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行走中可能會碰上各種各樣的危險,正確處理好面對的困難,對整個行程有非凡的意義。以下羅列了常見的行走常識和應付緊急狀況的處理辦法,希望對野外探險有幫助。
行進中步伐
要長時間步行時,腳步幅度要改小,並保持行走節奏,以同樣的步調行進,這樣不易疲勞,還應保持一定時間間隔內適度休息,以走30分鐘休息5分鐘為宜。在野外走路,如果只考慮到達目的地而忽視行走過程的樂趣,則很容易疲勞。比較逛大街與野外行走的姿勢和疲勞程度,就可以得出某些區別。
上坡的不符要小,一步步踏實地走。坡度大而急時,應采用斜向行進的辦法。不能大幅度、高速攀爬,否則身體的負擔過重,肌肉長時間酸痛。下坡時,只用膝以下的部分行走,且需注意用腳底整體著地的走法才易取得平衡。膝彎曲借以緩沖體重的沖擊。
這時候的拐杖的作用相當明顯,一來可用來平衡身體,分擔重量,二來可探路,驅趕蛇蟲。 在巖石區行走,一種方法是將鞋底緊貼巖石面避免滑倒,另一種方法是以腳尖攀登。喜歡跳躍的人注意巖石的穩定性,要有快速的反應能力和敏捷的步伐,否則容易受傷。在跳躍中的不平衡是安全的,而猛然的停頓會讓身體的重心不穩,導致摔倒。建議非山區成長的人或沒經過訓練的人還是摸著石頭走路。
迷 路
迷路的原因不外乎天氣惡化、地形復雜、判斷錯誤等。此種情形下,最重要的是應及早發覺自己是否已經偏離正確的路線。
因濃霧彌漫而迷失方向的人,應控制自己的理智,不能有恐懼的心理,防止出現幻像,否則在盲目下狂奔,也無謂地消耗體力。
迷路一般解決的方式是:一喊二等三看四回憶。喊是招呼同伴,以確定他人的方位,然後大家慢慢地聚攏。等是等候濃霧散去,確認自己的方位再采取行動。看是仔細觀察附近地區的路標、足跡等有用線索。回憶是仔細回想所走路程,發現出錯的地方。
迷路後的方向確定:利用指南針、樹輪、太陽、北斗星,還有樹的長勢差異和苔藓來判斷。樹輪輪暈較寬實的一邊朝南,同樣樹木長勢較好的一邊也朝南,石頭潮濕一邊長著苔藓的一方是北方。
迷路的路線選擇和決策:一般沿著鐵路、公路和河流前進。鐵路和公路一般有維護站點,有人員留守。人類擇水而居則是一種生存理性行為,所以在河流的中下游或較平緩地帶大多有人居住。
渡過河川
過河前,一頂要用棍棒、石頭探探河床的深度。河水淺,直接脫鞋過河。為防止腳底被割傷,建議穿襪子過河。如果水深過腰,但水流平緩,也可直接過河。水流湍急,則需要借助繩索、拐杖、防水和浮排等工具。一人泅渡,其他人策應。過河前檢查繩結捆扎和繩的牢靠程度,一旦情況緊急,立即收回繩索,將人拉回。
乘船過河,超載的絕對不能坐,這方面的教訓太多了。另外天氣惡劣的時候也不要乘坐。
雷 擊
雷電是極為恐怖的自然災害,一旦被擊中,生還的機會微乎其微。所以避開雷擊是必備的防身技術。3000米以上的高山和平地的溫差20度以上時,就容易發生雷電。
雷電容易打在高的物體及金屬性質的物品上,所以在發生雷電時應盡量放低姿勢,逃進低窪地或洞中。草原中的大樹是雷擊的首要目標,是最危險的地方。正確處理方法是距離大樹較遠的地方蹲下。以樹木頂端成45度角的地面范圍,能夠依靠樹木避開直接的雷擊,所以可放心躲避。盡量將身上攜帶的金屬性物品或板擲於遠處。
為確保安全,身處山頂或頂端感到危險時,應立即移向低窪地。遠雷有可能突襲而來,或從周圍之雲團直接打落。所以一有雷電的征兆,應不可再觀望逞強,趁早避難到安全場所。特別在空曠地帶,容易成為雷擊對象,所以不能躲藏在田野上的小茅屋中。
台 風
防風、防雨、御寒均是防台風保身的基本原則。防台風的先決條件是預先獲知台風警報,在台風來臨前就充分准備應對之策。最佳的應對之策就是--逃跑,找個地方躲避起來。
在野外速往小屋或洞穴避難,若無此場所時即選擇沒有土崩或洪水襲擊危險之處,如高地、巖石下或森林中均是較安全的避難場所。若必須繼續前進時,也要彎下身體且不可貿然淋雨,受潮的衣服會奪走體溫,造成體力失衡。遇強風時,盡量趴在地面往林木叢生處逃生,不可躲在枯樹下。
台風帶來的風雨往往會持續一個夜晚,人在台風面前相當脆弱。建議如非得已,必須到周圍的人口聚集區停留,以獲得幫助。台風往往引發道路泥濘,山體滑坡,樹木折斷,洪水泛濫等災難性後果,不是個人能抗拒的。
求救方法
當自己和隊友陷入困境中,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應懂得基本的求救、呼救方法。
放煙火:白天用煙,晚上用火。
光信號:白天用反光鏡,晚上用手電筒。國際通用求救信號是SOS,即三長三短,不斷循環。
發送呼叫信號○○○――――○○○(與下一段間隔為一分鐘)
收到呼叫信號○○○停一分鐘○○○(表示接受到求救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