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又是北京——窮人游北京
天津距離北京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來來往往也去過幾次,真正算得上自助游的還是去年四月的那一次。來回三天的時間,頤和園、北海、天安門廣場、故宮、雍和宮、國子監、孔廟……幾乎右遍了所有的名勝,謀殺了七卷底片。雖說累得半死,回家休息了兩天才恢復了元氣,但還是意猶未盡。終於,盼到了一次我和朋友都有時間的機會,於是,我們又策劃並實施這次北京之旅。而且,和上次一樣,我們仍然是窮人,一樣事事精打細算,看上去有些自虐,但沒辦法誰讓咱窮呢!苦中作樂別有一番風味。
我們選擇火車,安全、舒適、服務周到,早上6:40從天津站出發。在大冬天的這麼早期起床的確很痛苦,但只要八點多就可以達到北京,這樣我們又可以多玩幾個小時了。如果實在醒不過來,你還有90分鐘的回籠覺可以睡。況且,後兩趟火車的票價可要35元喽。
下了火車,我們直奔已經預訂好的旅館。這是一家連鎖式的國營旅館,十幾家分店便不載東城區,交通便利,價格都在150元以下。環境也還不錯,比較適合低消費水平的自助旅行者。如果有興趣只要在網上搜索“雲龍之星”就可以找到。我們住的“華都”是一家四合院式的旅店,比較有北京特色,它坐落在胡同裡,開始還我害怕晚上回來時會不安全,後來證明,我們的擔心有些多余,不過出門在外還小心點為好。旅館有獨立衛生間,晚上可以洗熱水澡,美中不足的是由於是平房,冬天會比較冷,再加上我天生怕冷,所以決定以後冬天不考慮這類旅館了。
稍作休息後,便出發了,第一個目的地是什剎海。時隔半年再次來到這片北京最有靈氣的地方,有一番故地重游的感覺。荷花市場的店鋪不再像以前那樣光鮮亮麗,但依然很別致。胡同有的三輪車夫比以前更加熱情。上次來時花了50塊錢,坐著三輪大致轉了一下,了解了不少關於老北京的民俗,聽了許多老北京的故事。如果是初來此地,乘坐三輪游覽還是不錯的選擇。冬季的什剎海雖然比春季寧靜許多,但並不缺少生氣,湖面上結了厚厚的冰,便成了在許多文學作品中經常寫到的著名的什剎海冰場,不過滑冰的人顯然不如以前多了。沿著“海”向北走,可以看到一座橋,這便是燕京八景之一——銀錠觀山。以前在銀錠橋上可以看見西山。銀錠橋上來來往往的車很多,經常有攝制組來這裡取景拍戲,我來了兩次,遇見了三回。銀錠橋邊有一條街道,娶了個很有趣的名字叫煙袋斜街,據說,這條街形狀酷似煙袋,原來街上多為做煙草生意的商家,故此得名。如今的煙袋斜街不但保留了原有的古老建築,同時開了許多裝修時尚的酒吧、小店,走在其中會充分感受到古典與時尚的巧妙融合。穿過煙袋斜街,便可以看到鼓樓了。20塊錢的門票真是有些心疼,咬咬牙還是買了。站在入口處我就後悔了,面對著一條直上直下的樓梯,後背不覺有些涼。20塊啊 ````````上吧!一身汗地爬了上去,看見一群穿著清朝慶典服飾的人正在進行大鼓的排練,這就是門口所謂的“表演”?上當!站在鼓樓上眺望,下面是一片片低矮的民居,灰蒙蒙的。和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裡的一樣。從鼓樓下來頗感失望,除了一條讓人兩腿酸痛的變態長壽梯和一張還算漂亮的門票以外就再沒什麼了。所以也沒有再上鐘樓,相信和鼓樓差不多。鐘鼓樓周圍是密密麻麻的胡同和平房,憑著感覺朝我們來時的方向走,果然又回到了什剎海。我們沿著鴉兒胡同向前走。北京胡同的名字都很有意思,之所以叫鴉兒胡同據說和鴉片有關,後來由於不雅便叫成了鴉兒胡同。走不多遠可以看到一座規模不是很大,但很漂亮的寺院——廣化寺。名字很熟悉,應該挺有名的,我對佛教不太了解,說錯了萬一觸怒了那位菩薩……還是不要亂說的好。繼續在“海”邊漫步,雖然已是深冬,但今天的天氣格外的好,太陽曬在身上暖洋洋的,盡管有些累了,可心情還是不錯的。身邊不時走過幾個路人,多為周邊的居民,也有何我們一樣的同道中人。湖邊就是胡同和平房,住在這裡的人一定覺得這些景色已經司空見慣了,可我們還把它當作“旅游勝地”。在這些普通的平房中有兩座院子很顯眼,雖說算不上豪宅,但從占地規模可以看出來頭不小,車庫、籃球場一應俱全,原來這也是“名人居所”據說他們分別屬於李嘉誠和xx的小女兒毛毛,每年只有很少一段時間住在這裡,畢竟是“據說”至少我沒有親眼看見誰住在這裡。
