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學校的西門,有條大道直奔頤和園去,到了那園子門前的牌樓底下就往北拐,繞過高高的園牆,從北宮門外往下插,在一個叫青龍橋的地方過了橋,然後就一直順著河往北走了。窄窄的一條柏油路夾在當間兒,一邊是山,一邊是水。那一帶叫山後地區,雖屬北京近郊,但已人煙稀少,沒一丁點兒城市氣息,走過的一串地名——紅山口、黑山扈、韓家川、狼窩、七王墳……聽起來也完全像是野地。山挺高挺陡的,沒見著有路可以上去,山上長滿了松樹,一年四季都那麼綠。水挺清亮的,岸邊的柳樹枝兒一直垂到河裡,偶爾也見著河邊灌木叢裡支起一兩根竿,總有人在偷偷地捕魚,或者是一群鴨子在自顧自地游著,白花花的絨毛粘在斜坡的草上。
那河從密雲水庫能一直流到通州去,可我覺得頂數海澱山後這一段幽靜。到了那個叫太舟塢的地方河還打了個彎兒,有座銹跡斑斑的小鐵橋搭過去,看上去真像幅畫兒。再往前的溫泉就不靠著山了,河那岸,路這邊都是田。溫泉是個很熱鬧的大鎮子,座落著好幾家大單位,建有樓房成片的生活區。那一帶因為傍河,自古出蓮藕和挺有名兒的京西稻米,夏天裡荷花成片,秋日裡滿地金黃。
過了溫泉往前走,就又恢復了清靜,一直走到山根底下的西山林場,路到頭兒了,再走就開始爬山。一進山處有座殘破的小廟,匾額上寫的是龍泉寺,一座同樣殘破的小石橋,跨過山澗,通向山門。那時廟門是鎖著的,好象是某個單位的基地,只看到院裡有很大的銀杏樹枝葉伸出院牆,高過房脊。
從對著龍泉寺山門的一條土路往前,坑坑窪窪,左拐右拐地翻過幾道不高的山梁,就到了那個叫車耳營的小山村,這裡舊時是去妙峰山進香古道的起點,村子雖小,名氣頗大。現在那裡的村民以種果樹為生,石佛就在村裡的山坡上,周圍全是依山就勢而建的一所所民房。那佛像被鎖在一個很西洋古典式的小房子裡,沒人管,門封著,好象有個牌子,寫著這小房子是二十年代幾位留美回來的學者為保護石佛湊錢建的。
我們趴在窗口門縫往裡看了看,光線太暗,沒看清楚什麼。不過總算了找到了古老的石佛,也算是不虛此行。下山時還在林場隊部的院兒裡買了好些剛摘下來的大桃子,雖然放車筐裡一路騎回學校顛爛了不少,可那桃真是蜜一樣的,吃起來還是覺得味道很好。
再去車耳營就是好多年以後了,那片西山林場已經被開發成叫“鳳凰嶺”的風景區,龍泉寺修飾一新,開放接待游人,往車耳營去的路也修好了,車可以一直開到那座石佛底下。
這回那座小洋房的門打開了,買票進去,裡面收拾得干干淨淨,有個年輕和氣的當地女人看著。那佛像不大,高不過兩米,看上去清清秀秀,佛身上還帶一些年代久遠、已經退了色的彩繪。正逢秋季,山上一片片果園已經開園,打出廣告等著游人采摘。車耳營村裡每家院裡差不多都栽柿子樹,站在山上往四下裡望,到處都是黃澄澄的大柿子在枝頭掛滿。
在那回的鳳凰嶺之游後大約半年,就在報上看到消息,說車耳營那尊北魏的石佛丟了。那地方經過旅游開發後,道路暢通,也就為盜運文物的人提供了方便。在這個村子裡靜靜地呆了成百上千年的魏太和造像,一夜之間被人開車運出了山,下落不明。
大概又過了一年,還是在報上,又有消息說在曲陽偵破了一個盜賣文物的團伙,在其中一個成員的家中,挖出了那尊在車耳營被盜走的佛像。
曲陽是河北南部的一個縣,距省會石家莊不遠,上學時我為給一個園林小建築訂做石雕曾和導師一起去過那個地方。那裡自古就以精湛的石雕技藝聞名全國,據說故宮、頤和園等皇家建築的漢白玉石階、欄桿許多都是出自曲陽工匠的手藝。記得那回事情辦完,石雕廠的朋友還陪我們去看了縣城裡的東岳廟,那座年代久遠的古廟氣勢恢宏,我那身為建築界名流的師長也為之贊歎不已。臨走時朋友還硬塞了幾麻袋當地出的蘋果在我們的車裡,那果子個頭不大,甜中帶酸,吃起來是一種很沙的質地。
想不到多年以後,曲陽已成為地下文物運輸買賣的集散地,那尊佛像從車耳營盜出後,就被輾轉運到了那裡,等待脫手的時機。因著多次的搬運和不利的保管條件,石佛重見天日時已碎成了幾塊。
這尊命運坎坷的北魏石佛後來聽說被運回北京了,並且已經被技藝高超的專家修補完好,現暫時存放在一個完全的地方。有人提議把它放到動物園北門外、長河岸邊的五塔寺裡去,那裡已建成北京石刻博物館,至於車耳營,可以做一個仿制品放在原來的地方。可車耳營的村民不同意,他們執意要將佛像請回去,因為這石佛已在他們村裡呆了成百上千年,他們在石佛跟前活了一輩兒又一輩兒的人。他們說只有每天能守著這尊佛像,才能活得踏心。
到底怎麼辦,好象到現在也還沒有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