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悄然來臨了,再次來到首都,來到這個閃爍著迷人風采的都市。
往日每次來京,心情總是晴空萬裡,恬靜安詳的。可如今,當我來到這所城市的時候,心裡卻是有一些茫然:被非典席卷而過的北京,會是個什麼樣子呢?
從機場奔赴賓館的路上,我開始留意這座城市,期望在掠過的情景中看出蛛絲馬跡。窗外的幕幕景色依舊,天還是那樣藍,風依然清爽,樹木蒼翠,白雲飄飄,道路更加平坦,建築更加高聳。目中的北京看不出有什麼不同,一切都是原來的樣子。
或許是周末的原因,高速路上車不是很多,可車速卻很快。那些五顏六色的汽車,奔馳在高速路上,像一條彩色的飄帶落在廣袤的大地。記得報紙上說過,眼下北京的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200萬輛,其中半年來新增的70萬輛,多屬於市民為避免疾病傳播而添置的。200萬輛也是個不小的數字,心裡想象著,有了這麼多的車,北京的街道應該擁擠不堪,車挨著車,排成長隊,變成了碩大的露天停車場。可事實上,北京承載汽車的能力太強了,200萬輛的概念和擁擠並沒有呈現出明顯的正比關系,交通還是很寬松,也不顯得匆忙。這就是北京的大氣。這番景致和我們那個沙丁魚罐頭一樣的城市交通相比,還是讓人覺得輕松不少。
到賓館住了下來,感覺就不同了。這裡,隨處還可以看到非典時期遺留的痕跡,就如戰爭結束後到處留下的傷痕累累的殘垣斷壁一樣。進入大廳門口設置的體溫測量處,似乎量體溫的人剛走,不一會就要回來一樣;房間裡已經消毒等標牌、標記還明顯保留著,好像非典沒有走遠,不久還會回來一樣;餐廳裡還可以察覺出制作供應飯菜時的謹慎。這和我們那個城市相差甚遠了。當宣告疫情解除的時候,一夜之間,進入市區的街頭、車站、賓館等所有的那些體溫檢測點都不見蹤影了,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本來就沒有什麼病情,也沒有恐懼,自然不會有那麼多的戒備。
在出租車上和司機聊起來,問非典時候北京出租車的情形。遇上幾個司機,都說那時候停車不干了,在家歇著,不能要錢不要命。看來疫情雖然結束了,但是恐怖的東西還讓他們心有余悸。那時的情景看來很難讓人一下子忘掉,就如唐山大地震給人心底投下的陰影一樣,需要許多年去淡化忘卻。
經歷了非典的襲擊,或許這裡的人心理比較脆弱,經不起新的疫情打擊了。幸好我們已經控制並且醫治了患者,不然的話,再出現非典患者,這個城市非要緊張起來。食品、藥品以及衛生防護用品,又能賣個好價格。
因為有非典疫情的流行,北京會增添許多物質和精神上的免疫力,這將對今後的成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人們經歷了戰爭會格外珍惜和平,經歷了疫情會倍加追尋文明。這個並不難理解的東西,因為日子太平而被人們遺忘了,失去了應有的戒備。如今的非典疫情雖然帶來了一些犧牲和不安,可對於這個50多年沒有戰爭和瘟疫的一代人來說,到是一個善意的提示。
疫情終究在人們的心裡投下一道陰影。這樣,人們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社會也會有了更多的思考,也多了幾分寬容和親善。這是一個熟悉北京的外地人所能夠親身感受到的。的確,有了共同的生死體驗,將心比心,就會有了更多的理解溝通,也許這樣下來,人們對於生命會有更多的感悟,對人們的生存關系會有新的理解。
這幾個夜晚,我常回憶過去來北京時的情景,一些非常平淡的事經常閃現在頭腦裡,細細品嚼著平凡的滋味,尋找那些遺忘的感受。這可能就叫做反思吧。
值得一提的是,我竟然做了20年前第一次來北京的夢,見到了那群年輕的笑臉和結伴外出時的情景,一切還是那麼真實自然,親切不已。醒來的時候,還感覺著那些人還沒有走遠,出門就能喊住他們。我不會解夢,也不知與非典的潛意識是否有關,但是能又一次回到了年輕時代,和過去喜悅相逢,沖著這一點也要感謝北京。
我和北京還會有什麼緣分嗎?如果沒有,為什麼會有這樣一些感觸。雖說只是一種感覺,但我覺得也非常好,究竟會如何,用那句時髦的話說:一切隨緣吧!