“海”邊還有一處宏偉的建築——醇親王府,六扇巨大紅門,門口十分的氣派,三個門口上各有四個門楣,一共是十二個。一般的官宦人家最多也是能有四個,因為這是末代皇帝溥儀出生的地方,所以地位自然不同。聽說現在已經修繕好對外開放了,可是我每次從這裡過大門都是緊閉的。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走到了後海,昔日的醇親王府花園已經變成宋慶齡故居。這位充滿智慧與慈愛的老人一直是我最敬愛的人之一,對她傳奇的一生充滿了興趣。20塊錢的門票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她和孫中山的結婚照作為門票的圖案,很漂亮,但我更喜歡半價學生票的圖案,是她年輕時一張寫信的照片,可惜我已經不是學生了。故居中展出了近400幅歷史照片和300多件珍貴的文物資料,其中包括她的親筆書信和用過的一些衣物等。花園裡有一座兩層的小樓,是後來修建的,解放後在北京的日子宋慶齡都是在這裡度過的,現在也對游人開放。一樓是一間餐廳,面積不是很大,很有西方古典的風格,但也容進了許多中國的元素。如果你經常看新聞聯播的話對對客廳的布置不會陌生,客廳裡除了沙發還是沙發,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外賓的房間很相似,只是面積小一些,她本來就是國家領導人嘛。走上二樓通往臥室的樓梯,想到她每天也是走同樣的路,心裡很是激動。臥室很大,一組可愛的沙發擺在中間,房間的四周分別是床、寫字台、鋼琴和一些樣式陳舊但很精致、漂亮的家具。臥室的隔壁是書房,大書架占滿了一面牆,其中有許多書都是外文的(不止是英文哦)。門前的一個一米多高的木盒子吸引了我得目光,上面雕刻著很多花紋,做工十分的精細,這那裡是什麼盒子,原來是俄國朋友送的收音機。二樓的其他房間都是她的助手住的,不開放。站在這兩個房間前久久不肯離去,喜歡這種尋找歷史留下的痕跡的感覺。
出了故居,我麼走到“海”的對岸,看到了孔乙己酒樓,許多介紹北京餐館的文章都提到過他。穿過一個小公園,沒走兩步驚奇得發現原來這就是的羊房胡同。傳說中的厲家菜館不就是在這裡嗎?果然,沒多遠就看到一個小小的燈箱:羊房11號。門口又小又窄,除了燈箱門口再沒有任何招牌,可人家就是牛,來前必須預約,(以前要提前幾個月,不知道現在怎樣了)每天只招待幾桌客人,沒有菜可以點,人家做什麼你就吃什麼,價錢也按人頭算,最低每位200元。好不好吃不知道(這麼貴能不好吃嗎!)等我有了錢,一定要來試一試,現在也只好把門口拍下來,回去炫耀一下,我來過厲家菜!不過沒進去。
條件反射,肚子真有些餓了,一看表已經快兩點了。雖然貴的吃不起,但還是要解決保溫問題的。於是我們回到銀錠橋,尋找另一家傳說中的著名餐館——烤肉季(當然也吃不起)——旁邊的爆肚張。那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破門臉,這樣說他一點都不誇張。破雖破,但很火爆,我們等了好久才等到位子。菜單上的東西都沒吃過,就憑著感覺點了一盤肚仁、一盤醬牛肉、一盤炒麻豆腐(居然賣完了)、兩個燒餅、兩碗砸碎湯和一碗小料。果然名不虛傳,那盤白白的,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東西的肚仁沾上秘制的麻醬小料,簡直美味極了。燒餅也是我吃過的最小巧最酥脆的。炒麻豆腐也一定非常的美味,可以這次沒有口福。醬牛肉味道一般,沒有我家門口的好吃。至於雜碎湯,可能是我們喝不慣的原因,也沒有他別的感覺,不過為了能都吃點人間極品的麻醬料,又不能直接喝小料,朋友居然把所有的雜碎全沾料吃了。北京的第一餐不算豐盛但很美味,兩個人花了30多塊。
