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中國遺產日的福,在徐匯區住了快20年,第一次如此深入地去了解周圍的這片天地,雖然許多人說,衡山路附近這一片小資之地有些做作,但這對我而言的第一次,還是覺得有這麼多值得回味和欣賞的地方。
今年以來拖拉的毛病愈演愈烈,原本說好9點出門,結果睜開眼睛已近9點半,磨磨蹭蹭了一個小時出門,帶了一架單反、一部卡片、一頂帽子、一副太陽鏡、一台mp3、一瓶礦水、一只蘋果就出門。自從去年老滬闵路完成改造,就再也沒有騎自行車上班,寬闊嶄新的水泥地飙起車來感覺很爽,雖然它是兩個輪子的。
**第一站,衡山路811號百代小紅樓,上顯示8.7公裡,途徑田林東路,發現曾經常光顧的KTV已經成了蘇寧電器。11:20分抵達,耗時50分鐘。很不幸,門口的叔叔說11點有活動關門了,要到下午1點才開,誰想晚出門這一個小時就打亂了所有的計劃。只能在小紅樓的外圍先轉一圈,紅瓦紅牆的小紅樓原是中國第一家唱片公司的所在,在徐家匯公園的綠色襯托下顯得尤為醒目。後來終於趕在關門前的最後幾分鐘沖了進去,由於成了高級西餐廳,雖然修葺一新,仍掩飾不住它由內而外散發的美麗和風情,只不過還多了一種時尚現代和懷舊沉醉的結合,不能完全體驗舊時的情懷,還是很讓人怦然心動,在某個午後點上一杯咖啡,似乎時光能流逝到三十年代。只可惜裡面不讓拍照,便不願意作長久的停留。
(百代小紅樓)
**怕下午的時間來不及,決定放棄平江路48號的上海市特別政府,直奔東平路9號"愛廬"。徐匯的這一片區域曲徑通幽,造型各異的小洋樓在法國梧桐的遮掩下,撒著斑駁的光影。建國西路上幾乎每個門牌邊都是"優秀歷史建築"。建業裡的居民大多已經搬遷,留下的都是外來務工者,曾經四通八達的弄堂被水泥封上,熱鬧的弄堂也不復存在,只有那漂亮的門檐雕刻訴說著當年的光輝和浪漫。
**由於在建國西路上不斷停下來拍照,到"愛廬"時候超過12點,有一次被無情地擋在門外,不過幸運的是,很多人不知道今天也開放,人流明顯比昨天少了許多。於是不得不再次轉戰他處。
**往前到衡山路左轉,國際禮拜堂(衡山路53號)。大門緊鎖,豎了塊很拽的牌子"今日停止參觀",美其名曰"外事活動"。後來知道,每周日7:30、10:30、18:30會開放做禮拜,只好悻悻離去,看來我終究和上帝沒什麼緣分。後來又轉回禮拜堂,發現群眾們圍著工作人員據理力爭,大約是"人家都開為什麼這裡不開"雲雲,看著沒什麼成功的希望,還是趕緊撤走。
**連吃三個閉門羹,真是無比崩潰,以至於到了汾陽路79號工藝美術博物館,很怯怯的問聲:"現在開放嗎?"阿姨很熱情地招呼我進去,還塞了本指南手冊,頓時感動萬分。如果昨天計劃的時候把這裡遺漏掉,真的會追悔莫及。平時這個也算一個景點,門票8元,學生票5元,也可能是這個原因,這裡保持得很好,內容也豐富得多。法國文藝復興式的花園洋房,對稱的曲線大氣富貴。許多人在看各式的工藝品,而我更喜歡看建築本身,無論是壁爐、窗戶、門鎖或是樓梯。坐在二樓大廳外的露台吃掉蘋果,這是我的午飯,樓下是一片草地,錦鯉、睡蓮,真就不想離開。
(工藝美術博物館,典型的法式花園建築)
**復興中路1331號的區房地局,大門很不起眼,但遠遠的就被那充滿牆體的黑色石材和碩大的拱形露台所吸引,這座巴洛克風格的黑石公寓明顯和之前的英式、法式建築不同,這樣深沉、堅毅。內部的空間被辦公室和民居所瓜分,窗口晾衣桿上曬著不同的衣服,探頭張望了一下便走了。
**沿著復興路一路往前,分別是徐匯藝術館、湖南路街道和科學院。淮海路1413號的藝術館建築很現代,乍一看好似新天地般的小資之地。湖南路街道是座西班牙風格的公寓,名字叫修道院公寓,其實和修道院無關。而復興西路193號的科學院則是英式花園,嫩黃色的牆壁紅色瓦頂,十分維多利亞,透過白色鐵窗,外頭一片青草芬芳。
**原本對唐紹儀故居懷著很大的好奇,可到了武康路40弄1號,只可遠觀而不可亵玩。不過明顯可以看出1號樓和周圍建築的不同,米黃色的西班牙外牆上,巴洛克的復古立柱,彰顯出主人不同的品味和身份。