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燈下看書,聽音樂時,隨手翻翻陸羽的“茶經”。於喝茶,我是個小茶蟲。一個人時,似乎更能靜下來,享受茶。是的,我喜歡綠茶的清淡、龍井的清厚、烏龍的濃酽。我依戀茶,更依戀喝茶背後的那份清雅與安詳。所謂:
席上余杯對早茶,
檐前新葉覆殘花。
茶香高山雲霧質,
水甜幽泉霜雪魂。
這種意境是我所喜歡的。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節奏是快的,因此,在外喝茶,不同於在家,講究的是喝茶的氛圍,要的是喧囂背後的靜谧與回歸古典的暫時遁世。
我覺得,茶館一定要裝潢的古典,首先是茶館的名字,最好一定要有“軒”、“泉”、“露”等雅字。陳設中,最好有黃花梨、雞翅木或紫檀的明清家具,繡著大朵牡丹和孔雀的雙面蘇杭屏風,高而大的景德鎮瓷器,俊秀、飄逸的書畫,身材纖細的古裝女人,就連窗簾也最好是竹子做的,而燈光千萬不能如白晝那般明晃晃的,最好是褐紅色的宮燈,懸掛著,垂下細碎的墜子,朦胧著透著溫暖的光。地板、牆壁等邊邊角角也該是古典的,甚至,每一盆花、每一棵草,都必須與整體一致。是的,越是細微處越該有匠心,這樣的茶館,是我最喜歡的。好在,北京有幾家這樣的茶館。
前幾天,應朋友之約,我去北京北三環邊上的“怡青泉茶館”(網址為http://www.yqq-2008.com.cn/yqqjj.htm)喝茶,同時,聽中國古琴協會秘書長--楊先生的現場演奏。這樣,我不僅犒賞了一下自己的審美渴求---茶館的很多裝潢恰如我之所願---終於,我知道自己對茶館的想象竟然可以實現。而我更感受到了古琴的韻律。那韻律,竟與飲茶若合一契。
在茶館小姐表演過砌茶的幾道程序,用著透明的雙層玻璃器皿(據說,是為了品茶之色,而換紫砂為玻璃器皿)砌著“娥眉茶”,說著這第一泡是“一片冰心在玉壺”等等之後,我喝了一杯,到底還是清淡了些,但在那種氛圍下,喝什麼都是好的,何況又那麼多精妙的話,從服務生口裡說出來?
品茶後,我到了另一間房子裡,欣賞楊先生表演古琴“梅花三弄”,同時還有一位經常到這裡喝茶的算是茶客的年輕男士,用箫伴奏。
楊先生身著黑色的長袍,把古琴豎起來,讓我們欣賞。古琴多是七弦,呈人形,豎起後有一人多高,也稱“瑤琴”、“玉琴”。
他說,古琴有悠久的歷史,《詩經》中那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中的“琴”指的就是古琴。琴頭稱“岳山”,尾端是“龍龈”,琴尾為“焦尾”。
楊先生接著介紹,古琴顏色以黑色為主,也有紅色和棕色的。古琴有大、中、小多種,中型為多,其形制和結構基本相同,仲尼式最為常見。而他演奏所有的,就是紅色中型的仲尼式古琴。琴上的漆經過百年左右,開始有斷紋,有了斷紋的琴音質會更美。
我可是頭一次聽說,斷紋樂器演奏出的曲子更好聽!莫非,古琴是千年隔世的不滅神靈?
楊先生介紹完古琴,就坐在古琴正中,開始演奏。演奏時的他,顯得清傲、安靜,他的手指,在流連琴弦時,幻如跳躍的精靈。
“梅花三弄”不長。初聽前曲,悠遠而靜谧,把人帶入一個安靜的世界。不久,主旋律--那梅花的飄落之聲,隨著撫琴者沉穩、娴熟的手指輕飄而來,頗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神韻,如細小的珍珠落地,嘭然敲開那份悠遠,似輕風吹過,點點梅花落地,更落在聽者的心頭……
此時,夜色幽然,茶香四溢,琴聲在箫的連續長音中,古筝傳出的一個個悠遠而清晰的聲音,恰如秋菊傲霜、暮鳥歸林。雖然我已聽過多次此曲,但還是感受到了那種如天籁之聲的空靈。是的,此曲入耳,叫人怎能感受不到梅花零落成泥、清香如故的韻致?
琴聲結尾,又回到了開始時的悠遠,正如賞梅過後,重新回到鋪滿梅花的小徑……
想必,那琴聲中埋藏著輕、清的韻律,在撫琴者的高超技藝下,恰如茶之韻律,散於聽者、飲者的鼻、眼、口、肺、心,而成為典雅的享受吧。
不知為何,從茶館回來後,我久久不能從那茶香、琴韻中脫離開來。想必,那茶與琴的古典韻致,深深地打動了我。人於世間,如物於世,最終而成為泥土的一部分,恰如過客。作為塵俗過客的諸如我者,能感受到那些精妙、輕飄、空靈的韻致,是好的。
是的,在都市的喧囂中,人有時需要靜谧的典雅。越是浮躁的世間,越應該有離世的心境。或許,我們幾乎都是帶著入世的心,去品那離世的茶和隔世的琴?或許,收獲的那份離世的心境,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入世,更好的生活?