填飽了肚子又有了力氣,可以繼續逛了。去哪呢?我們幾乎圍著“海”走了一圈了, 再次走過煙袋斜街,發現原來鼓樓前的這條馬路便是地安門大街。(不過是內大街還是外大街就記不清楚了,反正是地安門)熱鬧擁擠。陳升的那首One night in Beijing 讓我癡迷了很久,今天走在地安門大街上早已感受不到隔世淒涼的意境,取而代之的是周末車水馬龍的喧鬧。狹窄的街道,門面有些破舊的店鋪,雖然與現代化大都市不太相稱,但隱約中可以看到老北京的痕跡。我們沿著大街向南走,不經意間發現了帽兒胡同。在網上看過有關的介紹,胡同裡保留著多處完整的四合院,末代皇後婉容的故居、馮國璋故居等諸多文物保護單位也在此。這一帶是北京四合院的精華所在,遺憾的是他們不對游人開放,也只好看看大門口想象著裡面的樣子了。漫無目的地在胡同間穿行,感受著這北京獨有的風景,不時也能遇見幾個同路人,手裡拿著地圖或懷揣自助旅游手冊走走停停。
北京之旅的第一個景點就這樣結束了。下一站去哪裡呢?邊走邊商量吧!最後我們選了一個最沒有創意的地方——王府井。每一個來北京的外地人幾乎都要去的地方,十個走在王府井大街上的人九個是外地人(其中就有我們倆),另外一個是陪外地人來的北京人。我和朋友其實都來過,只是她沒見過王府井的井,而我沒去過步行街盡頭的教堂。於是我們朝下一個目標前進了,邊看街景邊找車站,居然在路上看到黃城根遺址公園。呵呵!又是一個景點。坐在公共汽車上,一路東張西望,沒有刻意去看站牌,覺得差不多了便下車。下了車又看到了一個公園——菖蒲河公園,靜靜地呆在長安街旁,蠻漂亮的。在門口拍了幾張照片之後便沿著長安街向王府井走去。走過北京飯店就到了。
王府井的“井”就在小吃街裡,只要耐著性子不怕擁擠,就會找到。小吃街的小吃並不吸引我,在全國各地都可以持吃到,唯一值得推薦的只有老北京的傳統小吃——糖葫蘆。我原本就比較鐘愛它,這下看見了一定不放過。糖葫蘆的材料又各種水果,我還是買了用山楂做的傳統型的,而且出奇的大,足夠兩個人吃的。我們走馬觀花地從步行街的這頭走到那頭,就是為了看一眼那座我沒見過的教堂,挺神經的吧。
天色漸漸暗下來,我們正打算著如何解決晚飯,這時北京的同學打來電話,哈哈,晚飯有著落了。我們乘地鐵到完萬壽路和她匯合,之後她帶我們去了一家名叫萬山紅遍的湘菜館,就在北京育英學校旁邊。店裡的裝修很是有特色,牆壁都是紅紅的,四處掛滿了毛主席的照片,電視裡也放著毛主席的紀錄片,一面牆上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為人民服務。朋友為我們點了一份芋頭菠菜盅、一條錫紙鲈魚、一份炒干筍,兩碗上面有一塊山芋的香米飯。米飯實在太少了,如果是壯漢的話至少要吃七八碗才夠。所以又要了半份鮮奶煉乳饅頭。風卷殘雲,一會兒的功夫全被我們兩個人消滅了,因為是熟客,還打了八折不到60塊,而且還這樣美味,值~~~~~~~一頓豐盛的晚餐結束了北京之旅的第一天。
在外面總是那麼興奮,以至於興奮得連覺都睡不著了,再加上旅館比較冷,將近兩點鐘才迷迷糊糊地睡下了。早上五點鐘游又醒了,看著睡意正濃的朋友實在不好吵醒她,於是在床上忍到7點鐘,實在熬不住了,終於起床了。收拾好東西退了房間已經九點多了。我們沒有找到專門買早餐的地方,好懷念豆漿油條、豆腐腦、鍋巴菜、煎餅果子……於是,一狠心決定去吃KFC,更郁悶的是,早餐已經供應完了,只好點了兩個偌大的腿堡和僅剩的兩碗粥。這是我有史以來吃過的最奢侈早餐了。
現在是旅游淡季,故宮的門票只要40元,(上次來時有學生證40元可以買兩張)所以決定趁著便宜再去一次。我對故宮有特殊的感情,莫名其妙地喜歡,去100次都不煩。故宮的美在於它的歷史悠久,每一塊磚都是文物,每一顆釘子都是藝術品。這樣宏大的建築群,雖說沒有歷經戰火硝煙但也在風雨中飄搖了600年,多少代能工巧匠一直精心地維護者這座歷盡桑的宮殿,今天還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實屬不易。但古代的許多建築技術都已失傳,縱然現代的科學技術再高超,也無法在讓我們領略到原汁原味故宮的風采。每當踏進故宮的門檻,我都有一種破壞歷史的罪惡感,所以,我會盡量放輕腳步,不要吵醒這位沉睡的老人。可是偏偏讓人氣憤的是,大家都知道這是看一眼少一眼的東西,卻不知道好好保護。尤其是旅行團,每到一個景點,一聽導游說這件東東可以給大家帶來如何如何的福氣喜氣便餓虎撲食一般沖向“寶物”,拼命的摸啊、踩啊,就差把它們扣下來了。他們把銅的摸得發亮,把木頭摸得字跡模糊,比八國聯軍斯文不了多少。更讓人生氣的是,導游比我們更知道他們的珍貴,卻鼓勵游人這樣做。見到寶貝我一樣的興奮,也有和大家一樣的沖動,但差不多就得了,真的是愛不釋手嗎?要是大家都這樣非禮你,你受得了嗎?
