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和朋友決定了春節長假的旅行目的地——香港,我們選擇了港龍航空的酒店加機票的套餐。自從港澳自由行實施以來,有關香港旅游的官方報道或個人游記在網絡上隨處可見,身邊的朋友也為我這次的旅行提出了他們的看法和經驗,綜合各方的資迅和感受,2005年2月11日至2月14日我的香港之行終於成行。
從一月中、下旬,上海開始了連綿不斷的下雨天,出行之前我最關心的就是那裡的天氣,雖然同伴說下雨有下雨的味道,但心中還是希望那裡是艷陽天,果然天公作美、吉人天相,在香港的四天除了最後一天是陰天,前三天果真是艷陽天。從上海潮濕、陰冷的天氣一下子擺脫出來,心情也更好了。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飛行,KA895降落在位於大嶼山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入境的人不多,很快就辦好了入境手續,乘上了機場快線。由於機場快線是從青馬大橋下面行駛的,所以錯過了一睹它的風姿的機會。雖然到香港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卻發現了一個屬於香港的特色——在群山之中冒出幾十層樓高的住宅群,隨便數數也都在四、五十層樓以上,可謂是自然和現代的結合吧。
僅僅二十分鐘,我們就被送到了機場快線的九龍站,再乘坐服務於車站與各大酒店之間的免費小巴,順利地到達了我們下榻的九龍香格裡拉。由於樓下的房間都已住滿,我們被升級到了位於酒店最高一層的豪華閣。匆匆換了輕便的衣服後,真正開始了我的香港行。
酒店位於尖東,離尖沙咀的鬧市也不是很遠,沒幾分種就走到了九龍的主要街道——彌敦道,也開始感受到香港的熱鬧和嘈雜。在去海港城的路上嘗了著名的魚蛋,彈性十足,微辣,難道香港人也喜歡辣?之前就聽說海港城大得逛一天也逛不完,的確如此。其實在上海我就不太喜歡逛街,看到這麼多店鋪,這麼多的人,就沒有很大的興趣了。在裡面巧遇同伴的香港同事,這位同事本來就要約我們這天晚上吃飯的,沒想到就這樣不期而遇,是太有緣呢,還是香港太小了。因是農歷新年,她的媽媽還派利是給我們,真的佩服香港人紅包隨身帶。吃過晚飯,拎著在海港城內SASA所購的沉甸甸的化妝品,開始向著名的維多利亞港進發。
面對這個聞名遐迩的海港和對面幾幢著名的大廈,也許是平時照片看得太多,當熟悉的畫面呈現在自己眼前,心中卻無任何的新鮮感和興奮。唯一感到神奇的是現代感十足的城市可以和自然的山脈和海港同時定格在同一畫面之中,香港是世界上唯一的。
香港的茶餐廳是多如牛毛,第二天和第三天的早餐,我們在彌敦道的附近吃的。來港之前,就聽說這裡的奶茶是如何的美味,喝過以後,覺得和上海的新旺味道差不多,突然間發現香港本土的很多美食現在在上海都能吃得到,上海現在也可算是食全食美了。
吃過早餐,我們去了海洋公園。我們必須坐地鐵到港島的巴士站。在這裡我不得不說一下香港的地鐵,它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標識很清楚,換乘極其方便,每個換乘點的對面月台就可以換另一條線,而且換乘的列車在時間的銜接又很精確。自動扶梯的速度比上海快出一倍,充分體現了那裡的高效率。在坐巴士去海洋公園的途中,目睹了香港的市容風貌,看到了很多知名的大廈,如力寶廣場、時代廣場、中銀大廈等等,數不勝數。同時也看到在這些大廈旁的很多住宅樓,有的看上去已經很有歷史了,它們就和這些商務樓並存在一起,有一點不協調。
和所有的旅客一樣,在海洋公園參觀了鲨魚館,海洋館,海豚表演等等,最喜歡的是纜車,我們從山上往下坐。窗外海天一色,白帆點點,很美。之後的行程是淺水灣和太平山頂。趁著到中環坐山頂纜車的途中,在中環走了一圈。在介紹香港的資料中說,香港70%是山地,30%是平地,也一直以為港島的大廈都是建在平地上,其實不然,當我走在中環的時候,看到汽車在等信號燈時都是停在斜坡上,馬路隨著山的起伏而起伏,才發現原來中環本來也是山,他們在山腳下修路,建高樓,對於我們這些一直在平地上生活的城市人來說,真的有點不可思議,很喜歡體驗這奇妙的上上下下的感覺。
