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到了同裡,卻被安排先乘船去看羅星洲。
那個羅星洲,在一大片湖水中,遠遠望去,幾個背包的年輕人坐在山門口,悠閒而又吸引人。
羅星洲是座廟,似乎供養著觀音菩薩什麼的。由於整座廟都是不遠的過去重建的,因而看上去沒有一點味道。在裡面串了一圈就回到碼頭等船。陽光下的湖面亮亮的,其實這個廟,真是不逛也罷。
看過羅星洲難掩失望的心情,就迫不急待地沖往古鎮區覓古。一路經過在哪裡都能看到的現代小鎮街道,路邊有人張出攤子來賣帶餡的小小燒餅。
過了一座石牌坊,就是游人如織的古鎮了。
古鎮裡一片粉牆烏瓦,嫩黃的小花開在水畔。格局略有些亂,現代與過去,參差地交織在一起。橋很多,形制均很簡潔。其中一道小石拱橋名魚行橋,我極愛其名。
眼前的路通向四面八方,免不了要掏出地圖按圖索骥。於是,先去了附近那座建於明代的耕樂堂。坦白說,除了退思園,那幾個堂裡面,最值得看的就是耕樂堂,因為它建得早。我特別愛看古建築裡面的木窗木門,雕镂精細,泛著淡淡的木香,推起來嘎嘎有聲,上面鑲的小鐵扣還在暗中閃著幽幽的光澤,一時竟不知到了何時何代。耕樂堂二樓正中置一軟榻,鋪著玫瑰紅的墊子,榻上方掛一幅牡丹鵲鳥圖。讓人不由起美人何處之思。
出耕樂堂,悠悠閒逛,沿河邊彎幾個彎就可以到有名的三橋。三橋是三座橋,架在丁字型的河道上,形成一個圈。據說為明清時所建,且走三橋有吉祥之意。因之,不時看到有人喜孜孜地坐在大紅的花轎上春風一般地被抬過三橋。橋下有只空空的木船,魚鷹呆呆地立在上面。客人租乘的小船亦不時從橋下過,撐船人穿著藍印花布衣服,頭戴闊檐兒草帽。
時已正午,就在三橋邊吃午飯,喝蓋碗茶。午飯有茨實粥和太湖三白。茨實粥好吃而太湖三白不怎麼樣。
飯後將緊挨三橋的崇本堂和嘉蔭堂看了一看就直奔退思園。感覺嘉蔭堂二樓的長廊很富有詩意。
退思園正廳的匾是啟功題的字。廳內陳設華貴大氣。正房右側是花園,以池為中心,亭台樓閣環繞之。又有半伸入水面的石舫一座,舫身為木制,花窗設計得多而別致,全部成同一角度微微張著。園中花木扶疏,有人在水邊唱歌,不覺想起前面一間小室內掛的對聯:水榭風來香入座。
退思園出來不遠就是同裡的購物街-明清街。街旁店鋪一色的古建樣式,多賣的仿古制品和當地物產,可以逛逛,很有趣味。我在一家鋪子買了一條手工做的布魚,自己很喜歡,就把那家鋪子亦拍照留念。掛滿色彩斑斓的布魚的鋪子在照片中美麗極了。
同裡不大,走走就是一圈。沿著沒有游人的河岸溜達,看看對岸人家曬出來的衣裳,串串堆滿雜物的小弄堂,偷偷坐著人家的小竹椅子拍張照片,都是樂趣。
日色西斜,而我,也將返回都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