中軸線上的掃蕩者太多了,每每想仔細看清楚點什麼,都要穿過密密麻麻的人牆,幾個回合下來便累得不行。走馬觀花的到了御花園,再往後走就要出故宮了,西線上還有許多的景點,慈寧宮、儲秀宮等等,但是西邊正在整修,而且上次來的時候重點看的也是喜縣,於是開始向東面走。一道道紅牆包圍著許多錯落有致的院子,簡直就像一個大迷宮。因為東線的景點不是很多,只有九龍壁、珍妃井、景仁宮比較熟悉,所以人比較少,這也是故宮為一個個比較清靜的地方,要不是偶爾有幾個游客走過,真讓人感覺回到了清朝。由於已經走到了故宮的後面,前面的所說的幾個景點都比較靠前,也沒有力氣再回去,就只好在清靜的地方逛一逛。想想在清朝的時候在這裡生活的人每天都要在這幽靜的宮牆之間走來走去,能夠不迷路真是厲害。大多數的院子都是不開放的,好容易有座四合院式開的,跑過去一看,原來是景陽宮,看過還珠格格的一定對他不陌生,看了介紹才知道,其實這裡是御書房,現在改為琺琅器展室,根本不是什麼五阿哥的行宮,不過這套四合院還是蠻漂亮的。本以為大冬天的不會有人來這裡吹西北風,沒想到和我們一樣想法的人很是不少,打破了我之前想清清靜靜逛故宮的想法,也沒了心情,還沒怎麼逛就覺得很累,於是草草結束了故宮的參觀。從神武門出來,我們徑直來到了景山公園,門票只有兩塊,沒錯吧?比我家的公園還便宜。進去才知道,裡面的確沒有什麼,景山其實就是個巨大的土坡兒,五座亭子被真正的八國聯軍毀得差不多了,崇祯皇帝自缢處只立了塊石碑和一些介紹的牌子。唯一的吸引我的就是站在景山上可以看到整個的紫禁城,莊嚴肅穆、雄偉壯觀,給人很震撼的感覺。從公園出來已經將近三點了,午飯還沒有解決呢!我們都對昨天的午飯記憶猶新,於是興致勃勃回到什剎海邊的爆肚張,可是還沒有進店門,就被告知,已經賣光了。真是太郁悶了!大老遠的來了卻沒吃上,下次再吃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可飯還是要吃的,便在馄饨候解決了。不只是因為沒有吃上爆肚的壞心情影響了胃口,還是那裡的飯實在是不好吃,好歹馄饨候也算是北京有名的小吃店,怎麼一改成連鎖的味道就差了很多,填飽肚子就算了。沒想到這次北京之旅的最後一餐是這樣的遺憾。本來還想去火車站的的路上順便去一下古觀象台,可是 時間有些不允許了,只好留在下次。
大約四點鐘到達火車站,買了四點二十的車票,時間正好,而且是三十元。
這就是我們的北京之旅,費用小計:市內車費+火車票=21.5+60=81.5;食物和水=67.1;門票=82;明信片=6.8;住宿=65,共302.4元。這個價格還可以接受吧,誰讓我們是窮人呢!我們的經驗就是多走路,省車費是次要的,主要可以欣賞街景,帽兒胡同、菖蒲河公園、黃城根遺址都是我們在沿途路過的地方,還有五四運動發源地——北大紅樓、中國美術館,尤其是美術館,雖然現在的經濟條件不允許我們有這樣奢侈的業余活動,不過至少我們知道他在哪裡了,等我們有了錢和時間,定會光顧的。如果你是學生就更好了,所有的門票都可以半價,這又省了不少的費用,本人去年剛畢業,學生證已經過期,只好選擇淡季出來,門票能稍微優惠一點,人也相對少一點。關於吃飯,冬天還是比較費錢的,如果天氣暖和,隨便吃點什麼就行了,自備干糧邊走邊吃就能解決了,冬天還是要找個像樣的地方,坐下來暖和暖和休息一下比較好。這次旅行還要鳴謝驢友的老哥,他慷慨地把數碼相機借給我們。我們瘋狂拍了100多張(要不是忘了給相機充電,還要繼續下去),倘若用的普通相機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更要感謝我那位志同道合的旅友,沒有她就自然不會這次北京之旅和這篇游記。而且,這個變態的標題也是她想出來的。因為只是對這些東西比較感興趣,我不是什麼歷史學家,大部分故事都是聽說的,有許多地方說得不准確,不要見笑,還請廣大朋友多多指教,不勝感激!