到達山頂,天已黑,我們在一家叫作峰景餐廳吃了晚餐,那裡主要供應的是東南亞和西餐,生意很好,很遺憾,我們前一天沒有訂到靠窗的座位。用完餐,到了觀景台觀賞這世界四大夜景之一,透過萬家燈火從山頂俯視維多利亞港灣,又是另一番景象。
下山後,我們又回到了中環,沿著海邊的路走到了會展中心附近,我奇怪星期六的晚上香港的街頭卻出奇地安靜,沒有什麼人,我們也漫無目的地在街走著,聽著海浪聲,看著對面的九龍和身旁的密度極高的“水泥森林”。香港的馬路不寬,車速卻極其地快,包括雙層巴士也開得很快,大概是這個原因,在香港有很多的人行天橋,那裡的天橋比較人性化,絕大多數都有遮雨棚和自動扶梯,我們還看到一座在眾多港劇中出鏡率極高的天橋。走到軒尼詩道,稍微變得熱鬧一點了,無意中看到了許留山,品嘗了裡面出名的甜品。
第三天,出門晚了點。先到銅鑼灣的崇光百貨,然後到了周圍的很多商店買了該買的東西,再到中環補齊了沒有買到的東西。一切弄妥之後去乘了半山自動扶梯。沿途都是一些歐美的餐廳,這個電梯真的很長,到達終點的時候,抬頭看看就可以看到山頂的凌霄閣。坐巴士下山到了中環,找到天星小輪輪渡站回到了九龍。在到天星碼頭的路上,看到成群結隊的菲傭席地而坐享受著她們的假期,自得其樂。這次在香港我時不時看到很多的亞裔人種,馬來人、印度人等,好像回到了以前曾去過的吉隆坡。晚餐後我們去了旺角,到旺角的目的是去逛一下那裡的“二樓書店”,從地鐵下來,看到滿街人潮湧動,和昨天晚上灣仔,金鐘的景象大相徑庭,這也許就是生活區和辦公區的區別吧。這些“二樓書店”麻雀雖小,卻五髒俱全,裡面的書包羅萬象。曾經也讓朋友從香港買書回來,很喜歡香港出版的書,印刷精美,雖比國內的貴,但很值得買,直到書店的老板說收工才匆匆買了兩本依依不捨地離開。
我和同伴沿著彌敦道由旺角開始朝尖沙咀的方向散步,在油麻地附近看到了義順牛奶公司吃了雙皮奶,服務生知道我們是從上海來的,問我們上海有沒有雙皮奶,從她的言談之中好像對上海充滿著濃厚興趣。在香港處處都可以聽到上海話,看到上海的游客,如果香港人對上海感興趣的話,也歡迎他們到上海來玩玩。香港要找吃的太輕而易舉了,沿途又看到很多茶餐廳。我們在佐敦坐了地鐵回到酒店。
2月14日是在香港的最後一天,我們的航班是晚上20:35,所以還有很多時間可以逛逛。寄存了行李之後,我們先去了黃大仙,還沒出地鐵站就聞到了香火味。那裡也是人山人海,大家都為自己的未來燒香祈福,我在那裡求了簽,和所有來祈福的人一樣,也希望自己有一個平安、順利的一年。到香港四天了,還沒有看過白天的維港,所以又去了星光大道。這天天有一點陰沉沉的,我站在星光大道旁邊,再一次眺望對面的建築群,吹著海風,看著綠色的海水,突然對自己再過一會兒的離開有點惆怅和對香港有點不捨了。最後回望維港一眼,剩下的一點時間我們在新世界購物中心的UCC喝了下午茶。
去機場的路上,窗外的景色在計程車飛速行駛中倒退,不久就看到了青馬大橋,機場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香港卻離我們越來越遠了。香港機場被稱之為世界十大工程之一,曾經在電視中看過整個香港機場及配套工程,如青馬大橋、機場快線等從設計到建成的紀錄片。如果說那部記錄片是記錄人類的智慧,那《沖上雲霄》就是呈現了香港的機場從硬件和軟件上的人性化。到了機場知道航班延誤,正好滿足了我逛機場的願望。22:00我們乘坐的KA870騰空而起,結束了我的香港之行。
在回來的飛機上,回想著四天的行程,我覺得香港並不只是大多數旅客心中的購物天堂,其實也有許多的細節可以慢慢地品味。當然四天短短的時間要感受一個城市的方方面面是完全不夠的。我想我還會再去香港,那一次,只是在維港吹海風,聽海浪,和朋友聊聊天,沿著高低起伏的馬路散散步,聆聽和感覺一些步履匆匆的旅客所沒有發現的屬於香港特有的聲音和脈動。
