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北,你想到的是什麼?是林清玄的《紅心番薯》,三毛的《不死鳥》?還是《艋胛》的剝皮寮老街,《聽說》的士林夜市?亦或是戴佩妮的《淡水河邊》,熊天平的《愚人碼頭》?
字裡行間的台北,大熒幕上的台北,小耳機中的台灣,林林總總的交織在一起,便構成了每個大陸人對台北的最初期許。攝影/蘑菇張
移民之始:剝皮寮老街的兄弟情義
台灣人稱大陸移民到台灣開基的過程為“唐山過台灣”,這一時期的移民潮聚集成為台北三街市:艋胛、大稻埕、台北市,其中艋胛是最早形成的街市。早在清代,台灣南、中、北部就形成了三大繁華城鎮,即所謂的“一府二鹿三艋胛”。“一府”指的是台南府,“二鹿”說的是羅大佑曾經唱過的鹿港小鎮,“三艋胛”便是萬華區的老地名。如今,老艋胛的風貌伴隨著歲月的流逝大多不見了,只有這條有著怪怪名字的街道還依稀可見艋胛時代的韻味。攝影/蘑菇張
剝皮寮老街是艋胛地區唯一留下的清代漢人街道,如今這裡成為具有獨特韻味的老街區,整條紅磚砌成的街道旁邊,還完整的保留著古色古香的老房子。什貨鋪、薪炭店、裱褙行、私塾、茶館,甚至是風塵女郎,一百多年來萬花地區常民的典型生活依舊可以在這裡找到。一道殘垣、一口枯井,這裡承載著老台北的共同記憶。熱映的台灣電影《艋胛》中,趙又廷、阮經天等黑幫少年風行的地方,就是在這裡取景拍攝。喝一袋青草茶,心中反復叨念的著台語Meng Ga,抬起頭,朱紅色的牆頭彷佛看到了蚊子縱身跳下的身影。老區重生:鬧市之中的文創淨土
孕育出了誠品書店、琉璃工房等知名文創品牌的台灣,對於文創園區的經營有著獨門秘訣,如果厭倦了台北的常規旅程,那麼不妨到市中心的這些文創園區,看看在文化創意的催化下,那些台北老區是如何煥發新生的。攝影/蘑菇張
西門紅樓,從建成開始便經歷過戲院、書場、電影院、劇場等種種身份,這座1908年完成的建築,在同新潮時尚的西門町商業街隔街相望的時間內,吸收了足夠多的現代思想,不僅成為台北男同性戀最愛聚集地區,更是在2007年一躍成為包含文創孵化基地和文化集市的文創中心。抬頭望望百年興衰老樓,低頭在全台北最具有創新精神的年輕人中間討價還價,這種特別的買手身份只有在台北才能體味得到。攝影/蘑菇張
經過光華商圈,穿過新生高架橋,就恍若來到另一個世界。一塊漂亮的草坪,幾棟上了年紀的建築,旁邊還有彩色拼塊的熊雕塑,華山1914文創園區就位於此地。這座曾為台灣最大的制酒工廠,因為成本原因遷出市區,而留下的廠址則在變遷中成為藝術家的樂園。這裡既有諸如方文山小店、周傑倫餐廳的常駐文創通路品牌,也作為展演平台經營著台灣原創積木站、霹雳布袋戲藝術展,如果運氣夠好,還能碰上海賊王和普利茲新聞攝影特展。攝影/蘑菇張
攝影/蘑菇張
女巫之地:溫泉女將的讀心術
以泡溫泉作為辛苦一天的收尾,無疑是對身體最大的褒獎,從台北市中心向北行至北投區,以采硫磺而聞名的北投溫泉便位於此。走在溫泉博物館附近,似乎還能感覺到從地下經過的暖流的溫度,寒冬裡,流浪漢只需躺在公園的長椅上,僅靠溫泉的暖意便可以安穩入睡。攝影/蘑菇張
自古至今,北投便與女性文化結下不解之緣:在平埔族凱達格蘭族語中,北投本身就是女巫之意。相傳在北投尚未開發時,終年硫磺氣缭繞,“如蜍精所吐出的惡氣”,平埔族民為了消弭災禍,請女巫常住此地,“北投”一名便傳了開來。在北投圖書館落地玻璃旁,還能看到刻著的當年歷史故事的石頭。攝影/蘑菇張
北投地區的溫泉酒店不勝枚舉,任何宿者都能找到自己鐘愛的那一家。而作為其中翹楚的加賀屋溫泉酒店,則將日本的女將文化與台灣女性溫柔體貼的特點結合的完美無缺。所謂女將,是女管家的別稱:住客進到溫泉酒店的第一眼和離去時最後一眼看到的定是自己的專屬女將,從入住加賀屋開始,提行李、送茶水點心、帶路、送酒、鋪床都是由她一人完成。許多女將在溫泉酒店已經服務了三四十年,好像會讀心術般,每當客人動念想做什麼之前,她們往往早已提前備好攝影/蘑菇張
夜市之魂:棲身在越夜越美麗
攝影/蘑菇張
2300萬人口擠在一座面積約3萬6千平方公裡的小島上,在台灣這片世界上密度最高的地區,卻藏匿著大大小小300多家夜市。這些夜市除了提供滿足舌頭的各種味道之外,還肩負著熟絡感情的重要責任。對於初來乍到的大陸人而言,看了台北101,吃了鼎泰豐,並不能算見過了台北真正的某樣,只有趁著夜幕降臨之際,去聞一聞聽一聽嘗一嘗這些熙熙攘攘充斥著閩南語的夜市,才算是真正到過這裡。攝影/蘑菇張
對於台灣人而言,這些夜市構成了他們夜的靈魂所在:凌晨一兩點鐘,旋轉小火鍋依舊人滿為患,年輕人們依舊可以約著朋友在攤位中用味蕾穿梭,約會、聚友、講八卦,寧夏路夜市的蚵仔煎,樂華夜市的豬血糕,永康街區的芒果冰,北投地區的熱炒與紅茶,在這些還沒有被大陸游客完全發現的好地方,台灣人依舊偷偷的享受著道地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