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這篇說下和台灣同胞共進晚餐時的趣聞。
兩位中的一位來過中國多次,在中國的三大城市中,最喜歡北京,因為她的文化底蘊。不喜歡上海,深圳,因為有“文化沙漠”之感。聽此語,不由想起公司同事,Z.Weiwei的評語。Weiwei大學畢業一年,在北京工作了半年,兩個月前到上海工作。大家讓其隨意聊聊北京,上海兩地的差異時, 他談到的其中一點就是北京那個藏龍臥虎啊!哪怕是極其貌不出眾的人,穿著極其普通的人都極可能是哪裡的教授,學者。我對台灣女子表達了同事的正論及我的同感之後,也不得不讓她感受一下上海一普通女子的學識。
話題就先從我所知道的台灣人開始說起。
遠的不說,近代的胡適,梁實秋, 林語堂等皆選擇台灣為頤養天年之地,就必有其可談之處。再說到更近些的沈君山, 被譽為台灣四公子之一的台灣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校長,他所撰寫的《浮生三記》,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8769040。那本書寫的可真是好啊,發自肺腑的強烈推薦!
也談台灣的電影,李安就勿庸多語了。從朱天文的“最好的時光――侯孝賢電影記錄”開始談,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239589。但可惜,僅限於紙上談兵,因為好些我都沒看過。回家問先生後,才發現原來他淘到過一些,如《小畢的故事》,《悲情城市》。但最近特忙,留待我空時再慢慢細賞吧。
談完電影,說戲劇,聊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今年在上海,上演的一個半月前去買票時,就已經被搶購一空了。所幸,後來買了本《讀庫0605》,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238885。那輯的一大半都在說《暗戀桃花源》,讓我或多或少對風靡中華大地的《暗戀桃花源》有了些多方位的了解。那天忘了說,還去看過賴聲川的《他有兩個老婆》。先生因為在家看過片子《千禧夜,我們說相聲》,所以難得地賞光一塊去的。但遺憾地是好象笑過了,也就過了…希望這僅僅是對我而言。
最後,話題回到我們身處的布拉格,《春天去布拉格/萬裡旅行書系》,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703564。談隱地,余光中。我這人記性不好,尤其是對人物名,地點,時間,不太記得住,只記得住大概。所以,當時發的好象是什麼王光余還是王中光什麼的,但她們也都知道我說的是誰。
其實分開後,才意識到,還有很多,很多可以談。如《《生命的不可思議:胡因夢自傳》,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201547。席慕蓉所著的《透明的哀傷》,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273957。
尤其可惡的是千不該,萬不該,我怎麼會忘了林清玄那麼清醒隽永,發人深思的文章呢?如《清音五弦》,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707868。《淡品人生》,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707869。《林清玄散文》,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47357。
還有很多如,《建築就如明信片》,《上了建築旅行的瘾》,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bkbk310126&ref=SR&uid=168-7269176-6904262等一系列美文原來也是台灣人寫的呀。
這裡,羅列了那麼多,是因為以前沒有意識到,或者說從來沒有那麼深地意識到原來,原來,台灣和大陸之間的文化交流已經那麼廣泛,那麼融合! 兩位台灣友人要在捷克待十天,然後再去意大利玩20天。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想她們都已經安全到家了吧。在此遙祝她們健康,幸福,快樂!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自己及所有的大陸人民都可以順利地去到和我們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寶島旅游並感受!
待續…
Yoyoujoyce
20071114
附:相片鏈接:http://photos.i.cn.yahoo.com/joyce_yinjun/
截止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