從一月中、下旬,上海開始了連綿不斷的下雨天,出行之前我最關心的就是那裡的天氣,雖然同伴說下雨有下雨的味道,但心中還是希望那裡是艷陽天,果然天公作美、吉人天相,在香港的四天除了最後一天是陰天,前三天果真是艷陽天。從上海潮濕、陰冷的天氣一下子擺脫出來,心情也更好了。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飛行,KA895降落在位於大嶼山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入境的人不多,很快就辦好了入境手續,乘上了機場快線。由於機場快線是從青馬大橋下面行駛的,所以錯過了一睹它的風姿的機會。雖然到香港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卻發現了一個屬於香港的特色——在群山之中冒出幾十層樓高的住宅群,隨便數數也都在四、五十層樓以上,可謂是自然和現代的結合吧。
僅僅二十分鐘,我們就被送到了機場快線的九龍站,再乘坐服務於車站與各大酒店之間的免費小巴,順利地到達了我們下榻的九龍香格裡拉。由於樓下的房間都已住滿,我們被升級到了位於酒店最高一層的豪華閣。匆匆換了輕便的衣服後,真正開始了我的香港行。
酒店位於尖東,離尖沙咀的鬧市也不是很遠,沒幾分種就走到了九龍的主要街道——彌敦道,也開始感受到香港的熱鬧和嘈雜。在去海港城的路上嘗了著名的魚蛋,彈性十足,微辣,難道香港人也喜歡辣?之前就聽說海港城大得逛一天也逛不完,的確如此。其實在上海我就不太喜歡逛街,看到這麼多店鋪,這麼多的人,就沒有很大的興趣了。在裡面巧遇同伴的香港同事,這位同事本來就要約我們這天晚上吃飯的,沒想到就這樣不期而遇,是太有緣呢,還是香港太小了。因是農歷新年,她的媽媽還派利是給我們,真的佩服香港人紅包隨身帶。吃過晚飯,拎著在海港城內SASA所購的沉甸甸的化妝品,開始向著名的維多利亞港進發。
面對這個聞名遐迩的海港和對面幾幢著名的大廈,也許是平時照片看得太多,當熟悉的畫面呈現在自己眼前,心中卻無任何的新鮮感和興奮。唯一感到神奇的是現代感十足的城市可以和自然的山脈和海港同時定格在同一畫面之中,香港是世界上唯一的。
香港的茶餐廳是多如牛毛,第二天和第三天的早餐,我們在彌敦道的附近吃的。來港之前,就聽說這裡的奶茶是如何的美味,喝過以後,覺得和上海的新旺味道差不多,突然間發現香港本土的很多美食現在在上海都能吃得到,上海現在也可算是食全食美了。
吃過早餐,我們去了海洋公園。我們必須坐地鐵到港島的巴士站。在這裡我不得不說一下香港的地鐵,它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標識很清楚,換乘極其方便,每個換乘點的對面月台就可以換另一條線,而且換乘的列車在時間的銜接又很精確。自動扶梯的速度比上海快出一倍,充分體現了那裡的高效率。在坐巴士去海洋公園的途中,目睹了香港的市容風貌,看到了很多知名的大廈,如力寶廣場、時代廣場、中銀大廈等等,數不勝數。同時也看到在這些大廈旁的很多住宅樓,有的看上去已經很有歷史了,它們就和這些商務樓並存在一起,有一點不協調。
和所有的旅客一樣,在海洋公園參觀了鲨魚館,海洋館,海豚表演等等,最喜歡的是纜車,我們從山上往下坐。窗外海天一色,白帆點點,很美。之後的行程是淺水灣和太平山頂。趁著到中環坐山頂纜車的途中,在中環走了一圈。在介紹香港的資料中說,香港70%是山地,30%是平地,也一直以為港島的大廈都是建在平地上,其實不然,當我走在中環的時候,看到汽車在等信號燈時都是停在斜坡上,馬路隨著山的起伏而起伏,才發現原來中環本來也是山,他們在山腳下修路,建高樓,對於我們這些一直在平地上生活的城市人來說,真的有點不可思議,很喜歡體驗這奇妙的上上下下的感覺。
