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的那首《鹿港小鎮》把這個位於台灣彰化縣的小鎮唱進了我的心裡,這次的台灣自由行終於得以讓這座小鎮從歌中走進了我的現實中。作為一個地道的吃貨,我當然不會錯過小鎮中的各種美食,而第一次住民宿的經歷也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憶。
初見鹿港,這座小鎮與中國南方的其他小城很相似,主要的幾條街道上招牌林立,兩邊大多是三、四層的小樓,一層是各色商鋪,有連廊,特別適合南方多雨的天氣。關於鹿港小鎮的那些景致,後面再敘。作為一個吃貨,首要任務是在逛遍鹿港的同時,吃遍鹿港的小吃。而那些小吃就隱藏在這些雜亂的街道中,等待著你去發現。
面線是台灣非常流行的一道小吃,從台北一直流行到台南。鹿港有名的面線有好幾家,我們碰巧看到這家的招牌,於是便在這家王罔面線糊坐下。店鋪很小,在店外支起一個棚子,桌椅就隨意的擺放在路邊,環境可以用簡陋來形容,但每桌都坐滿了食客。坐下後只需和老板報上數量即可,因為這裡只賣這一種食物。一會服務生就會把一碗燙嘴的面線糊放在你面前了。據說一天可以賣出三、四千碗。
在台北,名聲最響亮的是阿宗面線,面線裡面加入的是大腸。鹿港屬於台中地區,這家面線裡面加的是用豬腿肉做的肉丸,所以自是有一番不同的味道。我喜歡加上醋和辣椒醬,這樣吃起來爽口一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灣餐廳提供的辣椒醬,似乎是用泡制過的辣椒制作的,帶些酸甜,辣得十分溫和,放在食物裡很提味提鮮。
糕餅鋪最出名的點心是鳳眼糕,呈細長的棗核狀,因形似鳳眼而得名。這種糕餅是用粳米和白糖采用特殊方法制作而成的,在當地風俗中是尋常人家女子出嫁時候的喜糕,寓意新婚夫婦一生衣食無憂,幸福美滿。鳳眼糕的質地極其細膩,要輕輕的用兩只手指捏起,力道大一些便碎成小塊。正是因為這樣輕柔的質地,當放入口中的時候,用舌頭與上牙堂輕輕用力,便在嘴裡粉化了。
鹿港的另外一種特產就是傳統古法烏魚子,烏魚的學名叫鲻魚。人們將烏魚卵取出後,用大量的鹽腌漬,再用木板重壓助其脫水,然後再經過暴曬、陰干,就做成了這種可以出售和保存的烏魚子。最簡單的烹饪方法就是烤。可惜當時對這種美味一無所知,所以沒有買回來,只能留下遺憾了。
雖然沒有吃上烏魚子,但是我們買回了另外一種美食:肉片酥。把豬肉打成紙一樣的薄片,再加上芝麻、杏仁、鹽和糖,烤制過後變得酥脆無比,香氣四溢。為了方便大家攜帶,賣家還貼心的准備了平整的肉片酥,不過即使如此,還是要放在袋子裡手提,要不等帶回家的時候就都成肉末了。
包子的面皮很白,裡面是豬肉餡,口味偏甜,連我這個一向比較愛好偏甜口菜肴的人都覺得,對於一個豬肉包子來說有點太甜了。後來和民宿老板聊天的時候也說起了包子,他說台灣菜的口味從北到南越來越甜,台北的口味大家一般比較好接受,台中屬於中等,到了台南,菜肴會變得更甜。
五月的台灣雖然會經常下雨,但白天依然會感覺暑熱難當,走多了難免覺得又熱又渴,這時候吃冰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冰店是在街上隨便找的,這家小店的老板是夫妻二人,有一個漂亮的小女兒。店鋪在一個十字路口,風從店裡穿堂而過,十分涼爽。
先點了一個經典的紅豆牛奶冰。先用空盤子接一大盤刨冰,然後澆上一大勺糖水,再灑滿蜜紅豆,最後將煉乳以網格狀淋在上面,紅豆牛奶冰就做好了。香甜的紅豆,再加上奶香十足的煉乳,與清涼的冰一起放進口中,真的是太好吃了。而這樣的一盤冰在鹿港只要35台幣,後來到台北的西門町吃冰,最便宜的是70台幣一份,才知道原來鹿港的冰真的是太便宜了。
等逛完鹿港小鎮,我們又來這裡吃冰,這次點的是芒果冰。這裡的芒果冰是先澆上店裡自制的芒果醬,然後再現切一個鮮芒果鋪在上面,所以味道特別的香濃。
豆花和北京的豆腐腦是一種東西,但北京的豆腐腦都是鹹味的,澆上鹵和油條一起當早餐,而這裡的冰豆花是一種甜品。先在碗裡舀上豆花,然後澆上糖水,再放上食客自選的配料,最後在上面堆上冰。用勺子稍微一攪,冰就迅速融化掉,將豆花和配料的溫度帶至冰點,而此時,糖水裡還帶著冰碴。吃上一口,爽滑的豆花冰涼而甜蜜,當真是一道消暑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