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光寺位於北京市風景秀麗的西山八大處,是八大處現存最重要的一座寺院,始建於唐代大歷年間(766—779),初名龍泉寺,遼代曾擴建,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重修,改稱“覺山寺”。明英宗正統年間(1436-1449),徵調全國各地木材擴建該寺後,始改稱為靈光寺,此寺名一直沿用至今。因供奉釋迦牟尼佛牙捨利而聞名於世,成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現由中國佛教協會派僧人管理。
靈光寺佛牙捨利塔
北京靈光寺佛牙捨利塔
現今的靈光寺佛牙捨利塔壯麗挺拔,高達51米,八角形,為十三層密檐塔格式,漢白玉拜台高出地面2.7米。塔身內部為七層殿堂。堂內金塔中供奉著佛牙捨利。室外有石梯上達佛牙捨利堂。金塔用純金制成,高約一米,重135公斤。1964年6月25日,隆重舉行開光儀式,來自柬埔寨、斯裡蘭卡、印尼、老撾、蒙古、尼泊爾、巴基斯坦、越南和當時越南南方的佛教代表團,與我國佛教界人士一起,參加了這一儀式。1998年11月22日,紀念佛法東傳二千年法會、中國佛教二千年紀念大會,就在靈光寺佛牙捨利塔前舉行,使靈光寺更成為在中國佛教界舉足輕重的重要寺院。
靈光寺佛牙捨利塔塔內收藏的一顆佛牙佛牙捨利
據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考證,靈光寺所供奉之佛牙確為佛陀涅盤後存留世間的兩顆佛牙之一,故極為珍貴。1955年在中國佛教界倡議與中國政府支持下,將佛牙捨利迎至北京廣濟寺供奉。並曾護送至我國雲南及緬甸、錫蘭(今斯裡蘭卡)兩國,供信眾瞻禮膜拜。1957年中國佛教界依照佛教傳統,倡議在靈光寺修建新塔,作為佛牙的永久供奉場所。這一倡議得周恩來大力支持。從1958年夏至1964年春,新建之塔精心緊張施工,嶄新的佛牙捨利新塔終於巍然屹立在靈光寺院內。
靈光寺山門殿面朝東南,山門殿中供奉釋迦牟尼佛純銅貼金銅造像,為泰國僧王贈送。靈光寺內原有五進廟堂,現僅存“大悲院”、“魚池院”、“塔院”三處院落。大悲院中,南有觀音殿,北有拜佛堂,東西各有陪房十四間院西南有一金魚池,建於清鹹豐年間,原為寺內放生池。池畔有遼代“招仙塔”塔基一座,又名“畫像千佛塔”,此塔毀於“八國聯軍”炮火。後寺內僧人在清理舊塔基時發現了供有佛祖釋迦牟尼靈牙捨利的石函。北行過一回廊,為原臥游軒、居士院及方丈院。現方丈院中有1958年所建佛牙捨利塔,塔中捨利閣內以純金七寶塔供奉佛祖靈牙一顆。新建的玉佛殿有已故佛協會長趙樸初手書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影壁。靈光寺內最重要的文物是供有佛祖釋迦牟尼靈牙捨利的“佛牙捨利塔”。www.lvyougl.com
北京靈光寺
北京靈光寺全景圖
佛牙捨利塔,原名“招仙塔”,塔內供奉著世界僅存兩顆的佛牙捨利其中的一顆,因而成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據佛教史籍記載,釋迦牟尼圓寂後,遺身焚化,獲得了四顆佛牙捨利,有兩顆佛牙捨利留供人間。一顆傳到斯裡蘭卡,另一顆傳到當時的烏苌國(即今巴基斯坦境內),後由烏苌國轉到於阗(今新疆和阗縣)。5世紀中葉,南朝高僧法顯(約337-約424年)西游於阗,將這顆佛牙迎請到南齊首都建業(今南京)。隋朝統一後,佛牙被奉送到長安供拜。五代時期,中原戰亂,這顆佛牙輾轉傳到當時北方遼代的燕京(今北京)。據《遼史》卷22《道宗本紀》所載:丞相耶律仁先之母鄭氏為供奉佛牙捨利建造了“招仙塔”,鹹雍七年(1071)八月,佛牙捨利安置於招仙塔內。塔為八角形,以雕磚砌成,規模宏大。據清朝英廉等奉敕編纂的《日下舊聞考》載:“寺後有塔十層八樓,俗稱畫像千佛塔, 繞塔基有鐵釘龛十六座。塔西有井泉,深廣約五尺馀。”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靈光寺和招仙塔也毀於八國聯軍炮火,成為一片廢墟。