道別的時候了,兩天裡,俺自己也深入的看到了一個不同的上海,那些繁華深處的別樣風情至今回憶起來還是那般華貴美麗,俺把這也當作一次旅行,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中的一次旅行,從此後會不由自主愛上自己的城市,努力培養起在這個城市中的幸福感吧。
而親愛的叫樹兄,我們來日方長,願後會有期!
(圖片不能上傳,配圖游記可見我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ngyan1107 )
海島麥兜11月10日晚完成於長島路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