只不過現在這裡住著10家人家,大門邊整齊地排著一列綠色的信箱。出門看到對面翻新的小洋樓,裝著先進的電子設施,已經成了有錢人體味奢華生活的地方。
**一度認為淮海路1634號就在上圖,繞了個大圈子才找到,就在湖南路淮海路口,何應欽的宅子,簡約現代派,只是現在被某公司作為會議室,實在修得太新太新,除了外保留著樣式上的外貌,沒有留下任何值得欣賞留戀的,匆匆看一眼就沒什麼吸引力了。
**路過高安路18弄的青少年活動中心,才知道這是榮氏故宅,唯一印象深刻的卻是門口陽光下嫩綠的爬山虎。一樓的樓梯似曾相識,和小學有幾分相像。
(黑石公寓、徐匯藝術館、科學院、何應欽故居)
**眼見臨近三點,趕忙騎車再次趕去"愛廬"。到的時候門口已無人排隊,跟著講解人進去逛了一圈,當年宋子文給宋美齡陪嫁之物,蔣介石為它起名"愛廬",和廬山的"美廬"、杭州的"澄廬"鼎足而立。在開放的所有建築中,可以說論"愛廬"的名氣最響。房子是重新翻新過的,除了僅有的擺設,大多是空蕩,卻仍處處透著精致和高貴。很羨慕上音的學生,能夠在這裡練聲練。其實音樂學院還有許多漂亮的老房子,"愛廬"的周圍就是。
(愛廬)
**原路返回到了康平路,幽靜地有些叫人慌亂,警衛們幾十米一崗,終於見到傳說中的"康辦"市委大院,才發現原來是一座新式的建築與周邊格格不入,和想像中的相去甚遠。相比之下205號的老干部局已經沒有留下太多的興趣,也可能空間過於狹小無法看清建築的全貌,印象中只有白色,白色的外牆,白色古典立柱。在余慶路拐彎,曾經的宋子文私宅、後來的陳毅故居,現在的市機關幼兒園,上樓時斑斓的彩繪透出絲絲迷離。
**最後一站,蒲西路166號的徐匯觀象台,到的時候工作人員已經下班,於是沒有蓋到章。建於在100多年前,不久有西洋的古典風格,又包含中國風。而我更願意把著鐵門看隔壁的徐匯天主教堂,我想每一個女孩都會幻想神聖教堂中王子公主的美麗童話。或許下次可以進到裡面看看,開放的時間比較多,可惜竟然忘記拍下來,周日是禮拜時間,7:30、10:30、18:30總是可以進去的。
5點回到家,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不願意動彈,雖然辛苦還是值得的
附騎行路線:
每年6月的第二個周六是中國文化遺產日開放上海老建築其中徐匯20處從我家出發:8.7km --3、衡山路811號百代“小紅樓”(主樓內外局部):肇嘉浜路至楓林路右轉至平江路左轉2km --18、平江路48號上海特別市政府(三號、七號樓局部):岳陽路直行至東平路左轉 2.3km --1、東平路9號“愛廬”(主樓一、二層):出東平路左轉至汾陽路太原路口 1km --7、汾陽路79號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博物館區域):出汾陽路至復興中路左轉近寶慶路口 1km --9、復興中路1331號徐匯區房地局(一號樓底樓部分區域):到淮海中路右轉 0.3km --11、淮海中路1413號徐匯區藝術館(藝術館內外):沿復興西路直行 0.1km --10、復興西路62號湖南街道辦事處(湖南街道辦事處 公共區域):直行 0.3km --14、復興西路193號上海市房地產研究院(三號樓底樓及外圍):至武康路右轉直行 0.5km --13、武康路40弄1號唐紹儀住宅(開放范圍:住宅樓外圍):到復興西路左轉到烏魯木齊南路轉到衡山路右轉 1.1km --2、衡山路53號國際禮拜堂(大堂):到高安路右轉到康平路左轉 0.8km --5、康平路205號區老干部局(一號樓局部):至余慶路右轉近衡山路口 0.5km --6、余慶路190號市機關幼兒園(老樓外圍,底樓公共區域):沿衡山路至漕溪北路直行至南路右轉,途經15、浦西路166號徐家匯觀象台(建築物外圍) 1.5km --16、南丹路17號南春華堂(徐光啟紀念館全館):回到我家 7.7km 總計27.8km 其中淮海中路、衡山路禁止自行車通行,可能需要推著走路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