僧人聖安率眾收拾殘局時,發現落在地上的塔頂石刻露盤,上有碑文曰:“大遼國公尚父令丞相大王燕國太夫人鄭氏,鹹雍七年工畢”。後從殘存塔基內發掘出一石函,函中裝有一沉香木匣,木匣上有“釋迦牟尼佛靈牙捨利天會七年四月廿三日記。善慧書”。據明朝《補續高僧傳》記載,善慧是北漢名僧,天會七年為公元963年,據此可知,這顆珍貴的佛牙入華一千五百馀年,並已在靈光寺供奉了八百多年。聖安圓寂後,佛牙傳給弟子常照,常照又傳給心明。從佛牙捨利重現到1949年的半個世紀中,由於長期的社會動蕩,佛牙捨利一直被佛教界秘密保藏、供奉著。直到1955年把佛牙捨利迎至廣濟寺,供養在捨利閣七寶金塔中,以供國內外信眾的瞻禮。www.lvyougl.com
佛牙捨利塔在靈光寺內東南隅,為金碧輝煌之八角形十三層密檐磚塔,因塔磚上刻有佛像或佛塔,故又稱“畫像千佛塔”。矗立於西山山麓,為北京郊外名勝之一。佛牙捨利塔是一座八角形13層密檐式塔,塔高51米,建在高大的須彌座上,下承以22平方米的虎皮石包砌的寬大拜台,拜台高出地面2.7米。周圍繞以宇牆和白石欄桿,左、右、中三面各設踏跺十八級,使塔顯得高大雄偉 塔的基座用青石砌造石台三級,每面下寬6米,上寬5.25米,各層尺度由下至上逐層向內收縮,富有穩定感三級台基之上是艾葉青石築造的須彌座,束腰的八角各嵌倚柱一根,再上置五曬斗拱以承托乎座壓面,用鋼筋混凝土預制安裝,比宋時佛塔的磚雕斗拱更為堅固美觀平座以上裝漢白玉欄桿,望柱雕石榴形住頭,每面裝華版三塊,陰刻勾片紋、席紋等古式圖案,華麗精美。須彌座以上疊置蓮座,用青石刻蓮辯三重,用以承托塔身。這繼承了宋朝建造佛塔的傳統風格。
靈光寺佛牙捨利塔
塔身作八角形,每面寬4.25米,高5.35米。每角嵌艾葉青石倚柱一根,斫成八角形,輪廓深圓有力,仿古代“梭柱”形式,柱頭兩旁各嵌雀替一只,平板枋用混凝土,額枋用艾葉青石築造、造型如木構建築。塔身砌大城磚,外表貼砌米黃色耐火磚塔身四門四窗,東北、西南兩門為塔心室的出入通道,寬1.50米,各裝四株楠木梧扇一樘,設門簪兩枚,梧心部分透雕三交六木宛菱花,券臉和榻板均用艾葉青石雕刻。其余二門、四窗為石料仿制的假門假窗,雖不能開關,但形制古樸,工藝精美。平板坊以上用鋼筋混凝土築造斗拱、角梁,挑出方椽二層,蓋綠色琉琉瓦,作平檐清水脊,樸素簡潔。
第一層塔檐以上,疊砌密檐十二層,用米黃色耐火磚疊砌出檐,蓋綠色琉璃瓦,八角各系風铎一只。十三層瓦檐由下往上按不等分弧線逐層收分,使高聳的寶塔在輪廓上顯得渾圓和優美,體現出遼代的建築風格。塔頂八角攢尖,蓋綠色琉璃瓦,中心立木神柱一報,長8.50米。寶頂采用印度式,通高6.05米,由鎏金復缽寶、珠、相輪和華蓋等物件組成,聳撥卓立,金光閃爍。塔身內部分作七層殿堂。底層為一暗室,牆的四周嵌鑲石刻碑記和經文。其中“金剛般若經”之銅版刻文,相傳為元代書法家趙孟頫之手筆。室外繞以石梯,盤旋而上就到了供奉佛牙的捨利堂。堂中設置金剛座和彩繪屏風,以七寶金培供奉著佛牙捨利。七寶金塔上鑲嵌著許多玉石、珠寶,價值連城,精美絕倫。堂內牆壁用大理石嵌成,堂頂裝珠地貼金蟠龍藻井,顯出莊嚴肅穆、恬靜祥和的氣氛。以上六層,分別供奉著漢、藏、蒙、傣各族佛教經典、塑像和法器塔西有井泉,深廣約五尺余。1957年,中國佛教界發起,依照佛教傳統在原塔址西北重新建塔,永久供奉佛牙捨利。1964年6月24日和25日,中國佛教界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盛大的法會,迎請佛牙台利入塔並為新建的佛牙捨利塔開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喜饒嘉措大師主持法台,副會長趙樸初、阿旺嘉措、噶喇藏、巨贊、周叔迦及首都佛教界參加了這一盛典,柬埔寨、斯裡蘭卡、印度尼西亞、日本老撾、蒙古、尼泊爾、巴基斯坦及越南等亞洲各國佛教界都應邀派遣代表團前來參加這一盛典,使之成為亞洲各國佛教界共同慶祝的盛事。自佛牙捨利塔落成開光以來,每年都有許多國內外佛教信徒前來朝拜,佛牙捨利也多次出國巡禮,受緬甸、和斯裡蘭卡等國教徒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