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聞名的明十三陵位於 疾較爻且員比荷 環抱的小盆地之中,陵域景致
優美,規模宏偉壯觀,風格古樸典雅,以“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
群”而成為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但在十三陵中被發掘地宮的只有定陵一座。
定陵是神宗朱翊鈞與孝端王皇後、孝靖王皇後的合葬陵寢。朱翊鈞在位48年
,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年號萬歷,廟號神宗。定陵始建於萬歷十二年(1
584年),萬歷十八年(1590年)竣工,歷時6年,耗銀800萬兩,占地
18公頃。它是我國首次大規模發掘的皇陵,也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已經打開地下
宮殿神秘之門的陵寢。文化文物部門於1958年8月正式批准建立定陵博物館,
1959年9月26日開始接待游人。
定陵陵門前有3座單孔石橋,橋後是重檐四出的碑亭,亭中豎著無字碑。碑上
雕刻著6條盤龍,均作戲水狀,龜趺的盤座上是海水江崖,魚鱉蝦蟹,十分精美。
陵門的第二道門,門有3洞,門內左有神廚,右有神庫5間,正面是第三道門
———恩門,進入恩門,神道兩側各有一座神帛爐,兩旁配殿各9間,中間是面闊
7間的恩殿,殿後是龍鳳門,石供案。定陵的明樓宏偉壯觀,上面的梁架、斗拱等
為石制,均是明代的遺物。明樓內豎有一碑,龍首方趺,上書“大明神宗顯皇帝之
陵”。方趺上琢有海水江崖、雲龍等花紋,刻工較其他各陵更為精致。
1956年5月,挖掘工作開始。經過一年多的仔細勘察和分析研究,終於在
地下27米處找到了地下宮殿的入口———“金剛牆”門。金剛牆是埋在地表之下
牆體的通稱,高8.8米,中間有人字形的入口,用23塊大磚嚴密封閉著,拆開
人字形金剛牆,見到兩扇漢白玉雕刻的大門,裡邊有一塊條石頂著。考古工作者為
了保護頂門石,首先用鉛絲從門縫插進去套住條石,然後用架板伸進門縫頂起條石
,地下宮殿的神秘之門終於被打開了。
地宮的大門高3.3米,每扇門寬1.8米,重約4噸。門上雕刻著縱橫九排
門釘和鋪首銜環。門的上部橫著一條約10噸重的青銅管扇,門軸鑲在管扇內,使
石門能輕便地自由開關,石門內側凸起的部分是用來承托“自來石”的。自來石就
是頂門用的條石,關閉石門,自來石就會自行頂住石門。
地下宮殿是由前、中、後、左、右各5座高大寬闊的殿堂連結組成的,共安裝
7座石門,總面積為1195平方米。前、中兩殿用“金磚”鋪地,其他三殿全部
為石結構。前殿和兩個配殿沒有陳列品,中殿放著3個漢白玉石雕刻的寶座,象征
著皇帝和兩個皇後的座位。寶座前各有一套黃色琉璃玉供及一口青花雲龍大瓷缸,
缸的口徑為0.7米,缸內原來裝滿香油,油面上有銅制圓瓢,瓢內放燈芯,棺椁
安妥後點燃,名為“長明燈”。後殿是地宮的主要部分,長30.1米,寬9.5
米,地面上鋪的是磨光的花斑石,棺床上放置著皇帝朱翊鈞和兩個皇後的棺椁。在
棺椁周圍,有26只紅漆木箱,裝著金器、銀器、珠寶、瓷器、玉器和紡織品等隨
葬器物,共計3000多件,十分珍貴。
定陵出土的文物,有一部分在長陵恩殿中展出,其余部分在定陵明樓前的展室
中展出。
優美,規模宏偉壯觀,風格古樸典雅,以“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
群”而成為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但在十三陵中被發掘地宮的只有定陵一座。
定陵是神宗朱翊鈞與孝端王皇後、孝靖王皇後的合葬陵寢。朱翊鈞在位48年
,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年號萬歷,廟號神宗。定陵始建於萬歷十二年(1
584年),萬歷十八年(1590年)竣工,歷時6年,耗銀800萬兩,占地
18公頃。它是我國首次大規模發掘的皇陵,也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已經打開地下
宮殿神秘之門的陵寢。文化文物部門於1958年8月正式批准建立定陵博物館,
1959年9月26日開始接待游人。
定陵陵門前有3座單孔石橋,橋後是重檐四出的碑亭,亭中豎著無字碑。碑上
雕刻著6條盤龍,均作戲水狀,龜趺的盤座上是海水江崖,魚鱉蝦蟹,十分精美。
陵門的第二道門,門有3洞,門內左有神廚,右有神庫5間,正面是第三道門
———恩門,進入恩門,神道兩側各有一座神帛爐,兩旁配殿各9間,中間是面闊
7間的恩殿,殿後是龍鳳門,石供案。定陵的明樓宏偉壯觀,上面的梁架、斗拱等
為石制,均是明代的遺物。明樓內豎有一碑,龍首方趺,上書“大明神宗顯皇帝之
陵”。方趺上琢有海水江崖、雲龍等花紋,刻工較其他各陵更為精致。
1956年5月,挖掘工作開始。經過一年多的仔細勘察和分析研究,終於在
地下27米處找到了地下宮殿的入口———“金剛牆”門。金剛牆是埋在地表之下
牆體的通稱,高8.8米,中間有人字形的入口,用23塊大磚嚴密封閉著,拆開
人字形金剛牆,見到兩扇漢白玉雕刻的大門,裡邊有一塊條石頂著。考古工作者為
了保護頂門石,首先用鉛絲從門縫插進去套住條石,然後用架板伸進門縫頂起條石
,地下宮殿的神秘之門終於被打開了。
地宮的大門高3.3米,每扇門寬1.8米,重約4噸。門上雕刻著縱橫九排
門釘和鋪首銜環。門的上部橫著一條約10噸重的青銅管扇,門軸鑲在管扇內,使
石門能輕便地自由開關,石門內側凸起的部分是用來承托“自來石”的。自來石就
是頂門用的條石,關閉石門,自來石就會自行頂住石門。
地下宮殿是由前、中、後、左、右各5座高大寬闊的殿堂連結組成的,共安裝
7座石門,總面積為1195平方米。前、中兩殿用“金磚”鋪地,其他三殿全部
為石結構。前殿和兩個配殿沒有陳列品,中殿放著3個漢白玉石雕刻的寶座,象征
著皇帝和兩個皇後的座位。寶座前各有一套黃色琉璃玉供及一口青花雲龍大瓷缸,
缸的口徑為0.7米,缸內原來裝滿香油,油面上有銅制圓瓢,瓢內放燈芯,棺椁
安妥後點燃,名為“長明燈”。後殿是地宮的主要部分,長30.1米,寬9.5
米,地面上鋪的是磨光的花斑石,棺床上放置著皇帝朱翊鈞和兩個皇後的棺椁。在
棺椁周圍,有26只紅漆木箱,裝著金器、銀器、珠寶、瓷器、玉器和紡織品等隨
葬器物,共計3000多件,十分珍貴。
定陵出土的文物,有一部分在長陵恩殿中展出,其余部分在定陵明樓前的展室
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