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我曾向往過的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夢。
台灣經濟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與新加坡、香港、韓國並駕齊驅,這意味著其物質文明的相對發達;台灣所處的地理位置,意味著他有搖曳著椰風海韻的美麗風光;因為海峽兩岸的政治原因,更給他披了層神秘的面紗;因為曾經的亦真亦幻的網緣,又給他賦予了濃濃的人情味。
台灣,今天我終於真實地走進你。
6月13日 札幌/東京/台北
幾經展轉,終於在東京登上了去往台灣的航班,大家的心情也和我一樣興奮,此行大多人的關注點也是在台灣。到了台灣,我們關閉了一星期的手機便可以漫游;台灣與我們又沒有語言障礙,更便於出行。此外,我更關注台灣的網吧,又可以自由地上網了:)
22:20時,航班抵達台灣桃園機場。出機場的第一感覺就是奇熱無比,如同憋足了熱氣的蒸屜突然被掀開了鍋蓋,與北海道的涼爽形成強烈的反差,汗。
機場距我們下榻的天成酒店還有40多分鐘的路程。上了台灣大巴,大家紛紛打開手機,報平安的、詢問工作的電話此起彼伏。由於小日本的民族保護主義,致使我們在歐洲、澳洲都可以漫游的無線通訊,在日本卻處於關閉狀態。還好,盡管台灣抵觸大陸,但手機信號還是通暢的。
導游是個30歲左右的伙子,眼睛紅紅的如同醉了酒。台灣的大巴和日本的、我國的車型都不一樣,它是一層半,登上車要再上幾層台階才到座位,而司機是在下面一層,所以從一上車,我就沒看清司機啥模樣。
汽車進入台北市區,不知誰脫口說了句:“哎,到了門頭溝了吧?”,車上一陣轟笑。記得2002年5月,我帶17人在西歐,為便於第二天的趕路,其中一天我們住在鄉下,當時車上也有人問:“導兒,這地方夜裡不鬧狼吧?”,當時車上也是一陣轟笑,但我聽了很不舒服,我知道他是對住宿不滿,每當此時,我總免不了解釋一番。隨團出行,有人願住鄉下,也有人願住市區,所謂眾口難調,是也。
此時,我朝窗外望去:狹窄的街道、昏暗的夜燈、了無風格的的建築,可不就是進了門頭溝的感覺嘛。但這次我沒解釋,也沒啥好解釋的,台北本就是台灣政治、文化中心,他就這樣子,街景就如同門頭溝,我有啥辦法呢。
門頭溝:北京較偏遠的一個行政轄區。
我想,可能是夜半的緣故吧,但願在明天的陽光下會好些。
6月14日 台北/花蓮
太陽一出來,就如同下了火一般。
7點鐘起床,7:30用餐,8點種走在台北的大街上,走在明晃晃火辣辣的陽光裡,如同北京三伏天午後2點的溽熱。
此時正值上班高峰,一片片駕駛摩托車的上班族,等候在每一個亮了紅燈的路口。我找了片樹陰站定,細細觀察了幾個回合。盡管暑熱難耐,卻見有不少人戴了大大的口罩;還有人把長袖衫反穿著,扣子系在背後;有個別人在等候紅燈的瞬間,瞇著眼睛做瞌睡狀。紅燈閃過,綠燈亮起,摩托車攜裹在汽車中風馳電掣般呼嘯而去,那速度、那極盡張揚的轟鳴,都如同發洩著烈日下的焦躁。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未盡燃的焦油味。
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了老北京人常說的:汽車是鐵包肉,摩托是肉包鐵;要想死得快,就買一腳踹。
“一腳踹”就是指摩托,因發動時只需用腳一踹而得此俗名。我不由得笑出聲來,導游問我在笑什麼,我說沒笑啥
穿越這樣的馬路,是必須要走人行道,即使走人行道也總要東張西望數個回合才敢邁出第一步,而每一陣刺耳的轟鳴又總讓人心悸。
台灣人民已經很習慣這種環境?始終沒看見一個騎自行車的,導游說台灣的交通工具除了汽車就是摩托,自行車是用來鍛煉的。
上午,我們參觀了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故宮博物院。內藏五千多件文物,在北京故宮裡存放的玉玺,這裡也有。因為展館場地有限,五千多件文物分批展示,每批展期3年。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棵由碧玉雕琢的白菜,玲珑剔透,燈光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葉筋的每一條經絡,白菜上趴了只大肚子蝈蝈。導游說蝈蝈在吃飽了的情況下,尾巴和頭本該是揚起的,而這只蝈蝈已經吃得很飽,卻依然把觸須伸進葉子,尾巴使勁向下匍匐著,這證明它很貪。
貪?貪也!我想,這不是蔣老頭的真實寫照嗎?如果他不流竄到台灣,這些文物本該是擺放在北京故宮的,已經敗退到台灣,仍做著收復大陸的美夢,不正象這只即將掙死的蝈蝈?
裡面不讓拍照,我也不懂文物,永遠搞不懂那遠古的一片碎瓦為什麼流傳至盡就價值連城,就如同我眼中,貓眼石和玻璃球有啥不同?
