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一直是我這輩子明確要去的地方。曾經和一位朋友有過八年之約,說到了2008年不管歲月帶給了我們怎樣的變化,都要一同前往,三個人或是六個人。而這次,沒有想到會提前五年來到這座城市。
沒有坐過飛機,(因為喜歡一群朋友在火車上談笑風生的景象,所以每次出行都選擇坐火車,累了在車上美美地睡上一覺,幻想著即將會欣賞到的美麗景色,進入夢鄉…),而這次由於時間的關系,第一次體驗到了飛翔在空中的感覺。浦東的機場很漂亮,不論是外觀還是室內設計,都讓我感歎設計者的創作思路,讓人覺得寬敞、潔淨、明亮、有序……懷著興奮與好奇的心情,登上了波音922。隨著一陣起飛前的助跑,這只“大鵬”終於展翅翱翔在碧藍的天空裡,越過雲層,夕陽用最後的光芒在雲端鋪灑了一個天堂,視線透過小小的舷窗,看見天與雲的盡頭,一片金紅。近兩個小時的航程是痛苦的。一直頭暈目眩,轟隆的噪音震動著每根神經,然而唯一的樂趣是在開始與結束。初起飛時,籠罩在昏沉天色中的上海,房子、車子,都像是精巧的微型玩具,透過朦胧的雲翳看過去,有種童話般的趣味;到得臨近降落時,窗外突然就躍出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城市——夜色光海裡的北京,真可以用璀璨來形容,那麼漂亮。
由於飛機起飛延誤誤了半個多小時,加上空中遇上的強氣流的耽誤,到達北京首都機場時,群房裡一盞盞燈光已如同星星之火點綴著北京的夜色。在我的理解和概念裡,北京對我而言,一直是和90年代初的上海差不多的感覺。街上的行人應該是穿著厚厚的棉衣、戴著帽子,馬路兩旁的建築應該有些陳舊,沒有很多的高樓,馬路寬寬而行人稀少……給我樸實無華的感覺。然而坐在前往住處的車上,一路制作考究的廣告牌,飯店、商場門口閃爍著的霓虹燈,還有車水馬龍的街頭,讓我一下子否定了原先的想象,覺得需要對它重新了解和定義。
我們的“家”是靠近三環處的紅廟北裡。一進門,房裡的暖氣迎面撲來,頭發隨之產生了更強烈的電荷作用,在干燥的空氣裡“手舞足蹈”,如果想用手去“約束”一下它們,還會發出滋滋的響聲,靜電更象是觸電。 稍作了一番整理,肚子已經饑腸辘辘,經推薦在馬路對面的“老屯子東北菜館”裡用了晚餐。
“老屯子東北菜館”重點推薦之一:烤羊腿。羊年自然少不了羊肉。六元一根的烤羊腿在沒見到之前只能把它想象成和蒜香骨差不多的樣子吧。可是端上來一瞧,真的把我嚇了一跳,也把我給樂壞了。20多厘米長的腿骨上,裹著厚厚的一層肉,表面焦焦的,透著一股熏烤過後的香味,而裡面的肉嫩嫩的,一碰就掉,又香又酥,真是價廉物美的最好解釋了。
重裡推薦二:爽口金針菇。這是一道冷菜。就是把黃瓜絲和金針菇拌在一起。由於我特別愛吃醋的關系。這道菜就成為了這幾天在北京點菜的過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放在水裡穿過的金針菇,帶上幾絲黃瓜放在嘴裡,涼涼的,脆脆的,酸酸的,甜甜的,很合我的口味,讓我愛不釋口,以至於以後的吃飯幾乎每頓必點了。
懷念版:最愛喝的是媽媽燒的蕃茄蛋湯。在還回憶著去天柱山時船上喝過的如臉盤大的蕃茄蛋湯時,一大碗天柱山的復制版端了上來……
一頓茶足飯飽過後,路過街邊的水果攤,用現學現賣的北京話要了一些水果,聽著水果阿姨對我普通話的稱贊,喜滋滋的就跑回去睡覺去了。
在北京游覽的第一站,自然是天安門廣場。它位於北京市中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廣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大馬路寬敞筆直;天安門城樓前五星紅旗高高飄揚;人民英雄紀念碑屹立在廣場的中央;人民大會堂和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在廣場的東西兩側遙遙相對;毛主席紀念堂和正陽門城樓矗立在廣場的南部……這些氣勢軒昂的大建築豎立在寬闊的廣場上,令廣場呈現莊嚴的,磅礴的氣勢,使我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天空中晴空萬裡,風干燥而溫和,微微地吹到大人們的嘴角邊,露出淺淺的微笑,小孩子拿著風筝的一頭一路跑開,把十個牽成一線的小風筝一一展現在藍天白雲下,有蝴蝶的,有金魚的,有蜻蜓的,有臉譜的……每一種都在風力的帶動下栩栩如生,一個高過一個,連成一直線,充滿情趣。我頓時被這番生動的景象牽制住了,不想挪步……