到達山頂,天已黑,我們在一家叫作峰景餐廳吃了晚餐,那裡主要供應的是東南亞和西餐,生意很好,很遺憾,我們前一天沒有訂到靠窗的座位。用完餐,到了觀景台觀賞這世界四大夜景之一,透過萬家燈火從山頂俯視維多利亞港灣,又是另一番景象。
下山後,我們又回到了中環,沿著海邊的路走到了會展中心附近,我奇怪星期六的晚上香港的街頭卻出奇地安靜,沒有什麼人,我們也漫無目的地在街走著,聽著海浪聲,看著對面的九龍和身旁的密度極高的“水泥森林”。香港的馬路不寬,車速卻極其地快,包括雙層巴士也開得很快,大概是這個原因,在香港有很多的人行天橋,那裡的天橋比較人性化,絕大多數都有遮雨棚和自動扶梯,我們還看到一座在眾多港劇中出鏡率極高的天橋。走到軒尼詩道,稍微變得熱鬧一點了,無意中看到了許留山,品嘗了裡面出名的甜品。
第三天,出門晚了點。先到銅鑼灣的崇光百貨,然後到了周圍的很多商店買了該買的東西,再到中環補齊了沒有買到的東西。一切弄妥之後去乘了半山自動扶梯。沿途都是一些歐美的餐廳,這個電梯真的很長,到達終點的時候,抬頭看看就可以看到山頂的凌霄閣。坐巴士下山到了中環,找到天星小輪輪渡站回到了九龍。在到天星碼頭的路上,看到成群結隊的菲傭席地而坐享受著她們的假期,自得其樂。這次在香港我時不時看到很多的亞裔人種,馬來人、印度人等,好像回到了以前曾去過的吉隆坡。晚餐後我們去了旺角,到旺角的目的是去逛一下那裡的“二樓書店”,從地鐵下來,看到滿街人潮湧動,和昨天晚上灣仔,金鐘的景象大相徑庭,這也許就是生活區和辦公區的區別吧。這些“二樓書店”麻雀雖小,卻五髒俱全,裡面的書包羅萬象。曾經也讓朋友從香港買書回來,很喜歡香港出版的書,印刷精美,雖比國內的貴,但很值得買,直到書店的老板說收工才匆匆買了兩本依依不捨地離開。
我和同伴沿著彌敦道由旺角開始朝尖沙咀的方向散步,在油麻地附近看到了義順牛奶公司吃了雙皮奶,服務生知道我們是從上海來的,問我們上海有沒有雙皮奶,從她的言談之中好像對上海充滿著濃厚興趣。在香港處處都可以聽到上海話,看到上海的游客,如果香港人對上海感興趣的話,也歡迎他們到上海來玩玩。香港要找吃的太輕而易舉了,沿途又看到很多茶餐廳。我們在佐敦坐了地鐵回到酒店。
2月14日是在香港的最後一天,我們的航班是晚上20:35,所以還有很多時間可以逛逛。寄存了行李之後,我們先去了黃大仙,還沒出地鐵站就聞到了香火味。那裡也是人山人海,大家都為自己的未來燒香祈福,我在那裡求了簽,和所有來祈福的人一樣,也希望自己有一個平安、順利的一年。到香港四天了,還沒有看過白天的維港,所以又去了星光大道。這天天有一點陰沉沉的,我站在星光大道旁邊,再一次眺望對面的建築群,吹著海風,看著綠色的海水,突然對自己再過一會兒的離開有點惆怅和對香港有點不捨了。最後回望維港一眼,剩下的一點時間我們在新世界購物中心的UCC喝了下午茶。
去機場的路上,窗外的景色在計程車飛速行駛中倒退,不久就看到了青馬大橋,機場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香港卻離我們越來越遠了。香港機場被稱之為世界十大工程之一,曾經在電視中看過整個香港機場及配套工程,如青馬大橋、機場快線等從設計到建成的紀錄片。如果說那部記錄片是記錄人類的智慧,那《沖上雲霄》就是呈現了香港的機場從硬件和軟件上的人性化。到了機場知道航班延誤,正好滿足了我逛機場的願望。22:00我們乘坐的KA870騰空而起,結束了我的香港之行。
在回來的飛機上,回想著四天的行程,我覺得香港並不只是大多數旅客心中的購物天堂,其實也有許多的細節可以慢慢地品味。當然四天短短的時間要感受一個城市的方方面面是完全不夠的。我想我還會再去香港,那一次,只是在維港吹海風,聽海浪,和朋友聊聊天,沿著高低起伏的馬路散散步,聆聽和感覺一些步履匆匆的旅客所沒有發現的屬於香港特有的聲音和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