飲茶已難有難得的心境,在悠悠古琴的悠揚裡,我慶幸我找到了難得的韻致。也許,作為忙碌的現代人,我該感謝那份尋得的韻律,而更該做的,是早些去尋?是啊,古韻永遠悠悠,只是難得有人去尋吧。
席上余杯對早茶,
檐前新葉覆殘花。
茶香高山雲霧質,
水甜幽泉霜雪魂。
這種意境是我所喜歡的。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節奏是快的,因此,在外喝茶,不同於在家,講究的是喝茶的氛圍,要的是喧囂背後的靜谧與回歸古典的暫時遁世。
我覺得,茶館一定要裝潢的古典,首先是茶館的名字,最好一定要有“軒”、“泉”、“露”等雅字。陳設中,最好有黃花梨、雞翅木或紫檀的明清家具,繡著大朵牡丹和孔雀的雙面蘇杭屏風,高而大的景德鎮瓷器,俊秀、飄逸的書畫,身材纖細的古裝女人,就連窗簾也最好是竹子做的,而燈光千萬不能如白晝那般明晃晃的,最好是褐紅色的宮燈,懸掛著,垂下細碎的墜子,朦胧著透著溫暖的光。地板、牆壁等邊邊角角也該是古典的,甚至,每一盆花、每一棵草,都必須與整體一致。是的,越是細微處越該有匠心,這樣的茶館,是我最喜歡的。好在,北京有幾家這樣的茶館。
前幾天,應朋友之約,我去北京北三環邊上的“怡青泉茶館”(網址為http://www.yqq-2008.com.cn/yqqjj.htm)喝茶,同時,聽中國古琴協會秘書長--楊先生的現場演奏。這樣,我不僅犒賞了一下自己的審美渴求---茶館的很多裝潢恰如我之所願---終於,我知道自己對茶館的想象竟然可以實現。而我更感受到了古琴的韻律。那韻律,竟與飲茶若合一契。
在茶館小姐表演過砌茶的幾道程序,用著透明的雙層玻璃器皿(據說,是為了品茶之色,而換紫砂為玻璃器皿)砌著“娥眉茶”,說著這第一泡是“一片冰心在玉壺”等等之後,我喝了一杯,到底還是清淡了些,但在那種氛圍下,喝什麼都是好的,何況又那麼多精妙的話,從服務生口裡說出來?
品茶後,我到了另一間房子裡,欣賞楊先生表演古琴“梅花三弄”,同時還有一位經常到這裡喝茶的算是茶客的年輕男士,用箫伴奏。
楊先生身著黑色的長袍,把古琴豎起來,讓我們欣賞。古琴多是七弦,呈人形,豎起後有一人多高,也稱“瑤琴”、“玉琴”。
他說,古琴有悠久的歷史,《詩經》中那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中的“琴”指的就是古琴。琴頭稱“岳山”,尾端是“龍龈”,琴尾為“焦尾”。
楊先生接著介紹,古琴顏色以黑色為主,也有紅色和棕色的。古琴有大、中、小多種,中型為多,其形制和結構基本相同,仲尼式最為常見。而他演奏所有的,就是紅色中型的仲尼式古琴。琴上的漆經過百年左右,開始有斷紋,有了斷紋的琴音質會更美。
我可是頭一次聽說,斷紋樂器演奏出的曲子更好聽!莫非,古琴是千年隔世的不滅神靈?
楊先生介紹完古琴,就坐在古琴正中,開始演奏。演奏時的他,顯得清傲、安靜,他的手指,在流連琴弦時,幻如跳躍的精靈。
“梅花三弄”不長。初聽前曲,悠遠而靜谧,把人帶入一個安靜的世界。不久,主旋律--那梅花的飄落之聲,隨著撫琴者沉穩、娴熟的手指輕飄而來,頗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神韻,如細小的珍珠落地,嘭然敲開那份悠遠,似輕風吹過,點點梅花落地,更落在聽者的心頭……
此時,夜色幽然,茶香四溢,琴聲在箫的連續長音中,古筝傳出的一個個悠遠而清晰的聲音,恰如秋菊傲霜、暮鳥歸林。雖然我已聽過多次此曲,但還是感受到了那種如天籁之聲的空靈。是的,此曲入耳,叫人怎能感受不到梅花零落成泥、清香如故的韻致?
琴聲結尾,又回到了開始時的悠遠,正如賞梅過後,重新回到鋪滿梅花的小徑……
想必,那琴聲中埋藏著輕、清的韻律,在撫琴者的高超技藝下,恰如茶之韻律,散於聽者、飲者的鼻、眼、口、肺、心,而成為典雅的享受吧。
不知為何,從茶館回來後,我久久不能從那茶香、琴韻中脫離開來。想必,那茶與琴的古典韻致,深深地打動了我。人於世間,如物於世,最終而成為泥土的一部分,恰如過客。作為塵俗過客的諸如我者,能感受到那些精妙、輕飄、空靈的韻致,是好的。
是的,在都市的喧囂中,人有時需要靜谧的典雅。越是浮躁的世間,越應該有離世的心境。或許,我們幾乎都是帶著入世的心,去品那離世的茶和隔世的琴?或許,收獲的那份離世的心境,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入世,更好的生活?
飲茶已難有難得的心境,在悠悠古琴的悠揚裡,我慶幸我找到了難得的韻致。也許,作為忙碌的現代人,我該感謝那份尋得的韻律,而更該做的,是早些去尋?是啊,古韻永遠悠悠,只是難得有人去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