過了天安門城樓後的端門和午門,便進入了北京游覽的第二站——紫禁城(即故宮)。故宮是由明朝永樂皇帝始建於1406年,建成於1420年。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南為工作區,即外朝,北為生活區,即內廷。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內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寧三宮,以及東西兩偶的東六宮和西六宮,俗稱為“三宮六院”。在這座宏偉壯麗的皇宮內,曾居住過明清兩朝24位皇帝。共有宮殿房捨九千多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它的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河水在冬季都已結了冰,在太陽的映襯下,象塗了一層銀漆。河內還有高近10米的城牆,城牆四面均有門,南有午門(正門),北有神武門(出口),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四座角樓,造型別致,玲珑剔透。
買了門票,租了個講解器後,我進入了紫禁城。先走中線,分別看了看金水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然後走西線看了儲秀宮、長春宮、翊坤宮、太極殿、永壽宮、養心殿。再回到中心走東線,走馬觀花似的看了鐘粹宮、景陽宮、承乾宮、永和宮(陶瓷館,沒進去)、景仁宮、齋宮(銅器館,也沒進去)、奉先殿(鐘表館,還是沒進去)、九龍壁、在外面看了皇極殿(珍寶館,想進去,但卻仍沒進去)。最後從神武門出了故宮。
故宮這短短三小時的游覽給我的視覺造成了很大的沖擊。我第一次透過柳枝看到了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我第一次在空曠的太和殿廣場,迎著遠古吹來的風,體會幾個世紀前皇家大典的壯麗輝煌,我第一次走在兩道高大的紅牆之間,看著藍的令人心碎的天空,領略深宮後院的深邃與壓抑,我第一次在黃昏的光影裡,聽著年老的宮鴉在金燦燦的琉璃瓦上唱著往昔的歌謠。漸漸的,穿過嘈雜的人群,我可以看到故人之宮渾厚的寧靜,我可以感受到無以記數的曼妙亡魂的巨大悲哀。無論是站在筆直的旗石御道上,還是徘徊在歲月雕蝕的方磚上,都會有種強烈的感動沖擊著我。喜歡北京,也許就是從它這顆巨大而且精致的心髒開始吧。在晴朗的天宇下,彎延曲折的內金水河;朱紅色的柱子、城台,白色的華表、石獅子;皇宮上黃色琉璃瓦閃耀的燦爛光輝;還有冰水青天,丹牆綠樹,石欄黃瓦,畫梁朱柱,全都襯著富麗華貴、宏偉端莊的故宮,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了故宮的神武門,馬路對面就是北京皇城中軸線的制高點——景山。明末崇祯帝就缢死於此。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只在外面粗粗的看了一下,沒有進去。
第三站是與景山一街之隔的北海公園。
去北海走的是東門,一路上兩邊擺著許多工藝品,景泰藍的筷子、鈴铛、也有在绛雪軒買的镯子。本來還想幫外甥女買一對的,思想卻一下子被糖葫蘆的叫賣聲吸引去了。到了北方,這個是一定要嘗嘗的,於是啃著九顆一串的糖葫蘆,進了北海公園。