(2003年8月20日)
往日每次來京,心情總是晴空萬裡,恬靜安詳的。可如今,當我來到這所城市的時候,心裡卻是有一些茫然:被非典席卷而過的北京,會是個什麼樣子呢?
從機場奔赴賓館的路上,我開始留意這座城市,期望在掠過的情景中看出蛛絲馬跡。窗外的幕幕景色依舊,天還是那樣藍,風依然清爽,樹木蒼翠,白雲飄飄,道路更加平坦,建築更加高聳。目中的北京看不出有什麼不同,一切都是原來的樣子。
或許是周末的原因,高速路上車不是很多,可車速卻很快。那些五顏六色的汽車,奔馳在高速路上,像一條彩色的飄帶落在廣袤的大地。記得報紙上說過,眼下北京的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200萬輛,其中半年來新增的70萬輛,多屬於市民為避免疾病傳播而添置的。200萬輛也是個不小的數字,心裡想象著,有了這麼多的車,北京的街道應該擁擠不堪,車挨著車,排成長隊,變成了碩大的露天停車場。可事實上,北京承載汽車的能力太強了,200萬輛的概念和擁擠並沒有呈現出明顯的正比關系,交通還是很寬松,也不顯得匆忙。這就是北京的大氣。這番景致和我們那個沙丁魚罐頭一樣的城市交通相比,還是讓人覺得輕松不少。
到賓館住了下來,感覺就不同了。這裡,隨處還可以看到非典時期遺留的痕跡,就如戰爭結束後到處留下的傷痕累累的殘垣斷壁一樣。進入大廳門口設置的體溫測量處,似乎量體溫的人剛走,不一會就要回來一樣;房間裡已經消毒等標牌、標記還明顯保留著,好像非典沒有走遠,不久還會回來一樣;餐廳裡還可以察覺出制作供應飯菜時的謹慎。這和我們那個城市相差甚遠了。當宣告疫情解除的時候,一夜之間,進入市區的街頭、車站、賓館等所有的那些體溫檢測點都不見蹤影了,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本來就沒有什麼病情,也沒有恐懼,自然不會有那麼多的戒備。
在出租車上和司機聊起來,問非典時候北京出租車的情形。遇上幾個司機,都說那時候停車不干了,在家歇著,不能要錢不要命。看來疫情雖然結束了,但是恐怖的東西還讓他們心有余悸。那時的情景看來很難讓人一下子忘掉,就如唐山大地震給人心底投下的陰影一樣,需要許多年去淡化忘卻。
經歷了非典的襲擊,或許這裡的人心理比較脆弱,經不起新的疫情打擊了。幸好我們已經控制並且醫治了患者,不然的話,再出現非典患者,這個城市非要緊張起來。食品、藥品以及衛生防護用品,又能賣個好價格。
因為有非典疫情的流行,北京會增添許多物質和精神上的免疫力,這將對今後的成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人們經歷了戰爭會格外珍惜和平,經歷了疫情會倍加追尋文明。這個並不難理解的東西,因為日子太平而被人們遺忘了,失去了應有的戒備。如今的非典疫情雖然帶來了一些犧牲和不安,可對於這個50多年沒有戰爭和瘟疫的一代人來說,到是一個善意的提示。
疫情終究在人們的心裡投下一道陰影。這樣,人們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社會也會有了更多的思考,也多了幾分寬容和親善。這是一個熟悉北京的外地人所能夠親身感受到的。的確,有了共同的生死體驗,將心比心,就會有了更多的理解溝通,也許這樣下來,人們對於生命會有更多的感悟,對人們的生存關系會有新的理解。
這幾個夜晚,我常回憶過去來北京時的情景,一些非常平淡的事經常閃現在頭腦裡,細細品嚼著平凡的滋味,尋找那些遺忘的感受。這可能就叫做反思吧。
值得一提的是,我竟然做了20年前第一次來北京的夢,見到了那群年輕的笑臉和結伴外出時的情景,一切還是那麼真實自然,親切不已。醒來的時候,還感覺著那些人還沒有走遠,出門就能喊住他們。我不會解夢,也不知與非典的潛意識是否有關,但是能又一次回到了年輕時代,和過去喜悅相逢,沖著這一點也要感謝北京。
我和北京還會有什麼緣分嗎?如果沒有,為什麼會有這樣一些感觸。雖說只是一種感覺,但我覺得也非常好,究竟會如何,用那句時髦的話說:一切隨緣吧!
(2003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