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的香港記憶繼續下去(赤柱時)
住在跑馬地附近的酒店去海洋公園、赤柱的確很方便,原本想步行10分鐘走到時代廣場後的登龍街從終點站去坐40路小巴的,但想到跑馬地博物館附近據說有很多條公交線路去香港南區,所以就走過去嘗試運氣。
哦?非常幸運,正好看到賽馬博物館門口有40路小巴站,看樣子是從時代廣場方向過來的下一站,車費也就3.5元左右,我跳上車(先付費)帶著一點點的疲倦,香港的空氣真是暖濕,車上大多是中老年人,估計是去赤柱(stanley)休息的吧。
車子過了1分鐘就進入了長長的香港仔隧道,隨後的一路上的記憶就不是很清晰了,說到隧道,杭州有九曜山隧道通往虎跑、廈門大學附近也有隧道通往市區(記憶模糊了)、青島游玩的日子裡印象裡沒有經過隧道、大連的話只有山路十八盤,印象中也沒有經過隧道,所以總喜歡在隧道這個環節將去過的地方串聯一遍。
第一次坐上了全程左行的小巴,車速還非常快,窄窄的馬路上,和反方向過來的小巴、雙層巴士等擦肩而過,正擔心是不是會擦上。當然,自己心裡其實是很清楚的,非常安全只有一點點的刺激感覺,在國內其他內地旅游的時候是斷然沒有這種欣快感覺的。
山路崎岖,但是修繕的很好,感覺路途很長,而且右手邊的風景也是異常的好,也有很磅礴的海景、想到上次去大連的時候,右手邊也是很類似的海景,島嶼與遼闊的風景視野。
但,我個人更偏愛這裡,大連的濱海公路雖然也是很美,只是沒有香港的干淨和精致;廈門的環島路則是一馬平川,缺乏山地坡度感,顯得沒有氣勢。只有你親自到了那裡,才能感覺到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在道路修繕和環境上投入的精力和成本,所以說到濱海公路的魅力,我還是推薦通往赤柱的風景濱海道路。就像青島的司機推薦東海路雕塑一條街、大連"的哥"首推濱海路、廈門司機標榜環島路、三亞市自诩筆直的椰林大道….但,為何香港這個地方讓我很主觀地可能有失偏頗地認為它不太自誇景致呢?
1) 一路經過深水灣、中空的空中大廈——影灣園….終點站赤柱廣場。
TIPS
1. 不要門票。
一進赤柱廣場,坐自動扶梯向下就到了美利樓邊上。
3樓有家,德國餐廳(KING LUDWIG…),坐在牆上掛滿中世紀德意志爵士圖片的酒館裡,要了一大杯藍獅啤酒(BRAULOEWEN),30港幣/杯。自然也是喝不完了,半杯下肚。
因為室外靠海的位置早已被占完,當然我個人認為這裡的海景很一般,和三亞是斷然不能相提並論的,所以安排我在室內的位置也就認可了。
2 在1樓的海事博物館
20元門票,介紹了船舶的發展歷史(包括帆船的扯帆方向的原理)及港口集裝箱、包括中國古代、近代到現代的船舶發展歷史。地方不大,但是也比較長知識。
出了美利樓,一直向南前往赤柱大街,一條歐陸風情的街道,充斥外國游客,還以為是夜晚蘭桂坊搬家到了白天的赤柱大街,赤膊的老外拿著啤酒就這樣咕咚咕咚的灌啤酒,人群將大街的半邊幾乎占滿、遛狗的人、漂亮的啤酒推銷小姐….應有盡有的人種。西洋女人穿著火爆,比較養眼。
赤柱市場就是簇擁在一起的商鋪,賣中式的服裝、玩具、紀念品等等,還有模型和裝飾品等等,主要吸引外國游客,像我就權當走馬觀花了,也不准備買什麼。
3. 八間屋、赤柱軍人墳場
1)八間屋
建議沿著黃麻角道,繼續向南前行,這裡的游人已經不多了,看看這個別有特色的當初為拆遷安置所造的八間形狀相同,但卻像連體嬰兒般的房屋吧,也是有歷史年頭的景點了,這裡依然還有貧民居住,而且貼著海水,正巧在施工,狹窄的只能容下1人的山道拾級而上,是潮濕腥味的青苔路面,但我依然選擇繼續。
2) 軍人墳場
一直沿著安靜的黃麻角道(經過鄧肇堅運動場)往南走,來到安靜肅穆的當初埋葬二戰戰死英軍的十字架墓地,據說這裡也是港劇拍攝景點之一,非常寧靜,對面還有民宅和樓宇,所以並不是完全意義的偏僻荒郊野外。其實說是墳地,也只有安靜靜谧之感,陰森的感覺不是很強,青草茵茵,還有幾個香港學生樣子,在這裡談話聊天。這裡不僅僅只有墓碑,還有直接在地表上的石棺。大家想去看看麼?
3) 聖士提反海灘和小學校
軍人墳場還不是最終點,我又繼續往下走了100多米樣子,這裡居然還有個小學呢?露天游泳池就沒在靜谧的郊外,感覺很有味道。右轉向下步行70米左右,居然看到了一片海水——聖士提反海灘。當然了,這裡的海灘就比較粗糙了,雖然也有人游泳(有出租游泳設備的地方),因為天氣比較陰沉,海水也是深暗色的感覺。呆了不久便上岸返回了。
4)回程的感覺
很幽靜,自然也沒有什麼公交車返回美利樓了,我原路步行返回,也算是小暴走了。花時不多,沿途走回美利樓也就20多分鐘左右。原本我想繼續前往赤柱村道的基督教修道院去看看(功課上),據說還能買到修女們自制的無花果蜜飲和糖果,也算很有特色,但一時間沒找到,又有返回的念頭,就決定40路沿路返回(9.5元港幣路費吧)。
香港感覺是國外,穿著泳裝的女郎(曬成黝黑而且身材很好)就這樣上了車,如此情形在香港赤柱這個小天堂,可能也不足為奇了,又一次經歷了小巴的車技,感覺疲勞之後坐著很舒暢,臨近傍晚天光漸暗,我很陶醉地嗅著香港特殊的空氣味道,寧靜地享受這幾十分鐘的安逸。
看著窗外,又想起了杭州的靈隱寺沿路這樣的林蔭道的感覺,這裡真的就有那種靈動的美,透著林中仙氣的地方,我沒有太誇張。
一直坐回到銅鑼灣,感覺一下子從靜谧回到了繁鬧。在車流中游走穿梭熟練的小巴司機是個40 歲左右,留著小胡子的帥帥先生,終點站登龍街(很不起眼的羊腸小路),眾多茶餐廳(還有1家門口張貼著光臨過的香港明星),我隨意地選了一家,點了吉利叉燒飯和奶茶,看著前店後廚房式的格局,伙計也是很港式地大聲聊天說笑,反正也無法聽懂,其實這樣的私人小餐廳更適合我們非香港本地人來這裡打發我們的晚餐,店堂小港妹也能聽懂普通話,交流也沒什麼問題,人也少,很適合疲倦之後的用餐。不像中環這樣的繁鬧地界的大家樂一樣,行人眾多,而感覺不太自在,你說呢?旅游本來就應該在疲倦後,很休閒地在小街上用餐,沉澱一下一天游玩之後的疲勞情緒吧。
暫完
MSN: [email protected] (歡迎你們加我,寫到第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