其實我們是今年元旦去的,拖拖拉拉兩個多月才完成了這篇游記,已經到春天了,不過我們又在策劃北京春游。沒辦法,以我們的財力只有北京承受得起,而且那裡好玩的地方太多了,期待中……
天津距離北京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來來往往也去過幾次,真正算得上自助游的還是去年四月的那一次。來回三天的時間,頤和園、北海、天安門廣場、故宮、雍和宮、國子監、孔廟……幾乎右遍了所有的名勝,謀殺了七卷底片。雖說累得半死,回家休息了兩天才恢復了元氣,但還是意猶未盡。終於,盼到了一次我和朋友都有時間的機會,於是,我們又策劃並實施這次北京之旅。而且,和上次一樣,我們仍然是窮人,一樣事事精打細算,看上去有些自虐,但沒辦法誰讓咱窮呢!苦中作樂別有一番風味。
我們選擇火車,安全、舒適、服務周到,早上6:40從天津站出發。在大冬天的這麼早期起床的確很痛苦,但只要八點多就可以達到北京,這樣我們又可以多玩幾個小時了。如果實在醒不過來,你還有90分鐘的回籠覺可以睡。況且,後兩趟火車的票價可要35元喽。
下了火車,我們直奔已經預訂好的旅館。這是一家連鎖式的國營旅館,十幾家分店便不載東城區,交通便利,價格都在150元以下。環境也還不錯,比較適合低消費水平的自助旅行者。如果有興趣只要在網上搜索“雲龍之星”就可以找到。我們住的“華都”是一家四合院式的旅店,比較有北京特色,它坐落在胡同裡,開始還我害怕晚上回來時會不安全,後來證明,我們的擔心有些多余,不過出門在外還小心點為好。旅館有獨立衛生間,晚上可以洗熱水澡,美中不足的是由於是平房,冬天會比較冷,再加上我天生怕冷,所以決定以後冬天不考慮這類旅館了。
稍作休息後,便出發了,第一個目的地是什剎海。時隔半年再次來到這片北京最有靈氣的地方,有一番故地重游的感覺。荷花市場的店鋪不再像以前那樣光鮮亮麗,但依然很別致。胡同有的三輪車夫比以前更加熱情。上次來時花了50塊錢,坐著三輪大致轉了一下,了解了不少關於老北京的民俗,聽了許多老北京的故事。如果是初來此地,乘坐三輪游覽還是不錯的選擇。冬季的什剎海雖然比春季寧靜許多,但並不缺少生氣,湖面上結了厚厚的冰,便成了在許多文學作品中經常寫到的著名的什剎海冰場,不過滑冰的人顯然不如以前多了。沿著“海”向北走,可以看到一座橋,這便是燕京八景之一——銀錠觀山。以前在銀錠橋上可以看見西山。銀錠橋上來來往往的車很多,經常有攝制組來這裡取景拍戲,我來了兩次,遇見了三回。銀錠橋邊有一條街道,娶了個很有趣的名字叫煙袋斜街,據說,這條街形狀酷似煙袋,原來街上多為做煙草生意的商家,故此得名。如今的煙袋斜街不但保留了原有的古老建築,同時開了許多裝修時尚的酒吧、小店,走在其中會充分感受到古典與時尚的巧妙融合。穿過煙袋斜街,便可以看到鼓樓了。20塊錢的門票真是有些心疼,咬咬牙還是買了。站在入口處我就後悔了,面對著一條直上直下的樓梯,後背不覺有些涼。20塊啊 ````````上吧!一身汗地爬了上去,看見一群穿著清朝慶典服飾的人正在進行大鼓的排練,這就是門口所謂的“表演”?上當!站在鼓樓上眺望,下面是一片片低矮的民居,灰蒙蒙的。和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裡的一樣。從鼓樓下來頗感失望,除了一條讓人兩腿酸痛的變態長壽梯和一張還算漂亮的門票以外就再沒什麼了。所以也沒有再上鐘樓,相信和鼓樓差不多。鐘鼓樓周圍是密密麻麻的胡同和平房,憑著感覺朝我們來時的方向走,果然又回到了什剎海。我們沿著鴉兒胡同向前走。北京胡同的名字都很有意思,之所以叫鴉兒胡同據說和鴉片有關,後來由於不雅便叫成了鴉兒胡同。走不多遠可以看到一座規模不是很大,但很漂亮的寺院——廣化寺。名字很熟悉,應該挺有名的,我對佛教不太了解,說錯了萬一觸怒了那位菩薩……還是不要亂說的好。繼續在“海”邊漫步,雖然已是深冬,但今天的天氣格外的好,太陽曬在身上暖洋洋的,盡管有些累了,可心情還是不錯的。身邊不時走過幾個路人,多為周邊的居民,也有何我們一樣的同道中人。湖邊就是胡同和平房,住在這裡的人一定覺得這些景色已經司空見慣了,可我們還把它當作“旅游勝地”。在這些普通的平房中有兩座院子很顯眼,雖說算不上豪宅,但從占地規模可以看出來頭不小,車庫、籃球場一應俱全,原來這也是“名人居所”據說他們分別屬於李嘉誠和xx的小女兒毛毛,每年只有很少一段時間住在這裡,畢竟是“據說”至少我沒有親眼看見誰住在這裡。