北海公園裡風光秀麗,一進園就被遠處美麗的白塔吸引住了,眼前還有一小段象蘇堤似的橋面(陟山橋)。然而最讓我興奮不已,眼球迅速放大的,是北海上晶瑩剔透的冰面。一直在南方長大的我從來沒有見過這番景象,大人小孩三五成群,手裡拿來著鐵竿,坐在簡易的象小板凳似的雪橇上,揮動著手中的鐵棒,整個人一下子就劃出好遠。個個臉上都洋溢著得意的笑容,每個笑容都能讀出“童真”兩個字。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與興奮,馬上也加入到他們的隊伍裡頭。在北海寬闊的湖面上,夕陽西下,陽光金燦燦的撒在歡樂的人群身上,還有晶瑩的冰面反射出的余光照著腳下一條條雪橇劃過的象飛機飛過天空時留下的痕跡,不時傳來有人摔出去的慘叫聲……全都讓我陶醉不已,樂不思蜀。
玩畢,順著陟山橋進入了瓊島。瓊島由兩部分組成:永安寺與白塔。進入永安寺順著高高的台階,便登上了白塔。白塔上四壁全是用琉璃制成的佛像。在白塔上可俯瞰景山及細觀故宮的全貌,在白塔上俯瞰故宮,又是另一番雍容大度的皇城氣勢。同時還可眺望到中南海的風光,所有美麗盡收眼底。
北海也有九龍壁。據說和故宮裡的九龍壁同時完工,卻比故宮的更氣派、更有特色。北海公園諸多的景點裡,只逛了瓊島,還有一些沒來得及慢慢欣賞,就經南門出了公園。
第四站去的是當地和上海南京路一樣有名的北京王府井大街。
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馬路兩旁的商場間距比較開闊。也是一眼望不盡的商店,也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也是燈光閃爍的街景,一副熱鬧喜氣的景象。王府井裡還有一條小吃街,有點和豫園裡的差不多,兩邊依次排開烤羊肉串的,烤鱿魚的……還有用各種水果串成的冰糖葫蘆,嘗了嘗,沒有讓人看起來那麼美味……出了小吃街繼續走,看到了“中國第一筷子店”。裡面筷子的款式應有盡有,我忍不住幫小東西也買了一雙色彩可愛的小筷子,希望她能把學會不久的筷子功練得如火純青吧。
之後經“東方新天地”去坐了地鐵。北京的地鐵站的陳舊設施與東方廣場的繁華、時尚氣息形成了很大的差距,地鐵站裡沒有空調,不知從哪裡溜進來的風呼呼地吹,讓我覺得冷冷的,車廂裡也只有電扇用來換氣,坐椅、扶手和整個視覺能看見的地方都及不上上海的地鐵,車票也是紙制的。如果說上海的地鐵可以稱為一道風景,每天演繹著不同的故事,而北京可能只是一種交通工具罷了。
嘻嘻,晚上吃的還是“東北菜館”。這次由我點菜。上次吵著沒吃到的“東北拉皮”,這次張於可以自己做主了。爽口金針菇當然也是缺不了的。還有“糖醋裡肌”和“酸菜炖骨頭”。反正全都是酸甜可口的菜肴。後兩個菜的量實在讓我又嚇了一跳,滿滿的一鍋,在上海估計能裝三盤吧。“糖醋裡肌”有種受欺騙的味道,因為即不是糖醋的,也不是裡肌肉。只能稱為“茄汁肉塊”。因為覺得浪費不好,這個菜打了兩個飯盒才帶了回去。可見我的估計是正確的。
“不到長城非好漢”,第五站自然是令世界稱奇的最偉大的建築之一——長城。
由於在天安門廣場收到了不少關於“長城、十三陵”一日游散客組團的名片,這一天的行程就交給了自稱是北京巴士的旅游公司。一大早他們負責把游客叫醒,到住地接看升旗儀式,然後游覽八達嶺長城、十三陵、古神道、十三陵水庫和石牌坊,並配有導游一名。早上六點半左右就被他們從睡夢中叫醒,簡單漱洗後,坐上了去天安門廣場的金杯。車上加上我的朋友、導游、司機、還有兩人也是一同去看升國旗的。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車子穿梭在一條條不知名的胡同裡,七拐八拐才到了天安門。剛下車就聽到賣早點的說:“升完了,升完了,就一二分鐘前。”導游說:怎麼就升完了呢?“升完了,升完了……”。在覺得遺憾的同時,也忍不住為他們之間的對話覺得好玩。在車上聽導游講,每月的逢一,即一號,十一號,二十一號,三十一號的升旗儀式才是最有看頭的。