我悄悄走到室外,一株蓬勃的玻璃翠吸引了我。在北京,它只能生長在花盆裡,而且嬌嬌弱弱很難長大,在這裡它可以生長在室外,而且生長得如此茂盛,可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生靈,是也。
台灣經濟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與新加坡、香港、韓國並駕齊驅,這意味著其物質文明的相對發達;台灣所處的地理位置,意味著他有搖曳著椰風海韻的美麗風光;因為海峽兩岸的政治原因,更給他披了層神秘的面紗;因為曾經的亦真亦幻的網緣,又給他賦予了濃濃的人情味。
台灣,今天我終於真實地走進你。
6月13日 札幌/東京/台北
幾經展轉,終於在東京登上了去往台灣的航班,大家的心情也和我一樣興奮,此行大多人的關注點也是在台灣。到了台灣,我們關閉了一星期的手機便可以漫游;台灣與我們又沒有語言障礙,更便於出行。此外,我更關注台灣的網吧,又可以自由地上網了:)
22:20時,航班抵達台灣桃園機場。出機場的第一感覺就是奇熱無比,如同憋足了熱氣的蒸屜突然被掀開了鍋蓋,與北海道的涼爽形成強烈的反差,汗。
機場距我們下榻的天成酒店還有40多分鐘的路程。上了台灣大巴,大家紛紛打開手機,報平安的、詢問工作的電話此起彼伏。由於小日本的民族保護主義,致使我們在歐洲、澳洲都可以漫游的無線通訊,在日本卻處於關閉狀態。還好,盡管台灣抵觸大陸,但手機信號還是通暢的。
導游是個30歲左右的伙子,眼睛紅紅的如同醉了酒。台灣的大巴和日本的、我國的車型都不一樣,它是一層半,登上車要再上幾層台階才到座位,而司機是在下面一層,所以從一上車,我就沒看清司機啥模樣。
汽車進入台北市區,不知誰脫口說了句:“哎,到了門頭溝了吧?”,車上一陣轟笑。記得2002年5月,我帶17人在西歐,為便於第二天的趕路,其中一天我們住在鄉下,當時車上也有人問:“導兒,這地方夜裡不鬧狼吧?”,當時車上也是一陣轟笑,但我聽了很不舒服,我知道他是對住宿不滿,每當此時,我總免不了解釋一番。隨團出行,有人願住鄉下,也有人願住市區,所謂眾口難調,是也。
此時,我朝窗外望去:狹窄的街道、昏暗的夜燈、了無風格的的建築,可不就是進了門頭溝的感覺嘛。但這次我沒解釋,也沒啥好解釋的,台北本就是台灣政治、文化中心,他就這樣子,街景就如同門頭溝,我有啥辦法呢。
門頭溝:北京較偏遠的一個行政轄區。
我想,可能是夜半的緣故吧,但願在明天的陽光下會好些。
6月14日 台北/花蓮
太陽一出來,就如同下了火一般。
7點鐘起床,7:30用餐,8點種走在台北的大街上,走在明晃晃火辣辣的陽光裡,如同北京三伏天午後2點的溽熱。
此時正值上班高峰,一片片駕駛摩托車的上班族,等候在每一個亮了紅燈的路口。我找了片樹陰站定,細細觀察了幾個回合。盡管暑熱難耐,卻見有不少人戴了大大的口罩;還有人把長袖衫反穿著,扣子系在背後;有個別人在等候紅燈的瞬間,瞇著眼睛做瞌睡狀。紅燈閃過,綠燈亮起,摩托車攜裹在汽車中風馳電掣般呼嘯而去,那速度、那極盡張揚的轟鳴,都如同發洩著烈日下的焦躁。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未盡燃的焦油味。
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了老北京人常說的:汽車是鐵包肉,摩托是肉包鐵;要想死得快,就買一腳踹。
“一腳踹”就是指摩托,因發動時只需用腳一踹而得此俗名。我不由得笑出聲來,導游問我在笑什麼,我說沒笑啥
穿越這樣的馬路,是必須要走人行道,即使走人行道也總要東張西望數個回合才敢邁出第一步,而每一陣刺耳的轟鳴又總讓人心悸。
台灣人民已經很習慣這種環境?始終沒看見一個騎自行車的,導游說台灣的交通工具除了汽車就是摩托,自行車是用來鍛煉的。
上午,我們參觀了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故宮博物院。內藏五千多件文物,在北京故宮裡存放的玉玺,這裡也有。因為展館場地有限,五千多件文物分批展示,每批展期3年。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棵由碧玉雕琢的白菜,玲珑剔透,燈光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葉筋的每一條經絡,白菜上趴了只大肚子蝈蝈。導游說蝈蝈在吃飽了的情況下,尾巴和頭本該是揚起的,而這只蝈蝈已經吃得很飽,卻依然把觸須伸進葉子,尾巴使勁向下匍匐著,這證明它很貪。
貪?貪也!我想,這不是蔣老頭的真實寫照嗎?如果他不流竄到台灣,這些文物本該是擺放在北京故宮的,已經敗退到台灣,仍做著收復大陸的美夢,不正象這只即將掙死的蝈蝈?
裡面不讓拍照,我也不懂文物,永遠搞不懂那遠古的一片碎瓦為什麼流傳至盡就價值連城,就如同我眼中,貓眼石和玻璃球有啥不同?
我悄悄走到室外,一株蓬勃的玻璃翠吸引了我。在北京,它只能生長在花盆裡,而且嬌嬌弱弱很難長大,在這裡它可以生長在室外,而且生長得如此茂盛,可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生靈,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