“海”邊還有一處宏偉的建築——醇親王府,六扇巨大紅門,門口十分的氣派,三個門口上各有四個門楣,一共是十二個。一般的官宦人家最多也是能有四個,因為這是末代皇帝溥儀出生的地方,所以地位自然不同。聽說現在已經修繕好對外開放了,可是我每次從這裡過大門都是緊閉的。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走到了後海,昔日的醇親王府花園已經變成宋慶齡故居。這位充滿智慧與慈愛的老人一直是我最敬愛的人之一,對她傳奇的一生充滿了興趣。20塊錢的門票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她和孫中山的結婚照作為門票的圖案,很漂亮,但我更喜歡半價學生票的圖案,是她年輕時一張寫信的照片,可惜我已經不是學生了。故居中展出了近400幅歷史照片和300多件珍貴的文物資料,其中包括她的親筆書信和用過的一些衣物等。花園裡有一座兩層的小樓,是後來修建的,解放後在北京的日子宋慶齡都是在這裡度過的,現在也對游人開放。一樓是一間餐廳,面積不是很大,很有西方古典的風格,但也容進了許多中國的元素。如果你經常看新聞聯播的話對對客廳的布置不會陌生,客廳裡除了沙發還是沙發,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外賓的房間很相似,只是面積小一些,她本來就是國家領導人嘛。走上二樓通往臥室的樓梯,想到她每天也是走同樣的路,心裡很是激動。臥室很大,一組可愛的沙發擺在中間,房間的四周分別是床、寫字台、鋼琴和一些樣式陳舊但很精致、漂亮的家具。臥室的隔壁是書房,大書架占滿了一面牆,其中有許多書都是外文的(不止是英文哦)。門前的一個一米多高的木盒子吸引了我得目光,上面雕刻著很多花紋,做工十分的精細,這那裡是什麼盒子,原來是俄國朋友送的收音機。二樓的其他房間都是她的助手住的,不開放。站在這兩個房間前久久不肯離去,喜歡這種尋找歷史留下的痕跡的感覺。
出了故居,我麼走到“海”的對岸,看到了孔乙己酒樓,許多介紹北京餐館的文章都提到過他。穿過一個小公園,沒走兩步驚奇得發現原來這就是的羊房胡同。傳說中的厲家菜館不就是在這裡嗎?果然,沒多遠就看到一個小小的燈箱:羊房11號。門口又小又窄,除了燈箱門口再沒有任何招牌,可人家就是牛,來前必須預約,(以前要提前幾個月,不知道現在怎樣了)每天只招待幾桌客人,沒有菜可以點,人家做什麼你就吃什麼,價錢也按人頭算,最低每位200元。好不好吃不知道(這麼貴能不好吃嗎!)等我有了錢,一定要來試一試,現在也只好把門口拍下來,回去炫耀一下,我來過厲家菜!不過沒進去。
條件反射,肚子真有些餓了,一看表已經快兩點了。雖然貴的吃不起,但還是要解決保溫問題的。於是我們回到銀錠橋,尋找另一家傳說中的著名餐館——烤肉季(當然也吃不起)——旁邊的爆肚張。那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破門臉,這樣說他一點都不誇張。破雖破,但很火爆,我們等了好久才等到位子。菜單上的東西都沒吃過,就憑著感覺點了一盤肚仁、一盤醬牛肉、一盤炒麻豆腐(居然賣完了)、兩個燒餅、兩碗砸碎湯和一碗小料。果然名不虛傳,那盤白白的,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東西的肚仁沾上秘制的麻醬小料,簡直美味極了。燒餅也是我吃過的最小巧最酥脆的。炒麻豆腐也一定非常的美味,可以這次沒有口福。醬牛肉味道一般,沒有我家門口的好吃。至於雜碎湯,可能是我們喝不慣的原因,也沒有他別的感覺,不過為了能都吃點人間極品的麻醬料,又不能直接喝小料,朋友居然把所有的雜碎全沾料吃了。北京的第一餐不算豐盛但很美味,兩個人花了30多塊。