後來車子又接了2對情侶後,正式向八達嶺長城出發了。聽導游講,在高速公路未建成前,往返一次長城得花上八個小時的車程,後來在北京市長陳熙同的提議下建了如今的高速公路,現在只要一個小時就能到達那裡,去領略長城的雄偉壯麗。一路上由於沒有什麼可看可講的,導游開始義務的向我們介紹起恭王府的景點和小故事來,聽得我心裡癢癢的,決定無論如何一定要抽空去看看和珅的家。在車上瞇了一會兒,睜開眼時,已經快到了。左右兩側山巒起伏,沒有融化的積雪包裹著山坡,不一會“天下第一雄關”的字樣就映入了眼簾,證明我們已經進入了長城。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全長有一萬二千多裡,始建於秦始皇時期,經過歷代的增補修築,現在能看到的長城已經幾乎都是明代所建了。而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這裡是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達1015米,地勢險要,城關堅固,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買過了滑道的費用後,被導游領進了“石佛寺”。幾乎所有的團都會來這裡,導游通過游客燒香和解簽來提回扣。我家從來都是與佛啊道啊無緣,自然不懂也不信這個。等人數差不多到齊之後,我們便坐滑道上了長城的一部分。上滑道就象是流水作業,一個工作人員負責裝車,一名負責擦座位,還有一名則負責把游客一個個象小豬似的往車上扔,排隊的人很多,不一會兒軌道上出現了一排象被蓋過章的小豬長龍,一點點向上輸送,也不知道被送到哪裡去賣。整個過程讓人覺得可憐、好笑又好玩。
下了車,要開始正式爬長城了。長城之所以要用一個“爬”字,自然有他的道理,台階傾斜得十分厲害,最高的台階幾乎到我膝蓋處,很費力,和天柱山的東關倒有幾分相象。再往前是海拔888米的好漢坡。在好漢坡上行走,讓我覺得地球的引力象發生了變化。我們邊走邊留影,還不時的探出頭去,舉目遠望,真是山巒起伏,雄沉剛勁的北方山勢,全都盡收眼底,長城因這山勢而雄偉,山勢也因長城而更加險峻。爬到游人可以到達的最遠處時,我和同伴都感覺沒能盡興,卻只好順著來時的路下到滑道處,如果說滑道上來的過程讓人覺得楚楚可憐,那下去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類似旱地雪橇似的滑車向下沖去,幾百米的距離,刺激好玩,我們基本不用剎車任車子自由自在地載著全身的重量向下俯沖,人一個接著一個,時時聽到撞擊的聲音,和前一輛車發出的慘叫聲,看到的都是合不攏的嘴,聽到的全是“哈哈”或是“哎呀”的叫聲,滑道車倒是更象是碰碰車了。
游完了長城已是中午,在導游的安排下,又去了一處購物點,用過餐,便經昌平,去了北京的第六站——十三陵。
在昌平鎮上,有一座李自成騎馬的銅像。導游讓大家數數他的馬下一共有多少塊磚,就代表了他做了多久的皇帝。導游說李自成在民間又可稱為十八年皇帝,並不是講他做了18年,而是因為在他當朝的18天裡吃了18頓在百姓家一年才能吃上一次的餃子,因得此名。一路上桃樹、果園與我們擦肩而過,經過了石牌坊、上下馬碑後,不久就進入了十三陵。
十三陵裡埋著明朝十六位皇帝中的十三位,除了朱元章的陵墓在南京,朱允文下落不明,還有一個誰我忘了,全都埋葬於此,故稱十三陵。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築,因為它背靠天壽山(原名黃土山),左右各有龍山和虎山,象極了皇帝坐的龍椅,因此被朱棣選中,形成了體系完整、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陵寢建築群。 明十三陵中,從永樂七年(1409年)營建的長陵,到清順治初年營建的思陵,時間跨度長達二百余年。建造的順序依次為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 、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長陵和定陵。此間共葬有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一名貴妃和數十名殉葬宮人。
