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羅大佑寫了一首歌《鹿港小鎮》,那一年,他從紐約回到了台北。對我來說,便是知道這首歌,才知道鹿港這個地方。2012年的中秋,一個人,從台中出發,搭上了前往鹿港的客運。途中給媽媽發了短信,告訴她我一個人在台灣很好,只是很想家了。人生的第一次獨自旅行,是鹿港小鎮。這座位於台灣中部西海岸的小鎮,人口只有八萬,卻曾有著顯赫的文化歷史。“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早期台灣漢文化鼎盛發展的標竿,分別指的是台南、鹿港和台北萬華,其中鹿港是當時文化與商業的港埠重鎮。
鹿港原本是河港,後來因為受到戰爭的影響,加上先天河砂淤積問題日漸嚴重,最後終成廢港。而台北的繁華相較於鹿港純樸的環境,親近的漁村風貌以及傳承下來的藝術文化,成為了遠在外地工作的鹿僑心中永遠淡淡的哀愁與懷念。 如今的鹿港,密集的寺廟古跡和傳統建築,足堪印證當年的盛況,而在港口和市街結構上,也保有大陸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風味,有著“繁華猶似小泉州”的美名。
從台中到鹿港,半個小時的車程。看到了龍山寺的路標,便下車了。在鹿港有三輪車可以載你游遍整個小鎮上的景點,可是我那天都沒有遇到耶~~是因為大家都去過中秋節了嗎,於是憑著感覺和依靠一張嘴巴開始了小鎮之旅(強調我是路癡呀。地圖看了好久都看不懂)
我徒步游覽的路線是:龍山寺—摸乳巷—金門館—鹿港老街—民俗文物館。
龍山寺在各地都有,台北市內的在萬華區。鹿港的龍山寺建於1786年,是現存全台灣最完整的清朝建築群,寺廟內的一磚一瓦都是由對岸的泉州遠渡而來,寺內結構工整,格局方正,以巨資延聘閩粵名匠來台興建,格式規模仿照泉州開元寺,全寺占地一千六百余坪,可說是深具泉州建築藝術之精華。
到鹿港的那天正值中秋節,游客較少,中午的時候吹著微涼的秋風,龍山寺浸透著歲月沉澱的古樸與優雅。旁邊有人用台語(其實就是我講的閩南語)聊天著,我有回到家鄉的感覺。雖然我並沒有笃信宗教,但是對於佛教的建築和神秘的宗教色彩卻十分著迷。
龍山寺門口的小推車,濃濃的古早味~~我問路的時候,老爺爺用閩南語跟我說的~~哎呀真親切。
於是路癡一路摸索著來到了金門館。
路上看到了這輛旅游觀光三輪車~~人呢。我只好再自己走路了。
路上大大的牌子~~立法委員候選人,台灣特有的政治特色。還有設有為民服務的辦事中心。
——金門館
一開始。我還以金門館是個跟金門有關的展覽廳。到了之後才發現也是座廟宇。其實金門館是清代的班兵會館,同時供奉分香自金門東門內校場觀德堂的蘇府王爺並兼金門會館。該建築原為許樂三的宅邸,後來此宅在清嘉慶十年時薄賣改為浯江館,後來最晚在清末時改稱金門館。除鹿港有金門館外,在艋舺(今台北市萬華區)與安平(台南市安平區)亦設有金門館。那時候去金門館竟只有我一個人,好詭異啊~~不過我特別喜歡金門館的用色,鮮艷明麗,不同於剛剛的龍山寺。
摸乳巷~~名字非常重口味。其實摸乳巷只是一條平平無奇的窄巷,但因巷內的通道比一般的後巷還要窄,僅能容納一人通過。
——鹿港國小
鹿港的老街建築也特別有味道。古舊的騎樓,像極了閩南地區的廈門和漳州的老房子。走在鹿港老街,非常的親切。
老板看到我在拍照,笑容燦爛。
來到鹿港一定要品嘗一碗面線。25台幣~~超好吃。
——鹿港民宿文物館
大中午的只有我一個人逛~~小鎮實在沒有什麼人呀。特別的安靜。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鄧麗君的名曲中的“小城”就是鹿港小鎮,同名電影“小城故事”也在這裡拍攝。
鹿港位於台灣西海岸,隸屬彰化縣,是一座具有深厚閩南特色的小鎮。鹿港幽回曲折的小巷中彌漫著桂花香,恍然間好象回到我的故鄉。來台灣將近一個月,來到了鹿港小鎮,短暫離開繁華的台北,一個人悠閒自在的走著小鎮裡,確實十分的惬意。 這裡不像廈門的鼓浪嶼或者周莊被游客圍攏紛至沓來。鮮有大陸游客會來此地,自由行的人也不多,小鎮原有的安逸,寧靜保持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