填飽了肚子又有了力氣,可以繼續逛了。去哪呢?我們幾乎圍著“海”走了一圈了, 再次走過煙袋斜街,發現原來鼓樓前的這條馬路便是地安門大街。(不過是內大街還是外大街就記不清楚了,反正是地安門)熱鬧擁擠。陳升的那首One night in Beijing 讓我癡迷了很久,今天走在地安門大街上早已感受不到隔世淒涼的意境,取而代之的是周末車水馬龍的喧鬧。狹窄的街道,門面有些破舊的店鋪,雖然與現代化大都市不太相稱,但隱約中可以看到老北京的痕跡。我們沿著大街向南走,不經意間發現了帽兒胡同。在網上看過有關的介紹,胡同裡保留著多處完整的四合院,末代皇後婉容的故居、馮國璋故居等諸多文物保護單位也在此。這一帶是北京四合院的精華所在,遺憾的是他們不對游人開放,也只好看看大門口想象著裡面的樣子了。漫無目的地在胡同間穿行,感受著這北京獨有的風景,不時也能遇見幾個同路人,手裡拿著地圖或懷揣自助旅游手冊走走停停。
北京之旅的第一個景點就這樣結束了。下一站去哪裡呢?邊走邊商量吧!最後我們選了一個最沒有創意的地方——王府井。每一個來北京的外地人幾乎都要去的地方,十個走在王府井大街上的人九個是外地人(其中就有我們倆),另外一個是陪外地人來的北京人。我和朋友其實都來過,只是她沒見過王府井的井,而我沒去過步行街盡頭的教堂。於是我們朝下一個目標前進了,邊看街景邊找車站,居然在路上看到黃城根遺址公園。呵呵!又是一個景點。坐在公共汽車上,一路東張西望,沒有刻意去看站牌,覺得差不多了便下車。下了車又看到了一個公園——菖蒲河公園,靜靜地呆在長安街旁,蠻漂亮的。在門口拍了幾張照片之後便沿著長安街向王府井走去。走過北京飯店就到了。
王府井的“井”就在小吃街裡,只要耐著性子不怕擁擠,就會找到。小吃街的小吃並不吸引我,在全國各地都可以持吃到,唯一值得推薦的只有老北京的傳統小吃——糖葫蘆。我原本就比較鐘愛它,這下看見了一定不放過。糖葫蘆的材料又各種水果,我還是買了用山楂做的傳統型的,而且出奇的大,足夠兩個人吃的。我們走馬觀花地從步行街的這頭走到那頭,就是為了看一眼那座我沒見過的教堂,挺神經的吧。
天色漸漸暗下來,我們正打算著如何解決晚飯,這時北京的同學打來電話,哈哈,晚飯有著落了。我們乘地鐵到完萬壽路和她匯合,之後她帶我們去了一家名叫萬山紅遍的湘菜館,就在北京育英學校旁邊。店裡的裝修很是有特色,牆壁都是紅紅的,四處掛滿了毛主席的照片,電視裡也放著毛主席的紀錄片,一面牆上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為人民服務。朋友為我們點了一份芋頭菠菜盅、一條錫紙鲈魚、一份炒干筍,兩碗上面有一塊山芋的香米飯。米飯實在太少了,如果是壯漢的話至少要吃七八碗才夠。所以又要了半份鮮奶煉乳饅頭。風卷殘雲,一會兒的功夫全被我們兩個人消滅了,因為是熟客,還打了八折不到60塊,而且還這樣美味,值~~~~~~~一頓豐盛的晚餐結束了北京之旅的第一天。
在外面總是那麼興奮,以至於興奮得連覺都睡不著了,再加上旅館比較冷,將近兩點鐘才迷迷糊糊地睡下了。早上五點鐘游又醒了,看著睡意正濃的朋友實在不好吵醒她,於是在床上忍到7點鐘,實在熬不住了,終於起床了。收拾好東西退了房間已經九點多了。我們沒有找到專門買早餐的地方,好懷念豆漿油條、豆腐腦、鍋巴菜、煎餅果子……於是,一狠心決定去吃KFC,更郁悶的是,早餐已經供應完了,只好點了兩個偌大的腿堡和僅剩的兩碗粥。這是我有史以來吃過的最奢侈早餐了。
現在是旅游淡季,故宮的門票只要40元,(上次來時有學生證40元可以買兩張)所以決定趁著便宜再去一次。我對故宮有特殊的感情,莫名其妙地喜歡,去100次都不煩。故宮的美在於它的歷史悠久,每一塊磚都是文物,每一顆釘子都是藝術品。這樣宏大的建築群,雖說沒有歷經戰火硝煙但也在風雨中飄搖了600年,多少代能工巧匠一直精心地維護者這座歷盡桑的宮殿,今天還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實屬不易。但古代的許多建築技術都已失傳,縱然現代的科學技術再高超,也無法在讓我們領略到原汁原味故宮的風采。每當踏進故宮的門檻,我都有一種破壞歷史的罪惡感,所以,我會盡量放輕腳步,不要吵醒這位沉睡的老人。可是偏偏讓人氣憤的是,大家都知道這是看一眼少一眼的東西,卻不知道好好保護。尤其是旅行團,每到一個景點,一聽導游說這件東東可以給大家帶來如何如何的福氣喜氣便餓虎撲食一般沖向“寶物”,拼命的摸啊、踩啊,就差把它們扣下來了。他們把銅的摸得發亮,把木頭摸得字跡模糊,比八國聯軍斯文不了多少。更讓人生氣的是,導游比我們更知道他們的珍貴,卻鼓勵游人這樣做。見到寶貝我一樣的興奮,也有和大家一樣的沖動,但差不多就得了,真的是愛不釋手嗎?要是大家都這樣非禮你,你受得了嗎?