我們有幸目睹了長陵。長陵的游覽可以分為三部分。一個是長陵的進口處,由車上的導游給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十三陵的分布情況。門的右側有一石龜,龜背上駝著一座碑。導游還專門教了我們一句順口溜:“摸摸龜的頭,一生不用愁,摸摸龜的身,一輩子不生病。。。”叫我們出去時一定要去摸一摸。第二部分是祾思殿,裡面有一尊朱棣的銅像,又高又大。殿裡的四周擺著許多當時用過的器具、手飾和龍鳳袍的部分復制品。大殿裡專門有導游會給你作簡單的敘述。第三部分是由游客自己參觀的。進去時,導游還重點關照了棂星門的走法。說是進入了這第三部分,就象是進了陰陽相隔的兩個世界,而棂星門就是陰陽的分界線。進去時得偷偷地從兩邊溜進去,而出來則要大搖大擺的走棂星門,並遵照男左女右,男的跨左腳,女的跨右腳,而且還要口裡念念有詞:“我回來啦,別留我。”如果是情侶下輩子還想在一起,那就最好手牽手挨著跨過門檻,不然就離得越遠越好,可以不用再重逢。我們都被這番話逗樂了,決定去闖一闖這陰陽關。(在裡面一向對歷史知識一竅不通的我,因為看過一遍<穿越時空的愛戀>,開始做了回義務導游,還向同伴講述了朱棣與朱允文之間爭奪皇位的故事,很有成就感。
游完了十三陵,我們又驅車去了十三陵水庫。據說十三陵自從毛主席逝世後,水一點點干涸,現在能看到有水的只有一小部分了。不過在這嚴冬裡,居然還能遠遠的看見一群鴨子在游泳,聽說夏天在這兒還能撿到小烏龜呢。車子繞著水庫逛了一圈,就走上了回程的路。我和同伴游舉未盡,決定再去恭王府瞧瞧。
重點推薦玩的最開心的第七站,和珅的家――恭王府。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和珅。和珅早年家境極為貧寒,然而他卻自幼性格剛強,志向遠大。由於他的長相酷似乾隆的初戀――雍正的愛妃馬佳氏,又憑著恰到好處的溜須拍馬技巧,很快由一個抬轎的侍衛一躍升到中央最高統治階層。他的一生中幾乎把握著大清的所有實權,以至使者們都把他當成二皇帝。和珅堪稱世界第一大貪官,貪污財產竟相當於乾隆朝十余年的國庫收入,後來從他家抄出來的財產就值9億兩白銀。在乾隆帝崩逝後,由嘉慶執政,罷了和珅的所有實權,此時和珅覺得一輩子無論該不該擁有過的全都享受過了,沒有了權勢,生不如死,便一心求死。臨死時,提了兩個要求,第一,是府裡的東西全都可以拿走,但只有邀月台不能動。第二,請求用三尺白绫賜死(馬佳氏生前被皇後鈕祜祿氏也是用這種方法賜死的)。
恭王府裡處處都是寶,就連全府的窗戶都做成不同的形狀,來識別不同的藏寶地點。我們挑了一個能說會道的施行團的導游,開始跟在他們後面聽起小故事來。和珅家有三寶一特色。第一寶是進去的花園拱門。據說這扇西洋門和當初圓明園很著名的什麼門一模一樣(比例不同),如今在圓明園裡已經不能見到,然而在和珅家卻可以一睹它的風采。 一進門就能看到的是“獨樂峰”。它和花園裡別的石頭一樣,都是專門從太湖運來的。“獨樂峰”正看象鯉魚,側看又象懷抱嬰兒的少婦,反正是要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
花園正門的右側有一個亭子。亭子的中央彎彎曲曲有一條似字非字的水渠。等大家都圍著亭子坐好後,導游開始介紹起來:地面上這個彎曲的渠道其實是個“壽”字,和珅喜歡在這裡舞文弄詩,在“壽”字裡灌滿水後,放上一個酒杯,看酒杯流到哪個座位前就由他作詩一首,因些該亭被取名“流杯亭”。而亭子裡的上上座,剛好被我占了,就是坐北朝南,正對這個“壽”字的位子,有長命百歲,延年益壽之說。嘻嘻。
正門的正前方就是蝠池。接下來就該好好講講這個恭王府的特色了。據說和珅一起野心勃勃,恭王府就建在天安門與地安門之間,紫禁城裡有大大小小的宮殿房捨共9999間半,而和珅家的房屋正好是99間半;朝官、百姓均要稱皇帝為“萬歲”,而和珅卻以“萬福”自居。在恭王府的雕梁畫棟上都繪有數不清的蝙蝠,共有9999只,還差一只就正好是一萬了,這最後一個“福”稍候再講。和珅的一生瘋狂斂財,狂言連天上落下來的“錢財”也不能漏掉,所以特意建了這個形似蝙蝠狀的“蝠池”,接住兩旁榆錢樹落下的“銅錢”,“聚寶盆”裡是一潭死水,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