中軸線上的掃蕩者太多了,每每想仔細看清楚點什麼,都要穿過密密麻麻的人牆,幾個回合下來便累得不行。走馬觀花的到了御花園,再往後走就要出故宮了,西線上還有許多的景點,慈寧宮、儲秀宮等等,但是西邊正在整修,而且上次來的時候重點看的也是喜縣,於是開始向東面走。一道道紅牆包圍著許多錯落有致的院子,簡直就像一個大迷宮。因為東線的景點不是很多,只有九龍壁、珍妃井、景仁宮比較熟悉,所以人比較少,這也是故宮為一個個比較清靜的地方,要不是偶爾有幾個游客走過,真讓人感覺回到了清朝。由於已經走到了故宮的後面,前面的所說的幾個景點都比較靠前,也沒有力氣再回去,就只好在清靜的地方逛一逛。想想在清朝的時候在這裡生活的人每天都要在這幽靜的宮牆之間走來走去,能夠不迷路真是厲害。大多數的院子都是不開放的,好容易有座四合院式開的,跑過去一看,原來是景陽宮,看過還珠格格的一定對他不陌生,看了介紹才知道,其實這裡是御書房,現在改為琺琅器展室,根本不是什麼五阿哥的行宮,不過這套四合院還是蠻漂亮的。本以為大冬天的不會有人來這裡吹西北風,沒想到和我們一樣想法的人很是不少,打破了我之前想清清靜靜逛故宮的想法,也沒了心情,還沒怎麼逛就覺得很累,於是草草結束了故宮的參觀。從神武門出來,我們徑直來到了景山公園,門票只有兩塊,沒錯吧?比我家的公園還便宜。進去才知道,裡面的確沒有什麼,景山其實就是個巨大的土坡兒,五座亭子被真正的八國聯軍毀得差不多了,崇祯皇帝自缢處只立了塊石碑和一些介紹的牌子。唯一的吸引我的就是站在景山上可以看到整個的紫禁城,莊嚴肅穆、雄偉壯觀,給人很震撼的感覺。從公園出來已經將近三點了,午飯還沒有解決呢!我們都對昨天的午飯記憶猶新,於是興致勃勃回到什剎海邊的爆肚張,可是還沒有進店門,就被告知,已經賣光了。真是太郁悶了!大老遠的來了卻沒吃上,下次再吃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可飯還是要吃的,便在馄饨候解決了。不只是因為沒有吃上爆肚的壞心情影響了胃口,還是那裡的飯實在是不好吃,好歹馄饨候也算是北京有名的小吃店,怎麼一改成連鎖的味道就差了很多,填飽肚子就算了。沒想到這次北京之旅的最後一餐是這樣的遺憾。本來還想去火車站的的路上順便去一下古觀象台,可是 時間有些不允許了,只好留在下次。
大約四點鐘到達火車站,買了四點二十的車票,時間正好,而且是三十元。
這就是我們的北京之旅,費用小計:市內車費+火車票=21.5+60=81.5;食物和水=67.1;門票=82;明信片=6.8;住宿=65,共302.4元。這個價格還可以接受吧,誰讓我們是窮人呢!我們的經驗就是多走路,省車費是次要的,主要可以欣賞街景,帽兒胡同、菖蒲河公園、黃城根遺址都是我們在沿途路過的地方,還有五四運動發源地——北大紅樓、中國美術館,尤其是美術館,雖然現在的經濟條件不允許我們有這樣奢侈的業余活動,不過至少我們知道他在哪裡了,等我們有了錢和時間,定會光顧的。如果你是學生就更好了,所有的門票都可以半價,這又省了不少的費用,本人去年剛畢業,學生證已經過期,只好選擇淡季出來,門票能稍微優惠一點,人也相對少一點。關於吃飯,冬天還是比較費錢的,如果天氣暖和,隨便吃點什麼就行了,自備干糧邊走邊吃就能解決了,冬天還是要找個像樣的地方,坐下來暖和暖和休息一下比較好。這次旅行還要鳴謝驢友的老哥,他慷慨地把數碼相機借給我們。我們瘋狂拍了100多張(要不是忘了給相機充電,還要繼續下去),倘若用的普通相機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更要感謝我那位志同道合的旅友,沒有她就自然不會這次北京之旅和這篇游記。而且,這個變態的標題也是她想出來的。因為只是對這些東西比較感興趣,我不是什麼歷史學家,大部分故事都是聽說的,有許多地方說得不准確,不要見笑,還請廣大朋友多多指教,不勝感激!
其實我們是今年元旦去的,拖拖拉拉兩個多月才完成了這篇游記,已經到春天了,不過我們又在策劃北京春游。沒辦法,以我們的財力只有北京承受得起,而且那裡好玩的地方太多了,期待中……