恭王府的最東北面是梧桐院。因為好幾個景點都被別的旅行團占領了,導游說只好把我們帶到這兒來,一般他們是不太會帶團來這兒的。也有“三不進”的規矩:“一、陰雨天不來;二、太陽落山了不來;三、夏天不來”。因為這裡曾是和珅妻妾們住過的院子,說是死過不少女人,還有人在八幾年的時候在這兒看到過懷抱嬰兒的女鬼,所以比較忌諱。而夏天不來的原因是因為樹上會長出許多纏吊著的小蟲,俗名叫“吊死鬼”,讓人看了心裡有說不出的難受。整個院子被她說得陰森森的,梧桐樹上不時飄下一些木絮,更加喧染了這種氣氛。大家還沒聽完,就一個個爭先恐後的往外撤了。
過了安善堂,東側就是和珅家的第二寶――戲樓。戲樓之所以稱為寶貝,因為在戲樓下埋了八座大缸,當有人在上面演出時,聲音通過缸的擴音,起到了麥克風的作用。在當時,這個構想是獨一無二的,也只有在和珅家有。此時,一向歷史知識學得不好,又很喜歡聽故事的我早就喧賓奪主,被導游精彩的介紹折服了,索性就站在她的跟前,津津有味的聽著,還身不由己的跟在旅行團後面,進了戲樓,坐著八仙桌,茗著八寶茶,欣賞著雜技、口技和雙簧表演,每一樣都贏來了我熱烈的掌聲,五元的門票享受了一回六十元的待遇。。。
最後需要重點介紹的第三寶――邀月台。之所以這麼引人關注,因為它藏著和珅家的這第一萬只“福”。邀月台的下方有一石洞,裡面就豎立著這個引中外無數名人稱道的“福字碑”。而它也支撐著邀月台的所有重量,是我國一件移不掉的國寶。因為這曾是康熙帝送給壽莊皇太後六十大壽的賀禮,後來被和珅偷了來。這個“福”字的結構很奇特,是由“多子、多才、多田、多壽”五個字組合而成,正上方並蓋了玉玺,每一個字都滲透著康熙對老人家的敬愛之情和孝心。說來也怪,據說壽莊皇太後自從收到這份賀禮後,身體也一點點開始好轉起來,後來活到了86歲高壽。大家都懷著對家人的祝願,很虔誠地撫摸著石碑,希望能保佑老人長壽,小孩平安。。。
旅行團走了以後,我們又在和珅家逛了三五圈,拍照留念。每一間房子,每一棵大樹,每一塊石頭都象會講話似的,告訴著你和珅的貪婪、腐敗和糜爛。最後我們在湖心亭的池子裡看過了一堆堆的鯉魚之後,出了恭王府,還在門口買了一套講述和珅一生的書。
晚上,同伴帶我去了一家很有北京味道的菜館――“老北京菜館”。一進門,穿著大卦的小二就招呼開了:“來了,二位啊您诶,邊上請。”逗得我直樂。在靠窗的位子坐下來,由朋友為我點菜,而我則細細地端詳起小店的布局。店裡掛著不少的燈籠、鳥籠,各種小鳥在籠子裡歡快的蹦蹦跳跳,卻也不吵。最吸引我的是掛在大門口的兩只八哥,朋友說它會“你好,你好”還有“張局長,張局長”的叫,樣子很有趣。迎著門放著的是兩個大魚缸,養著許多閒悠自得的金魚。店裡的桌子全是方方正正的八仙桌,椅子有長板凳也有方椅,坐在上面屁股會撅得高高的,象是小時候爬在桌上偷吃時那樣。賬台上還擱著一個碩大的流聲機,音響裡傳出一段段悠揚頓挫的京劇。四面牆上掛著各種風筝,還有兩幅山中之王上下山的威猛畫卷。整個氣氛全都透著一股濃濃的京味,連店主老先生的裝扮了成了一道店裡的風景,一身功夫衫,可谒可親的面容,硬朗的身骨,可愛的小辮子,這些都成了我喜歡這家店的理由。
隨著一聲“炸醬面,來了诶您哪”,我們的菜一點點上齊了,朋友幫我點了北京有名的炸醬面,還有京醬肉絲、一根粗粗圓圓的黃瓜、一大碗豆腐什麼湯和一大壺茉莉花茶。這是我在北京吃得最有滋有味的一頓了。酸酸甜甜的京醬肉絲包裹在薄薄的豆腐干裡,加上幾絲蔥,味道真是好吃極了。第一次把我的肚皮撐得象只西瓜一樣大。。。
之後的幾天又去了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大柵欄、琉璃廠,還在北京嘗到了令舌頭發麻的“水煮魚”,在北京的胡同裡轉了半天出不來。。。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這次的北京之行,在風格和景色上都不同與以前去過的地方,而它卻以特有的北方氣息和中國幾千年延留下來的文化底蘊深深吸引著我,讓我久久都不能不去想起它。。。坐在飛回上海的飛機上,我發現自己已經喜歡上了這座令人感歎的城市,戀戀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